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宿州市禾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主营:产业合作伙伴,农业科技推广、豌豆、甘薯、双孢菇、黄瓜、甜玉米、莴笋、白灵菇,豌豆,红薯,双孢菇,甜玉米,黄瓜,西红柿,金蝉,莴笋,白灵菇,棉花制种,紫甘薯,花卉种子,果树苗,彩叶绿化树苗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全部供应
  • 经提炼的纯红薯淀粉生产的绿色保健粉丝
    经提炼的纯红薯淀粉生产的绿

    红薯淀粉制作红薯粉条的打芡过程 作者:aonsk发布时间:2011-09-1513:27浏览量:135次在制红薯粉条和面时,需要提前用少量红薯淀粉、添加剂和热水制成黏性很高的流体胶状淀粉糊,这种熟淀粉糊被称为芡。制取和淀粉面团所用淀粉稀糊的过程被称为打芡。打芡方法有手工打芡和机械打芡。打芡的基本程序是先取少量淀粉调成乳并加入添加剂,加开水边冲边搅,熟化为止。   (1)配料及调粉乳 先取该批淀粉生产量3%~4%的红薯淀粉,加入少量温水调成浓粉乳,加水量为干淀粉的1倍。若用湿红薯淀粉制芡,加水量应为湿粉重的50%。水温以55~60U为好,因为52℃时,甘薯淀粉开始吸水膨胀,60~C时糊化开始。用60℃温水调乳,制成粉乳后温度在50E左右,不会引起糊化;如果调粉乳用水温度超过60℃,过早引起糊化,将会使再加热水糊化成芡的过程受到影响。调粉乳所用容器应和芡的糊化是同…一容器,一般用和面盆或和面缸。制芡前应先将开水倒人和面容器内预热5~10分,去掉热水,再调淀粉乳,以免在下道工序时温度下降过快,影响糊化。   在调淀粉乳时,将明矾提前研细,用开水化开,晾至60℃时再加入制芡所需的红薯淀粉。调淀粉乳的目的是让制芡的淀粉大颗粒提前吸水散开,为均匀制芡打好基础。   (2)加开水糊化   1)加开水量 若制100千克芡,需开水90~95千克,加入5~10千克淀粉,实际操作时,加水量应包括调粉乳时的用水,也就是在加开水时,应减去调粉乳的用水量。   2)搅芡 人工制芡时,一人执干净木棒在盛有上述调好的淀粉乳的容器里不停地朝同一方向搅动,另一人持盆或桶从沸水锅里起水迅速倒入容器内,直到加水量达到要求为止。搅芡时手要稳,转速要快,使粉乳迅速稀释糊化。机械制芡时,先将调好的粉乳置于容器内,再开动机器,带动搅杠转动,将开水慢慢加入。无论人工或机械制芡都要小心操作,防止芡溅烫人.   (3)打芡质量要求 打好的芡,晶莹透明,劲大丝长,如用手指挑起,向空中一甩,可甩出1米多长的黏条而又不断。如果水温低,则芡糊化差,黏度降低;加水过多,芡稀黏性也差;加水少,芡流动性禾丰粉丝是以新鲜红薯淀粉经提炼纯正淀粉为原料精制而成,口感爽滑,韧性好,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量食品,同时也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另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促进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特好的**。吃红薯可以减肥作者:a0nsk发布时间:2011-10-1923:20浏览以红薯代替米饭,一个月下来,大约能瘦8-10斤。据说当年刘嘉玲吃红薯,半年减了28斤。红薯食谱推荐:早餐:豆浆+馒头+一小勺花生酱+一个水果午餐:在单位只好随便吃,如果在家做就讲究荤素搭配了,八成饱。四点左右:一个水果+酸奶晚餐:红薯一个+立顿纤扬茶这样吃饭会让自己不太饿,一周能瘦2斤左右,而且少吃点肉,脾气也不会那么暴躁,皮肤变光洁,脸上的痘痘也少了。但是要注意配合一些运动,同时避免吃过于油腻和甜腻的食物,不吃零食。 红薯的品种以及分类作者:a0nsk发布时间:2011-09-2923:34浏览量:182次1苏署8号:苏薯8号:系江苏省南京市农科所以苏薯4号作为母本,苏薯1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优点:早熟、高产、省区试鲜薯产量首位,较徐薯18增产达30%以上,春薯亩产4000公斤以上;夏薯3000公斤以上,早熟性好,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特性:短蔓,半直立型,分枝多,叶呈深复缺刻形,顶叶绿,叶脉紫,结薯早而集中;薯块纺锤形:薯块整齐,大薯率和商品薯率高,薯皮紫红,薯肉橘红,熟食味佳,抗旱性强,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不抗根腐病。该品种熟食和烘烤味甜,营养成份高,维生素C、B-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徐薯18。栽培要点:丘陵或平原、瘠薄地或肥沃地均可种植,。要求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春、夏薯栽培均适宜。根腐病发生地不宜种植。苏薯8号属短蔓型品种,封垄较迟,长势偏弱,因此栽植密度要提高。一般春薯每亩3500~4000株,夏薯每亩4000~5000株。如果是鲜薯用作城市郊区消费,为避免薯块过大影响销售,可适当增加密度或早收。特征:蔓短,半直立型,顶叶绿色,叶脉绿,叶形复缺刻,茎绿色,分枝多。薯皮红色、薯肉桔红。平均干率21.8%,食味一般。缺点:食味一般,不抗根腐病。2平安一号(黄皮苏薯8号):属短蔓品种,一般1米左右,叶深复缺刻,叶脉紫,其余全绿色,半直立疏散型,分枝5-8条,单株结块4-6块,黄皮,深桔红肉,薯块纺锤形,结薯早而集中,膨大快,商品率高,口味干面细甜,一般亩产8000斤左右,适应性强,抗黑斑病及茎线虫病。    3金山630:福建省农大选育的新品种,春夏秋都可种植,生育期130天左右,高产、抗性好,亩产一般在3000公斤以上,适宜加工地瓜干。    4连旱优8号:可作春薯或秋薯,春薯4月下旬定植,秋薯一般7月下旬到8月中旬定植,生育期130天左右,亩产2500—3000公斤,抗性好,适宜加工地瓜干。   5岩署7-3红心地瓜,目前是加工红心地瓜干的主要品种,全生育期120—130天,高产、抗性好,福建连城种植亩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其它县(市)一般也在2000公斤以上。    6红心王3号:该品种综合性状好,产量较高而稳定,耐贮藏,出干率25%,含淀粉18%左右,高抗根腐病、茎线虫病。薯块长纺锤型,薯皮紫红色,薯肉桔红色,蔓长90cm,茎粗壮,茎叶均为绿色,叶肥大心脏形,无缺刻,叶片与叶柄交界处背面的叶脉为紫红色。结薯早而集中,单株3-4块,大薯率高,颜色鲜艳,栽后85天平均亩产3000kg,生育期120天。7868:该品种叶绿色,心脏形,叶脉紫色,薯块表皮红色,肉白色,纺锤形,大薯率高,食味面甜,质如板粟。在干旱严重的特殊气候条件下,二台土测产产量达到5722.68斤/亩,且较大薯块达到6斤,3斤左右居多。另据育种单位资料介绍,该品种经专家测定,淀粉含量高达26-30%,比“徐薯18”高6-7个百分点,是目前国内含粉较高的红薯品种,且薯蔓产量较高,分枝多,割2-3次不影响薯块产量,薯块产量是同类其它品种的1-2倍;该品种高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适应性广,耐肥耐脊耐贮藏,萌芽性强,无论在漕土还是三台土、红沙土种植都能获得高产。由此可见,该品种是当前加工提淀粉和发展畜牧业的较佳品种之一。8萨摩光:该品种紫黑皮,紫黑肉,食味较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该品种顶叶,叶色绿带紫,叶脉紫色,叶浅裂复缺刻。茎紫色,茎细长,生长势前期一般,笃诰ヂで浚星苛也谱饔茫ヂ弦壮ば敫崾矸稚ⅲ恐猩希砜榉拇感危ず谧仙庾仙勺魑刂势分挚ⅰ?lt;BR>9鲁薯8号:该品种食味及加工品质均好于北京553,薯块长纺锤形,薯皮淡红,薯肉杏黄,产量较高,蔓长中等,出苗量比徐薯18多,抗根腐,不抗黑斑病。   10鲁薯7号:该品种特抗干旱耐瘠薄,出干率比徐薯18高1—2个百分点。99年试验,折亩产3474公斤,比对照徐薯18增产22.2%。该品种顶叶和叶均绿色,叶脉紫色,叶心脏形,茎色绿带紫,蔓长中等,薯形纺锤形,薯皮紫红,薯肉淡黄,出苗量比徐薯18多,高抗根腐病和黑斑病、中抗线虫病。  11 93—18:该品种薯块外观好,食味好。烘干率20.9%,比北京553低1个百分点,99年夏薯试验,折亩产2237公斤,比北京553增产23.9%,表现较突出。该品种顶叶绿带紫,叶色绿,叶心脏形带齿;茎色绿带紫,茎半直立。薯块纺锤形,深红皮,桔红肉,薯块大小中等整齐,外观上等。   12济薯16号:该品种薯形外观好、食味好、烘干率22.7%,与北京553相近。99年试验,折亩产3727.5公斤,比对照北京553增产16.2%。该品种顶叶和叶均绿色、叶脉紫色,叶心脏形,茎色绿带紫,茎长中等半直立;薯皮黄带微红,薯肉桔黄,薯形长纺锤,皮光滑,外观上等。抗根腐病和黑斑病。徐薯18:该品种综合性状好,适用性强,产量较高而稳定,出干率高。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白色,蔓长中等,出苗特性好,高抗根腐病,不抗黑斑病和茎线虫病,适宜各甘薯产区种植。   1396108:96108是从SL-01的变异株中选育一个高产、高淀粉新品系,叶三角形,深度复缺刻,很利光合作用,茎蔓粗短,基部分枝多,前期半直立生长。薯块长纺锤形,薯皮深红,肉色特白,出干率34-37%,薯块大而匀,上薯率高。其产量与968-19基本相等,春薯亩产7000-8000公斤,夏薯4000公斤左右。  14 美国HAS9408:一、超高产、高淀粉地瓜“美国HAS9408”:该品种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农业部引入我国。经试种,本品种遗传稳定,不退化,特高产。主要特征:叶色浓绿,叶片小,茎节短,薯块纺锤形型,红皮白瓤,蔓短,较长1..5米。主要特性:萌芽性好,结薯早而集中,薯块大而整齐,晒干率35%左右,适应各种土壤栽植,高抗根腐,黑斑、线虫病,食味好,耐贮藏。产量表现:常规种植,春薯一般亩产12000斤,夏薯8000斤,高科技手段栽培,较高亩产可达15000斤以上。    15日本川山紫:该品种从日本引进,属高糖、高淀粉型。皮瓤均为黑色,其艳丽可与“心里美萝卜”相比美。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色地瓜新品种,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市场售价每市斤高达5-10元,切十分抢手,并可提取高级天然色素。其茎叶是宾馆、饭店上好的菜肴,因此,抓住机遇积极引种推广,无疑是一条快富之路。产品与特征:一般亩产5000斤左右,蔓较长,易生节根,可喷施多效唑控制和提蔓断根。   16冀薯一九O:该品种从河北引进,蔓短而粗壮,薯块大而整齐,浅红皮,白瓤。春薯一般亩产13000斤,较高可达25000斤。该品种单株增产优势强,因而不可栽植过密,一般春薯亩栽2000株,夏薯2500株为宜。  17鄂薯3号:鄂薯3号(原代号83-2146)系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以“恒进”作母本,“粟子香”作父本,采用有性杂交于1983年在杂交后代中筛育成的鲜食甘薯品种。于2000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83年选种圃单株鲜薯产量1.20kg,比对照徐薯18单株鲜薯重0.76kg,增产57.9%。1986、1988年连续三年参加品比试验,平均亩产鲜薯3161kg,比对徐薯18单株鲜薯折亩产2676kg,亩增产鲜薯485kg,增产18.1%。2、品种特性:鄂薯3号顶叶浅绿色,叶绿色,叶形浅复缺刻,茎绿带紫色,叶脉紫色,薯形长纺锤形,薯皮深红色,薯肉乳白色。该品种出苗中等,产苗量中等,苗期生长势强,大田栽插活苗快,无明显返青期。大田生长势强,中蔓型,主茎长1.5米,单株结薯3.8个,耐渍,耐旱,生长后劲足,不早衰。据品质测定分析,薯块烘干率24.2%,淀粉含量16.2%,蛋白质供应量4.34%,可溶性糖含量为5.64%每百克鲜薯含鲜薯含维生素C21.0毫克。抗病性:据枣阳市农科所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鄂薯3号抗黑斑?。呖垢。匀砀∮幸欢ǖ目剐浴2煌厥奔涠愿闷分实挠跋欤诟适沓9嬷匚隆⑹龋?1-13度,RH85-90%)测定不同贮藏时间鄂薯3号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收获贮藏20-40天内,薯块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较高含量达7%,并且风味较好,建议该品种在收获后贮藏一个月左右供应市场效果较好。 18 鄂薯2号:鄂薯2号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以“85-2458”作母本、徐289作父本,采用有性杂交,于1987年在杂交后代中筛选育成。1996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形态特征:鄂薯2号顶叶浅绿色,叶形浅复缺刻,叶色绿,叶脉紫色,茎绿间紫纹,平均蔓长为147.9cm,分枝8.2个,匍匐生长,单株结薯数3.9个,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2、产量表现。鄂薯2号于1991-1993年参加湖北省甘薯区域试验(含预试),3年14点次?lt;br>骄抗瓴适?1198.5kg,分别比徐薯18和南薯88增产1281.0和191.5kg,增4.3%和0.6%;薯干14点次平均公顷产量为8724.3kg,分别比徐薯18和南薯88增产410.7和561.0kg,据秭归县农牧局生产试验,6月3日栽插,11月5日收获,鄂薯2号公顷产鲜薯41662.5kg,比“6712”增产6490.5kg,增18.5%。   19平丰二号:一、产量表现:经三年对比试验均比对照徐薯18,增产鲜薯18%,增产薯干17.4%,增产淀粉18.4%(鲜薯含淀粉24%,出芽率37%左右)。二、特征特性:该品种叶绿色,心脏形,叶脉紫色薯块表皮红色,肉白色,纺缍形,大薯率高,种蔓较短,食味面甜,质如板栗,耐肥耐瘠,薯块耐贮藏,萌芽性强,高抗根腐病,茎线病虫,广泛用淀粉系列深加工。   20平丰1号:春地瓜较高亩产达到11251公斤,6月4号栽植的夏地瓜达到8192公斤。比当地一般品种增产4-5倍。一、主要形态特征:该品种叶片厚,深绿色,叶柄长。中蔓型,较长主蔓0.9-1.4米,节间粗短,一般粗6-8毫米,长2-4厘米,株型紧凑,薯块红皮白瓤,纺缍型。二、主要生物学特性:苗期生长较缓慢,团棵形成后生长迅速,分枝多而快,结薯早,一般主蔓15-20厘米时块根形成,中后期薯块膨大特别快,食味香甜、面沙、出干率高,一般为34-40%。淀粉率22%以上,育苗出芽率高,抗地瓜黑斑病、线虫病,同时抗旱耐涝、耐贮藏。  21香甜1号:亩产5000-6000斤,中蔓型,叶片黄绿,薯皮浅红,薯肉桔红,口感香甜,适宜鲜食、烤薯、加工薯脯。22豫薯10号:原代号52-7,双季地瓜,春薯亩产10000斤,夏薯8000斤,薯形纺锤,经蔓细短,高抗各种**,早熟,是鲜食、烤薯、加工薯脯的好品种。    23花心王:又称彩薯1号,6000-8000斤,皮色有红、粉红、浅黄几种,薯肉紫、红、黄、白相间,熟后薯肉紫红色,薯干近黑色,食味面沙,清香软甜。结薯早而集中,薯块多面匀,上薯率高。    24日本黄薯:春薯亩产6000-8000斤,叶深绿,深缺科,五齿型,特短蔓半直立生长,薯块梨型,表皮光滑呈黄色,肉色桔红。该品种抗病性强,高产、早熟,适合鲜食、烤薯和薯脯加工。25西农431:食用型品种。品种来源:西北农业大学朱俊光教授育成,1998年通过审定,原代号82-43-1(简称431)。特征特性:该品种蔓长1-1.5米,基部分枝多,蔓、叶、叶脉、叶柄全是浅绿色,叶心脏形。结薯集中。薯块上纺锤型。薯皮橙黄、肉桔红、薯干鲜红,口感极好,香味浓、甜、面沙,出干率32-35%。是烤红薯、加工薯脯、罐头、鲜薯干、饴糖等保健食品的好原料。抗涝渍,耐低温,高抗黑斑病,耐贮运。生长势好,抗病性强,高产稳产。栽培要点:春薯每亩植3000株,夏薯每亩植300-3500株。适应性广,耐旱耐涝耐肥,管理省工,茎节不定根少。不需翻秧,注意防治虫害。2694464:产量6000—8000斤,薯块大,外观好,食味甜,叶绿色,叶脉红紫,薯皮红,薯肉桔红,薯块纺锤形,块大整齐。    27北京553:鲜薯亩产5000斤左右,叶绿,叶脉紫,蔓长中等,分枝较多,薯皮黄色,薯肉黄色,食味好,适应性广。该品种含糖量高,香甜可口,为理想外烤型地瓜。系原华北农科所从胜利百号放任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经脱去**病增产30-40%。外观品质、萌芽性、生长势均有明显提高。优点:食味软甜,抗茎线虫病。产量较高,春薯高产田亩产4000公斤左右,夏薯3000公斤以上。特征:顶叶紫色,叶色绿带褐、叶形浅裂,叶脉与茎均为紫色,蔓短、薯皮黄色、薯肉杏黄。缺点:不抗根腐病。    28山川紫:鲜薯产量2000—3000斤,叶绿紫、叶脉紫、分枝少、蔓细长,薯皮、肉均为紫色。该品种含有**元素硒,抗病耐旱,适宜砂性透气好的土壤种植。该品种含有**元素硒,为出口加工型品种。豫署王:高淀粉"豫薯王"红薯新品种,茎蔓短而粗,茎叶生长性强,其部分枝多,"结薯集中"、"大薯率高",单株结薯可达4-8个,春薯含淀粉高达37%,晒干率达48%,春薯亩产可达"6000-9000"公斤,小区示范面积较高可达10000多公斤,易管理、不翻藤、耐肥、耐旱、抗腐病性,萌芽性广,易贮藏是加工的理想品种,凡能种植红薯的地方,均可种植。该品种己引推广到全鞯厥嘟袷∈小⒅毕绞校种不Т戳丝晒鄣木眯б婧蜕缁嵝б妗?冀薯98:   29冀薯98(原代号冀17-4),2004年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是利用甘薯与近缘野生种三浅裂野牵牛实生苗选系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含有四分之一野生种血统,抗旱性好,杂种优势强。表现高产、高干、品质好。2002-2003年参加全国北方区试,比对照品种徐薯18鲜薯增产22.35%,薯干增产33.8%,烘干率比徐薯18高2.71个百分点,食用品质优良,是一个食用和淀粉加工的兼用型新品种。冀薯98生长势强,萌芽性好,耐储藏,结薯整齐集中,大中薯率高,商品性好。薯形长纺锤型,紫红皮浅黄肉,薯皮光滑,外形美观。粗纤维少,熟食面甜有香味,食味优,综合评价品质中上R堵躺缎涡拇荩ぶ械确种ι伲头市灾械取?购诎卟『透。豢咕ハ叱娌J屎媳狈礁适砬骸⑾闹种玻霾绷Υ蟆Jだ俸牛骸「闷分盅?粗短,地瓜大且集中,产量较高。    30黄薯一号:黄薯一号”是1998年从日本引入。它具有超短蔓、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从1998年引种、繁种,1999年到2001年3年连续多点实验比较,产量均居较好。一、产量表现:1、区试结果:1999年、2000年分别在晋州市赵兰庄和韩庄甘薯区试中,平均亩产5332kg和5749kg,比对照“苏薯8号”4118kg亩增产1214kg,与“岩薯五号”4371kg亩增产1377、5kg,居较好位。2、示范情况:2001年在晋州市大区示范中,平均亩产5147kg,比对照“苏薯八号”3993kg亩增产1154kg,增产率28、9%,比“岩薯五号”4258kg亩增产889kg,增产率20、8%。均居较好位。在桃园村的3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6804kg,个别薯块达10kg重。二、特征特性:该品种超短蔓,春薯蔓长50-70cm,节间1—1.5cm;叶子呈五齿形鸡脚叶。叶色浓绿;基部分支特多,株形半直立,葡匐型,根系发达,薯块纺锤型,表面光滑整齐,皮色黄里透红肉色,薯肉全深橘红色,味而香甜,含纤维素A、C、出粉率16%,含糖4%。三、栽培管理:1、施足基肥:甘薯是喜钾作物,N:P:K比例为1:0.5:2,高产地块亩施土杂肥5000kg以上,硫酸钾20—25kg,尿素10—15kg,过磷酸钙40kg。2、深耕起垄:深耕以20—30cm,垄距60cm,垄高23cm,整地时开沟亩施5%辛硫磷颗粒剂2-3kg,防蝼蛄、金针虫危害。3、插秧:春薯在4月下旬、5月上旬,亩栽苗3700株左右,地膜覆盖提前10天。夏栽争早,亩栽苗4500株左右。栽插方式:可采用船底插或水平插。4、中耕培土:甩蔓期浇水后进行中耕,深在3cm以内。并进行培土扶龙。5、根外追肥;回秧后叶面喷2—5%过磷酸钙液0.3%,磷酸二氢钾溶液5-10%。薯块膨大期追施裂缝肥,在根基部撒施草木灰或浇灌稀释硫酸钾溶液增加对k的吸收量。   31烟薯18:选育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母本:鲁薯3号;父本:红肉红。特征特性:顶叶绿色,叶绿色,叶片心脏形,叶脉浅紫,柄基及蔓均为绿色,蔓长中等,生长势较强,结薯集中整齐,薯形整齐美观,薯块纺锤形,薯皮鲜红色,薯肉桔红色,食味中上,商品性好。平均烘干率24.08%,总可溶性糖4.11%,还原糖2.63%,胡萝卜素5.05毫克/100克鲜薯。中抗至抗根腐病,抗黑斑病,不抗茎线虫病。产量表现:1998、1999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薯2154.7公斤,比徐薯18号增产17.6%,达极显著水平;薯干平均亩产519.0公斤,比徐薯18减产6.2%。2001年国家北方甘薯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鲜薯2591.7公斤,比徐薯18增产28.5%,薯干平均亩产为649.6公斤,比徐薯18增产13.9%。栽培技术要点:春栽一般5月上旬,亩密度4000株左右,夏栽适当增加密度。适宜早栽早收。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甘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种植。  32徐薯43-14:品种来源:AIS35-2×徐薯18品种简要说明:该甘薯品种适宜作春、夏薯栽培。中熟,植株匍匐,蔓中等偏长,叶片心脏形,顶叶绿色,薯块纺缍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桔红色,食味优良。烘干率29%,每100克鲜薯含胡萝卜素2.6毫克。耐贮藏,抗根腐病,不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鲜薯一般每公顷40,000公斤左右,较徐薯18增产18%左右。适宜在北方及长江中下游薯区作食用和食品加工用品种种植。栽培要点:培育壮苗,及时防治地下害虫,保持薯形美观,栽插密度为春薯52500株/公顷,夏薯52500-60000株/公顷,注意防治黑斑病。选育单位: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等省级审定情况:山东省1994年审定全国品审会意见:该品种植株匍匐,蔓中等偏长,叶片心脏形,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桔红色,食味优良。烘干率29%,胡萝卜素含量2.6mg/100g鲜薯。耐贮藏,抗根腐病,不抗茎线虫和黑斑病。鲜薯一般每公顷40,000公斤左右,较徐薯18增产18%左右。适宜作春、夏薯在北方及长江中下游薯区作食用或食品加工用品种种植。栽培该品种应注意培育壮苗,防治地下害虫和黑斑病,不宜在茎线虫病区推广。经审核,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33烟薯27:选育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母本:烟183;父本:百岁薯省级审定情况:特征特性:该品种叶片为绿色,叶形为长心脏形,叶脉紫色;蔓绿色,蔓长1.5米左右,蔓粗0.6cm,基部分枝5个左右;薯块纺锤形,皮红色,肉为桔红色。出苗稍晚,田间长势较强,结薯整齐集中,大中薯率82%,烘干率24.04%,食味中上,鲜薯胡萝卜素含量5.12mg/100g,总糖4.80%,属优质食用和加工用品种,较耐储藏。较抗根腐病,感黑斑病,高感茎线虫病。产量表现:1994、1995年参加国家北方大区区域试验。1994年鲜薯产量1541.9kg/亩,比对照徐薯18增产13.93%,薯干381.1kg/亩,比徐薯18减产5.76%;1995年鲜薯产量1839.8kg/亩,比徐薯18增产13.07%,薯干产量443.0kg/亩,比徐薯18减产6.0%。两年平均亩产鲜薯1690.4kg/亩,比徐薯18增产12.47%,居首位。1997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平均鲜薯2367.5kg/亩,比徐薯18增产17.17%。栽培技术要点:采用高温(32℃)催芽和用多菌灵600-800倍浸种消毒。春薯栽4000株/亩左右,夏薯栽4500株/亩左右。冬季储藏窖温应保持在10℃以上,尤其在严寒季节更要注意保温,以利安全储藏。栽夏薯留种田,应从春薯采苗圃繁殖田内选拔符合本品种特征的分枝剪蔓。对不符合本品种特征及劣质蔓应坚持淘汰,在收时应注意淘汰混杂及劣质种薯。全国品审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甘薯品种审定标准,予以审定,可在黄淮流域春、夏薯区作为食用淀粉加工型品种。栽培上应适当增加密度,避免在茎线虫病和黑斑病病区大面积种植。   34鲁薯6号:品种来源:(76-8267)×烟薯8号品种简要说明:该甘薯品种株型半直立,萌芽性中等,顶叶绿色,叶脉、柄基紫色,叶心脏形。蔓色绿带紫色,蔓长165厘米,蔓粗0.6厘米,分枝多,薯块为典型纺锤形,薯皮浅红色,薯肉浅黄色。结薯集中,薯数较少,大薯率高。抗褐斑病,较抗根腐病和茎线虫病。1992-1993年北方薯区区试中,春薯鲜平均亩产2880公斤,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42%,达极显著标准,薯干平均亩产687.6公斤,比对照增产15.7%,达极显著标准。夏薯鲜薯平均亩产2186公斤,比对照增产21.96%,夏薯薯干平均亩产400.6公斤,比对照减产10.13%,达显著水平。栽培技术要点:1.春薯密度4500株/亩以上,夏薯亩栽5000株以上;2.种薯贮藏要求温度10℃以上,有利于出苗。省级审定情况:山东省1992年审定全国品审会意见:该品种在山东省和全国北方大区区试中,春薯产量表现突出,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且抗旱耐瘠性强,适应性广,抗黑斑病,较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符合国家审定标准,通过审,宜在黄淮海地区作春薯兼用型品种推广利用。    35广薯95-145: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母本:广薯128;父本:广薯88-70。省级审定情况:2001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蔓长中等,分枝多、整齐,顶叶色淡紫色,叶形心脏形,叶脉紫色,茎绿色,结薯性好,一般单株结薯4~6条,中大薯平均4条,薯块较均匀,薯块外皮粉红色,肉橙色,薯身光滑,薯块纺锤形,耐贮性和萌芽性好,一般鲜薯平均亩产1800公斤~3500公斤。薯块烘干物率28.5%,淀粉率19.9%,维生素C含量24.9毫克/100克。食味中上。夏、秋薯全生育期120~150天。高抗蔓割病、薯瘟病、薯瘟病(Ⅰ群),中感薯瘟病(Ⅱ群)。产量表现:1999、2000年参加国家南方甘薯品种区域试验,鲜、干薯平均亩产分别为1875公斤和536.6公斤,比对照广薯88-70增产64.9%和53.6%,均达极显著水平。2001年参加生产试验,鲜、干薯产量分别比广东主栽品种广薯111增产18.5%和27.6%,比江西主栽品种苏薯4号增产12.0%和18.7%,比广西敯偕胖手謹增产13.7%和15.7%。栽培技术要点:采用嫩壮苗种植,亩插3000~4000株,一般缓苗后封垄前进行两次追肥。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甘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省及南方薯区水、旱地种植。36济薯20号:由山东农科院育成。优点:高产、优质、抗多病、耐贮。春薯亩产鲜薯4000公斤以上,夏薯亩产3000公斤以上,比北京553增产50%左右。蒸烤味甜、糯,高抗根腐病、茎线虫病、黑斑病。特征:顶叶绿色,叶心形,叶脉紫,茎绿带紫,薯皮淡红,肉色桔红,外观上等。37冀薯4号(冀18-1);系河北省农科院以鸡蛋黄作母本,以宝石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鲜薯产量接近徐薯18。熟食味佳,细甜面。特征:顶叶色绿带褐,叶形成浅缺,茎色绿带紫,薯皮深红色,薯肉深桔红色。缺点:不抗根腐病,萌芽性较差。38济薯18号(高产、早熟、优质、抗病、紫色甘薯新品种):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以徐薯18为母本,经放任授粉,获得实生种子选育而成。优点:高产、优质、抗病,紫色品种。与日本品种山川紫比较,突出优点:⑴蔓短,分枝多,蔓长1.5-2米,便于管理,顶叶色绿,叶脉、茎带紫色。⑵鲜薯产量较高,结薯整齐。春薯一般亩产2500-3000公斤,比山川紫高一倍以上。2002年全国7省15个试点春薯鲜薯亩产达2500公斤左右,比徐薯18增产10%左右,夏薯亩产可达2000公斤左右,且肉色比春薯紫。⑶品质优。薯皮紫,夏薯肉色紫(春薯肉淡紫),薯形长纺,光滑,商品率高达90%,春薯烘干率33%左右,夏薯28%左右,肉质香、甜、糯。鲜食保健,还可加工天然花青素。⑷早熟,薯块膨大早,早春覆膜栽培,8月中旬可上市。⑸适应能力强。抗根腐病,较抗茎线虫病,抗旱,耐瘠,适宜旱薄地种植。缺点:抗黑斑病能力差,注意用多菌灵防病。另外薯皮薄,贮藏期湿度保持80%以上。39郑红11号:(8110-11)系省农科院粮作所以红旗4号作为母本,宁薯1号作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产量与徐薯18相当。优点:烘烤熟食品质好,且高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特征:顶叶色绿,叶形浅缺,茎色绿,薯皮黄红色,薯肉桔红色。每亩3000株左右,不宜晚栽。40安平1号(黄皮苏8):系襄城县甘薯名优品种保鲜科研所从苏薯8号芽变中选出。特征:除薯皮色为黄,其它同苏薯8号。优点:高产、早熟,鲜薯产量稍高于苏薯8号,较徐薯18增产35%以上,平均干率23.3%。春薯生长3个月即达到2500公斤/亩以上,8月中旬上市,价格高,效益好,亩收入1500~2000元。缺点:不抗根腐病,食味一般。41红香蕉以西农431为母本,豫薯10号(SQ52-7)X绵粉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出来的。薯块纺锤形,薯皮橙红,肉色深橘红,结薯多而均匀,薯块整齐,商品率高,表皮光洁美观,市场销售好。其茎蔓细弱、蔓长150厘米左右,叶片小,呈绿色。该薯食味优,浓香面甜、肉质无筋、适宜鲜食烤薯和加工薯脯。该品种遗传了SQ52-7(豫薯10号)的产量优势、西农431的优质品质,是一个难得的既高产又优质的食用型品种。春薯一般亩产6000~7000公斤,夏薯4000~5000公斤。该品种早熟性好,适于早春覆膜栽培,提前上市。该品种秧蔓长势弱,极耐肥水,但遇干旱易早衰。后期应酌情加强肥水管理,亩栽株数,春薯3000~3500株、夏薯3500~4000株,视土壤地力而定。42豫薯王”(原种):该品种抗病性强,萌芽性高、耐肥耐旱、耐瘠薄;其茎蔓短而粗,茎叶生长强,基部分枝多,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8个,薯皮紫红色,薯肉白色,熟食面甜;春薯含淀粉量高达28%,干率高达40%,是淀粉加工的理想品种;春薯亩产可高达5000公斤以上,全生育期不翻秧,易种易管,凡能种红薯的地区均可种植。43“豫薯王SZ-1”(原种):该品种皮色红,肉色白、蔓短基部茎粗分枝多、长纺形薯块熟食味面甜如板栗,顶叶色绿、叶脉色和柄基色均为紫色,春薯烘干率37%较(脱毒徐薯18)增产21%,春薯产量万斤以上,是目前加工淀粉的首选品种,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44信引8号:抗糖化、超短蔓,淀粉加工型新品种:“信引8号”(S0110-3)(原种)SL-01为母本徐78-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优点:高淀粉、抗糖化。2004年参加国家北方区域实验,夏薯烘干率和淀粉率分别为33.7%(比对照高6.00个百分点)和25.2%,薯干和淀粉产量分别较对照(脱毒徐薯18)增产8.51%-19.2%,分别居实验第二位和较好位。特征特性:该品种短蔓,分枝较多,顶叶色绿,叶脉色、叶基色和柄基色均为紫色,薯形长纺,薯皮红色,薯肉白色,薯干品质好,食味淡、熟食面如板栗。春薯亩产5000公斤左右,极抗糖化,经实践历年春上加工出淀率可达到24%,该品种是大面积种植及延长加工期的首选品种。45信引六号”脱毒原种(SL-19):该品种是红薯研究室从SL-01X豫薯7号选出。优点:高产、高抗根腐、抗茎线虫病,抗旱、耐劳、综合性状优良,蔓长1-1.5米基部分枝8个左右单株结薯4个以上,萌芽性优。淀粉含量稍高于徐18,可达到22%,春薯高产田亩产鲜薯5000公斤以上,亩产淀粉达700公斤左右。特征:薯紫红色,薯肉白色,结薯集中整齐。46“梅营1号”脱毒原种:杂交选育而成。优点:淀粉率高,两年测定分别26.07%和24.8%,抗旱、中抗茎线虫病,春薯产量较高,春薯干率35%以上,淀粉产量比徐薯18增产20%左右,高产田春薯亩产3000公斤以上。特征:顶叶绿色,叶脉紫,叶心脏形,茎叶易徒长。不易夏薯栽培,注意增施钾肥,适宜在无根腐春薯地种植。47豫薯13号:优点: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短蔓,淀粉产量比徐薯18增产10%以上,春薯亩产量较高达3000公斤以上;夏薯可达2000公斤以上,薯皮红色,薯肉白色。48徐薯18:薯块长方锥形,带条沟,皮色紫红,肉白色,切干率为29%-32%,综合性状好,萌芽性好,出苗早而多,生长势强,结薯较早,中期膨胀大快,后期不早衰;耐瘠,抗旱,耐储藏,抗逆性强,顶叶色绿,叶形浅复裂,叶面是凸起,中长蔓,薯肉微黄。59济薯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5年育成。该品种叶色深绿,叶脉绿基部紫,柄基和茎色均为绿色,叶形复缺刻分枝10个以上,蔓短,一般长1.2-1.5米,株形半直立形。薯形纺锤,薯皮黄,肉色杏黄。该品种的突出特点为:品质超群,薯形整齐美观,薯皮光滑无裂口,干物率比北京553高1-2个百分点,食味有栗子香味、粘甜、肉质细糯,产量较高,鲜薯亩产一般可达3000公斤以上,显著高于北京553;早熟性好,比北京553可提前1个月上市;适应性广泛,既抗旱耐瘠又耐肥水。可完全替代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北京553。60冀薯6-8:由河北省农科院甘薯室培育的特高新品种,2003年产量表现居首位,蔓长1.5米左右,分支4-6条,单株结块3-5块,紫红皮桔红肉,表皮光滑,肉色亮丽,一般亩产可达万斤以上,抗旱抗病,适应性强。61济南黄:由山东省农科院培育,该产品种蔓长1-1.2米,蔓较细,一般分枝3-5条,叶浅复缺刻,叶绿色,茎、脉基微紫。一般结薯3-5块,薯块纺锤形,黄皮旦黄皮旦黄肉(如553),干面沙甜,品质极好,抗病、耐旱,抗除草剂较好,一般亩产6000斤。62玉丰:1品种特性    玉丰是我国近年从日本引进的优质制脯专用型甘薯新品种。耐贮藏,抗根腐病,易感黑斑病和茎线虫病。蔓长中短,匍匐型,叶鸡掌状,绿色,在山东有开花习性。标准薯块为纺锤形,皮白色,顶端微红,肉乳白色,淀粉含量高,自然风干率达38%。熟食味干面香甜,口感细腻,无纤维。其突出特点是,在10℃--20℃条件下,变温贮藏15天,糖分转化率极高,口感更佳,经制脯加工后极受日本、韩国客商的青睐。    山东一般在5月1日定植,10月15日前收获,667平方米产2500--3500kg。    2栽培技术    2.1育苗甘薯有无限生长习性,只要条件适宜,生长期越长,其产量越高,因此在生产上应尽量适时早育苗,以延长生长期。    建立苗床苗床应建立在避风向阳地块,可采用小拱棚双膜覆盖育苗和阳畦覆盖育苗。    精选种薯,适时上床要选用脱毒种薯,如果没有一级脱毒种薯,可选用种植代数不超过3年的夏薯做为种薯。要保证品种纯正,薯形纺缍,皮色光亮,大小适中,无病斑,无伤口。用三开一凉,温汤浸种1--2分钟,然后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种薯10分钟。种薯上床时间山东省一般在3月中下旬为宜。    苗床管理床土应用无病田的肥沃园土与优质有机肥按7:3的比例配匀,并耙细铺平,厚10cm。每立方拌入地虫清或神农丹1kg,防线虫和地下害虫为害。排种应掌握上平下不平的原则,上部向上,以头压尾,排完后,用细沙覆盖2cm左右,在床面每平方撒0.1kg地虫清,然后浇足水。夜间覆盖草苫,保持苗床温度在15℃--35℃,当秧苗长至15cm时,应逐渐去膜,通风炼苗。定植前两天应彻底去膜,昼夜炼苗。    2.2定植及田间管理一般选用通透性良好的沙壤、轻壤进行栽培。定植田应进行冬前深耕20cm以上,并结合耕地每公顷施优质有机肥30000kg。春天早开沟起垄,结合起垄每公顷使用甘薯专用肥750--1500kg,采用高垄双行种植,垄高40cm,垄面宽40cm,垄距1.2m。起垄覆膜后于5月1日左右,在膜上开穴定植,每垄双行,小行距30cm,株距35cm,密度每公顷46500株,每公顷穴施优质专用肥75kg、地虫清37.5kg。    定植后生长前期注意结合中耕防除杂草,未用地膜覆盖的也可采用化学方法除草。其做法是,每公顷用氟乐灵1200--1500g,兑水900kg喷洒地面。生长中期结合气候变化,防止徒长。在管理上提蔓不翻蔓,断气生根,同时也可每公顷使用15%的多效唑3450g,对水900kg喷洒叶面,以控制地上部生长,以利薯块膨大。一般天气不是十分干旱,不用浇水,特别干旱,关键时刻可适当浇水,遇涝应及时排水。生长后期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部追肥,可进行1--2次。    2.3收获及贮藏在山东省一般10月初开始收获,霜前收完。    留种薯的贮藏留做种薯的应在10月10日前选晴天上午收刨,在田间晾晒后,下午及时入窖,同时剔除病烂薯。    前期加工薯块的贮藏采用露天堆放,上盖薯秧加草苫,达到透气而不透风的效果,既保证薯块在1个月内不受低温危害,又能创造较大的昼夜温差,达到加快糖分转化之目的。    中后期加工薯块的贮藏贮藏的工作重点是防腐防冻。目前较为适用的办法是沟贮法,即挖深1m、宽1m、东西长度不限的贮存沟,挖出的土放在沟两侧,注意做好防水边埂与排水沟。装薯时,每隔1.5--2m,在沟中竖放一秸秆把,用以透气和插放温度计。上盖宽1.2m的稻草苫,薯块不要装的太满,上留10--20cm的空隙。温度一定要控制在15℃--12℃。前期温度高,采用昼盖夜揭草苫的方法;气温下降时,采取昼揭夜盖的办法调节温度。气温达0℃以下时应防冻。 63红玉:中短蔓优质高产品种,鲜红皮桔红肉,一般亩产7000—8000斤64双万1号:红薯新品种双万1号,由中科院甘薯所较新育成。该品种遗传基因稳定,茎绿色、叶心脏形带齿,蔓长1-1.5米,结薯早而集中,薯块长筒形,薯皮深紫红色,皮光滑美观,肉质洁白,结薯力强,薯块大小适中,整齐度好,淀粉含量24%-28%,淀粉特白优质。春薯每667平方米(1亩)栽3000-3500株,产量4000-9000公斤;夏薯栽3500-4000株,产量3000-5000公斤。   该品种耐肥、耐瘠薄、耐储存,高抗薯类三大病害。播种期:春栽3月15日-4月15日,夏栽5月15日-6月15日。65丰收白:特征特性顶叶和叶片为绿色,叶脉和叶柄、柄基绿色,叶脉基部绿至淡褐色,叶心脏形带浅齿,叶片大。蔓较长,色绿,分枝性强,长势旺。薯块为上膨纺锤形至长圆筒形,白皮白肉。薯块萌芽性中等,春、夏都可种植。适应性广,不择土壤,耐旱、耐瘠,也耐涝,不抗根腐病。结薯较晚,薯块大,单株结薯数中等。晒干率25%左右,烘干率23%左右,食味一般,但贮藏以后略转粉面,在山区旱坡地生长的食味显著好转,耐贮藏。产量表现该品种的鲜薯和薯干产量比胜利100号增产30%以上,一般亩产2000-2500千克,小面积高产可达5000千克以上。很受丘陵山区的农民欢迎。栽培要点在山坡旱地早栽,上薯率高,能够高产稳产,并能提高干物率。迫肥要早,生长中后期如施用氮肥过多,容易徒长。在有根腐病的地区,不要种植。鲜薯产量较高,茎叶多汁,是养猪的好饲料。66鲁薯3号:特征特性顶叶、叶片和叶脉均为绿色,叶心脏形。蔓绿色,较粗,中等长。薯块纺锤形,皮色紫红,薯肉色白。薯块萌芽性状良好,秧苗粗壮,栽后缓苗快,植株长势旺盛。结薯整齐集中,大薯率高,薯块膨大速度较快。该品种抗旱、耐瘠性强。其突了的特点是对我国北方的甘薯主要病害(茎线虫病、根腐病、黑斑病、根结线虫病)都有明显的抗性。产量表现在无病地种植其产量与徐薯18没有大差别,但在根腐病、黑斑病混合发生地种植,鲁薯3号的薯干产量增产28.1%。栽培要点该品种的适宜栽插密度为4000株左右。作夏薯种植增产明显。在目前甘薯产区病害普遍发生而且愈来愈严重情况下,使用以本品种为主的的综合防病措施,对防病增产具有重要作用。67济薯15号:济薯15号”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本所创新的优异中间材料(母本为济85003,父本为济78268)配制杂交组合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专用型甘薯新品种,2001年8月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一、主要特征特性:2、品质性状:该品种烘干率和淀粉率,分别比徐薯18高2-3和1.82个百分点,居两大区试参试品种之首。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验结果:济薯15号夏薯烘干率30.24%,比徐薯18高1.21%;粗淀粉率60.00%,比徐薯18高5.95%。晒干、烘干的薯干平整、色泽亮,质量总评1级。蒸、烤食味香甜、肉质细、粉,食味评价中上等。3、抗病性:济薯15号在1990-1995年和1998-1999年期间,参加本单位及省和全国北方区试的抗病性鉴定试验。鉴定结果:根腐病平均病指为24.1,徐薯18为30.9;茎线虫病平均病指为30.6,徐薯18为49.3;黑斑病病地、育苗期的苗床、贮藏期的出窖调查及抗病试验鉴定,济薯15号对黑斑病的抗性属抗病型。多年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济薯15号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4、耐贮性、萌芽性:济薯15号耐贮藏,春、夏薯均可留种,出窖调查无干尾、干腐、软腐、黑斑及薯皮皱缩现象;萌芽性好,比徐薯18早出苗2-3天,出苗量多50%以上。5、形态特征:济薯15号顶叶色淡绿,叶色浓绿,叶脉绿,脉基紫,叶心脏形,叶片稍小;蔓色绿,蔓短、分枝多,株型半直立。薯型纺锤,薯皮紫红,薯肉淡黄,薯块整齐。68晋甘薯5号:该品种为食用加工两用型品种,薯表皮紫红色,光滑无开裂。薯肉白色,长纺锤型,大薯率高,单株结薯平均2-4块,薯块膨大快,熟食面甜,粗纤维含量少,耐贮藏。淀粉含量13.27%,可溶性糖含量2.39%,维生素C含量20.1毫克/100克,类胡萝卜素0.75毫克/100克。平均每亩产量达4090.4公斤。69原子花薯:原子花薯别名花薯,是我国台湾地区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育的脱毒苗新品种。它生食味甜,熟食较佳,果薯蒸熟后,稍稍抖动,全薯慢慢裂开,银白色的薯丝层层向四周分离,形成完整的红薯花,因此得名原子花薯。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蔓半直立型,单株分枝5-7个,叶片深腹缺刻,心脏形,****2-3叶为半紫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蔓长1.2-8米,绿色,粗壮,有茸毛。结薯性好,单株结薯2-4个,结薯大小均匀,薯块纺锤形,单薯重300-450克。薯块品质优、口感好、营养丰富,集色、香、软、甜于一身,食味极佳,商品性好。抗逆性强,抗旱,耐肥中等,耐寒性强。每亩平均产量5500公斤以上。   栽培要点:选择肥力中等的山地或排水方便的田地,以通风性良好、砂质土、新垦地较好。在海拔800米以上山区种植,薯块品质更优。适时早插,春薯可在4月上旬栽植,秋薯以6月上旬为宜,一般春薯每亩植3500株,秋薯4000株,做到春薯稀、秋薯密。采用斜栽和水平栽,栽苗后要浇水活苗,忌用沟灌。注意及时防治小象虫、大象虫、斜纹夜蛾等害虫。该品种藤蔓无侧生不定根,所以无须翻秧。70泉薯84:泉州市农科所选育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泉薯84”,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品种审定。   该品种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结薯2-4个,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橙黄色。晒干率30.7%,出粉率19.77%,抗蔓割病,高感薯瘟病Ⅰ型,感薯瘟病Ⅱ型、Ⅲ型。平均亩产鲜薯1951.10公斤,产薯干607.39公斤,产淀粉383.14公斤。71紫罗兰:2002年安徽省铜陵市农科所从国外引入新一代紫罗兰山芋品种,经2.13hm2田间试验示范,平均667m2产量为2130.5kg,初步改变了当地山芋品种结构单一现象,以此引导农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达到农民增收增的目的。   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播种,应选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地肥沃的苗床地。深翻整细,开沟筑畦。排种时薯头向上,尾部向下,大小薯分开排。然后用细土填满薯孔隙,以不露出种薯为度,较后覆盖地膜,上面加盖小拱棚。幼苗期温度控制在24~28℃,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根据山芋的生长习性,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栽培山芋。整地筑畦时,每667m2施堆肥2000kg或人畜粪1200kg、草木灰1000kg。高畦栽培,6月初扦插定植,每667m2种植3500~4000株。做好查苗补苗、中耕除草、灌溉与排水等田间管理。追肥3~4次,苗期多用尿素或人粪尿等氮肥,每667m2用尿素2.5~5kg或人粪尿750~1000kg。分枝结薯期,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每667m2施用人粪尿1000kg、过磷酸钙10kg和硫酸钾10kg。危害植株生长的病虫害主要是斜纹夜蛾,用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乳油1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防治。10月上旬开始进入采收期。 1特征特性   紫罗兰山芋顶叶、叶柄、叶脉、藤蔓均为紫色,叶片呈心脏形,蔓长170~230cm,薯块纺锤形,紫皮光滑,皮较厚,肉色紫红鲜艳。单株结薯2~3个,平均单株重0.62kg。种薯萌发性好,出苗早而多,发根性好,生长势旺盛。该品种风味奇特,淀粉多糖分少,是理想的保健品。适合于蒸煮、炒食以及炒丝。熟后香甜,颜色晶亮紫红。 2栽培要点  72冀薯99品种鉴定编号:国鉴甘薯2006001作物种类:甘薯品种名称:冀薯99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冀21-2×Y-6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无特征特性:该品种为食用型品种,中短蔓型,茎色绿,叶形三角形,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较多,单株结薯3-4个,薯块纺锤形,红皮浅黄肉,结薯集中整齐,上薯率高。薯块萌芽性中等,夏薯干物率27.6%,食味中上。中抗根腐病和黑斑病,感茎线虫病。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试,2004年平均鲜薯亩产2192.7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13.4%;薯干亩产604.8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13.2%;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2263.7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21.2%;薯干亩产628.6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23.2%。2004-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2228.2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17.2%;薯干亩产616.7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18.1%;淀粉亩产392.65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17.4%。2005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1651.3Kg,比对照增产3.7%;平均薯干亩产474.34Kg,比对照增产9.3%。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萌芽性中等,宜采用高温催芽、地膜覆盖技术,用多菌灵浸种或浸薯苗,防治黑斑病。春薯亩植3000~3500株;夏薯亩植4000~5000株。注意综合防治甘薯主要病害。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意见:该品种于2004年-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可在北方薯区的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苏北及北京作春、夏薯种植。不宜在茎线虫病地块种植。 73商薯103品种鉴定编号:国鉴甘薯2006002作物种类:甘薯品种名称:商薯103(商0110-3)选育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SL-01×徐78-1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无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淀粉型品种,短蔓型,茎色绿带紫斑,叶形三角带齿,顶叶色绿,叶色绿,叶脉色紫,叶柄色绿等,基部分枝11,单株结薯5个,薯块长纺锤形,红皮黄肉,结薯集中,上薯率75%。薯块萌芽性特好。夏薯烘干率33.27%,薯干洁白品质好,熟食味面,耐贮藏。中抗黑斑病,感茎线虫病和根腐病。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试,2004年平均鲜薯亩产1706.8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11.72%;薯干亩产579.87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8.51%;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1657.11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11.52%;薯干亩产561.21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7.46%。2004-2005年两平均鲜薯亩产1681.96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11.52%;薯干亩产561.21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7.46%;淀粉亩产379.82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13.56%。2005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1727.98Kg,比对照增产0.11%;薯干亩产571.34Kg,比对照增产18.43%。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萌芽性好,育苗应适当减少排种量。适宜作夏薯种植,亩植3500~4000株。易感根腐病和茎线虫病,不宜在病区推广;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意见:该品种于2004年-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可在北方薯区的河南、山东、陕西以及河北中南部、安徽中部、江苏北部种植。不宜在根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区种植。 74皖苏31品种鉴定编号:国鉴甘薯2006003作物种类:甘薯品种名称:皖苏31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所品种来源:徐薯18×绵粉1号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无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淀粉型品种,中长蔓型,茎色绿带紫斑,叶形深裂复缺刻,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绿色,基部分枝中等,单株结薯4.1个左右,薯块纺缍形,红皮白肉,结薯习性中等,上薯率82.5%,薯块萌芽性好。烘干率和淀粉率高,夏薯块干物率33.35%,淀粉率22.65%,分别较徐薯18高5.81和5.06个百分点。食味较好。抗旱耐渍性好,耐肥耐瘠。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高感茎线虫病。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国家北方甘薯品种区试,2004年平均鲜薯亩产1658.22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14.23%;薯干亩产568.32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6.35%。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1792.89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4.04%;薯干亩产595.54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16.75%。2004-2005年两年平均鲜薯亩产1725.55Kg,比对照徐薯18减产9.22%;薯干亩产581.93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11.43%;淀粉亩产390.81Kg,比对照徐薯18增产16.85%。2005年国家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1686.23Kg,比对照增产3.41%;薯干亩产557.6Kg,比对照增产20.59%,烘干率33.09%。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萌芽性好,育苗应适当减少排种量。春薯亩植2800~3200株,夏薯亩植3000~3600株。易感茎线虫病,不宜在病区推广。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意见:该品种于2004年-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可在北方薯区的安徽、河南、山东、河北、陕西种植。不宜在茎线虫病地块种植。 75广薯87品种鉴定编号:国鉴甘薯2006004作物种类:甘薯品种名称:广薯87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广薯69”集团杂选育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无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淀粉型品种,株型半直立,短蔓,分枝数较多,顶叶绿色,叶形深复,叶脉浅紫色,茎为绿色,萌芽性好,苗期生势旺,结薯早,耐干旱,一般单株结薯5-9个,大中薯率76%,薯形下膨,薯皮红色,薯肉橙黄色,薯块光滑,薯块均匀,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多。(夏)秋薯干物率29.6%,淀粉率19.39%。熟食味香、口感好。耐贮藏,抗蔓割病。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国家南方甘薯品种区试,2004年平均鲜薯亩产2364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3.22%;平均薯干亩产713.0Kg,比对照种增产18.20%;淀粉亩产462.7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22.27%。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2410Kg,比对照种金山57增产7.18%;平均薯干亩产710.8Kg,比对照种增产20.17%;淀粉亩产463.2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26.00%。2004-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2387Kg,比对照种金山57增产5.18%;平均薯干亩产711.9Kg,比对照种增产19.18%;淀粉亩产462.9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24.05%。2005年国家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614.3Kg,比对照增产8.13%;平均薯干亩产785.4Kg,比对照增产33.27%。栽培技术要点:假植繁苗后选用嫩壮苗种植,亩植3000-4000株。植后50天中耕松土、培土。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意见:该品种于2004-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可在南方薯区的广东(不含湛江地区)、福建、江西、广西及海南种植。 76龙薯10号品种鉴定编号:国鉴甘薯2006005作物种类:甘薯品种名称:龙薯10号选育单位: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岩粉1号×金山57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2006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为淀粉加工型品种,短蔓型,茎绿色,叶形为心脏形,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淡紫色,叶柄绿色,脉基与柄基淡紫色,基部分枝较多,单株结薯数3-5个,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结薯集中,薯块大小较均匀、整齐,大中薯率较高。薯块萌芽较好。夏(秋薯)薯块干物率30%,淀粉率19.26%。食味较优。较抗旱,较耐水肥,高感薯瘟病Ⅰ群菌株,中抗Ⅱ群菌株,抗蔓割病。产量表现:2004-2005年参加国家南方甘薯品种区试,2004年平均鲜薯亩产2476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8.1%;平均薯干亩产746.4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23.75%。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2298Kg,比对照增产2.23%;平均薯干亩产686.24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16.01%。2004-2005年平均鲜薯亩产2387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5.17%;薯干亩产716.3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19.88%。2005年国家南方甘薯品种生产试验,鲜薯平均亩产2301.5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10.27%;薯干亩产685.1Kg,比对照金山57增产27.33%。栽培技术要点:秋薯应掌握在立秋前插完,亩植3500-4000株为宜。易感甘薯瘟病I群菌株,不宜在病区推广。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意见:该品种于2004-2005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可在南方薯区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种植。不宜在薯瘟病常发区种植。 77泉薯830品种鉴定编号:国鉴甘薯2006006作物种类:甘薯品种名称:泉薯830选育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龙薯34×泉薯95省级审(认、鉴)定或登记情况:无。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叶菜型品种,短蔓较直立,顶叶、嫩叶、叶柄、叶脉均为绿色,叶片尖心形带齿,地上部生长旺盛,单株分枝8—12条,基部分枝多,叶片多且肥厚;单株结薯4—6个,薯块长纺锤形,淡黄皮黄红肉,薯块产量较高。鲜叶片蛋白含量4.25%,茎杆蛋白质含量1.13%,茎尖食味较好。抗根腐病,高感茎线虫病,中抗蔓割病,不抗薯瘟病和**病。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国家甘薯叶菜型品种区域试验,2003年平均茎尖亩产846.9Kg亩,比对照台农71增产17.4%。2004年平均茎尖亩产2436.13Kg,比对照台农71增产23.52%。2003-2004年两年平均茎尖亩产1641.52Kg,比对照台农71增产21.87%。2005年参加国家甘薯菜用品种生产试验,平均茎尖亩产1916.10Kg,比对照福薯7-6增产12.36%。栽培技术要点:本品种萌芽性好,育苗应及时移栽。蔬菜专用亩植1.3-1.7万株,薯菜两用亩植5000-6000株。采摘后及时修剪和补肥,促进分枝。采取小水勤浇的措施进行频繁补水保湿。秋、冬季种植要注意盖膜保温。注意防止甘薯蔓割病、薯瘟病和**病发生危害。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意见:该品种于2003-2004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00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可在福建、广东、广西、江苏、四川、河南、北京作叶菜用品种种植。不宜在甘薯蔓割病、薯瘟病地块种植,注意防止**病。78商薯85商薯85(原系号商958-5)是商丘市农科所甘薯研究室以豫薯7号为母本、豫薯10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红心甘薯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商薯85.该品种优质、高产、稳产,适宜黄淮流域春夏薯区种植.  49豫薯12号:优点:高产耐涝,夏薯亩产2500公斤以上,比徐薯18号增产20%左右,淀粉率18-20%,相当于徐薯18。抗根腐病、较抗茎线虫病,淀粉质量好。特征:顶叶色绿,叶形浅复裂,叶面是凸起,种长蔓,薯肉微黄。 50 中薯抗病1号:淀粉含量高,中短蔓,茎色绿,基部分枝7个左右。薯块纺锤型,红皮白肉,红薯整齐集中,干率和淀粉含量分别为35.6%和23.8%薯块熟食面甜。春夏薯亩产分别为4500和3500公斤以上。较高亩产可达5000多公斤,易种易管,全生育期不翻秧,耐贮藏,薯种萌芽性高。凡能种红薯的地方,春夏两季均可种植。   51中薯高粉2号(又称“懒汉薯”):高淀粉型,叶片浅缺刻,中短蔓型,茎色绿,薯皮紫红色,肉白色,结薯多而集中,薯块大小均匀。春薯亩产可达5000公斤左右,夏薯亩产3500公斤左右。淀粉含量比徐薯18高近9个百分点。春薯加工出粉率可达27.5%,哂干率达39.6%。该品种耐肥耐旱,适应性广,易管理。从扦插到收获无须打****,无须翻秧、无须用药物控制,节省劳动力,是较典型的高淀粉懒汉型红薯新品种。   食用型脱毒红薯各类优良新品种简介(五彩红薯)   52“中薯五号”(019-3)原种:该品种选育而成。优点:高糖、高胡萝卜素、   叶佳,夏薯干率28.8%,鲜薯产量较脱毒徐薯18增产12%。特征:顶叶绿带褐、叶色淡绿叶心形、   叶脉、柄基紫色,茎叶绿紫,薯皮紫红色、肉深橘红色、熟食味甜粘;是目前用较佳品种。   高产、早熟、抗病商品薯:“信引七号”:达5000公斤左右,夏薯亩产3000公斤左右,而且结薯早、可早上市,生长100天,鲜薯产量达2000公斤以上,食味中上等。  53“安平1号”脱毒原薯:特征:除薯皮色为黄,其它同苏薯8号。优点:高产、早熟,平均干率23.3%。春薯生长100天,可达到2500公斤/亩以上,早上市、效益高。 54“信引九号”原种(G18号)黑红薯:优点:高产、优质、抗病,紫色品种。(1)蔓短,分枝多,叶脉、茎带紫色。(2)鲜薯产量较高,结薯整齐。春薯一航亩产2500-3000公斤,比日本山川紫高一至二倍。(3)品质优。薯皮紫,夏薯肉色紫(春薯肉色淡紫),薯形长方,光滑,商品绿高达90%,春薯烘干率33%左右,夏薯28左右,肉质香、甜。(4)早熟,薯快膨大早。早春覆膜栽培,8月下旬可上市。(5)适应能力强。适宜早薄地种植。 55日本红东:该品种皮色紫色,肉色淡黄,颜色均匀,干物率高,一般超过30%,薯块呈桶状。单产水平在3000斤/亩左右,容易感染**,染病后产量与品质退化,产量降低50%,脱毒可恢复种性。红东喜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田块。56皖薯7号(S367):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皖薯7号是用原品系"82-367"经高频磁场处理,产生诱变选育而成,经历年多点次试验、示范,表明该品种是一个高产、稳产、抗病,适应性广、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兼用型品种。199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据全国大区试验结果,平均鲜薯、薯干和淀粉分别比对照徐薯18增产10.43%、8.91%和10.20%;全省区试结果,平均鲜薯、薯干分别比对照徐薯18增产11.33%和13.07%;全国大区生产试验结果,鲜薯、薯干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徐薯增产5.37%和10.81%;全省生产试验结果,鲜薯和薯干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徐薯18增产14.11%和14.23%。平均烘干率(30.70%,淀粉率18.59%,分别比徐薯18高1.51和0.5个百分点。高抗根腐病,中抗囊线虫病。熟食粉面,口感好,甜度优于徐薯18。    该品种顶叶和叶片均为绿色,叶片心脏形或带角较大,叶脉、脉基和柄基均为紫色,茎为绿带紫色,较粗,基部分枝较多,平均11.8个,蔓长中等,顶端茸毛较多。薯块纺缍形,薯皮红色,薯肉白色。结薯较早,部位浅、集中,大、中薯率达86.5%。萌芽性好,出苗快,整齐,采苗量大,苗壮,栽后易返苗。耐旱、耐渍、耐瘠和耐贮性均较好,适宜在利用甘薯作原料加工成薯干和淀粉及其制品地区种植。该品种目前在颍上县卅铺乡推广繁殖,并向周边辐射。    栽培要点:1.种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浸种灭菌后育苗,稀排种、育壮苗;2.种植地肥力中等,不重茬,亩施优质土杂肥2-3m3,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各25kg作基肥。3.起垅栽插,垅宽0.9m,垅高0.3m,春薯亩栽3000-3500株,夏薯4000株左右。4.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旱、排涝,中耕,防虫等。57普薯24号:是广东省普宁市农科所选育的迟熟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鲜薯和干薯产量均比对照种广薯11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食味品质优,表皮带根脉,耐贮性好,抗疮痂病,中抗薯瘟病,耐寒性强,适应性广。适宜我省水旱地种植。该品种于2001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顶叶紫色,叶片浅缺,叶脉绿色,茎绿色,薯块皮黄色,肉桔红色,薯纺锤形,耐贮性好,萌芽性中等。抗病性好,适应性广。食味品质优,干物率30·4%,食味82·7分。每百克鲜薯中,胡萝卜素含量5·63毫克、维生素C含量26·9毫克,可溶性糖含量4·01%,淀粉率15·31%。58青农二号: 特征特性:顶叶和叶片淡绿色,叶形浅裂复缺刻,叶脉和叶柄均为绿色。薯皮淡红色,薯肉淡黄色,薯块下膨纺缍形。薯块烘干率25/%。薯干淀粉含量61.94%,可溶性糖13.48%,薯块萌芽性较差,出苗较晚而少,幼苗生长中等,株形匍匐,叶层疏散,生长势较强,结薯早而集中,薯块较大而整齐,单株结薯4个左右。该品种属春夏薯型。耐旱、耐涝、耐肥性较强,耐贮性中等。高抗甘薯根结线虫病、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易感根腐病,是全国甘薯区试抗甘薯根结线虫病的对照品种。 红薯淀粉白度的测定方法发布者:a0nsk发布时间:2011-12-1015:16:27阅读:4次  白度,是红薯淀粉较重要的理化指标之一。   影响淀粉白度的原因,主要是淀粉中混有较多的杂质。其杂质主要有:①从预处理带人后边工序的泥土;②干燥时由进风口混入的灰尘;③脱汁和洗涤不彻底所残留的褐变物。     对白度的测定,可参照GB12097—89《淀粉白度测定方法》进行。   在生产现场,可以用简易对比板,来粗略比较出淀粉的大致白度。对比板是自制的从灰白一直过渡到纯白的带长条盒的器具。使用时,将淀粉平铺在处于下方的长条盒内,压实后,用肉眼进行观察和比较,从淀粉的白度与上面对比板的样色相接近的情况,初步判定淀粉的白度。   在化验室,要使用白度仪来直接测量淀粉的白度。也可以用光电比色计,来间接测量淀粉的白度,但计算稍复杂一此   (一)原 理   根据白度不同的淀粉对蓝色光反射率不同的原理,利用灵敏度很高的光敏器件接收反射光,使强弱不同的光反射信号变成电信号,从而测定出淀粉的白度。   (二)仪 器   测定淀粉的白度,所使用的仪器是数显白度仪。   (三)检 测   检测淀粉白度的操作要点如下:   较好,按照白度仪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首先校正仪器。校正仪器必须使用仪器本身配备并标示量值的标准白板。 第二,取样淀粉应不少于50克。。’ 第三,将淀粉样品放人压样器中,并按规定压实,打开压样器淀粉样品在压样器中应形成无裂缝及污点的平面。否则,必须重新压制。   每个样品,要同时压制成两个试样,然后放置在仪器上,调整样品与光窗的距离。此时仪器的显示数,即为淀粉样品的白度值(%)。然后,再次调整样品与光窗的距离,并把样品转动90。角,重复测量一次。两次测定结果,其误差允许范围为±O.5(%),否则,要重新压制样品。两个试样,要同次做z-兀o   (四)计 算   ‘   白度计算公式为:   ‘   ‘Y=学   .   式中,卜淀粉样品的平均白度,G1——较好个试样的白度,G2——第二个试样的白度。 红薯淀粉白度的测定方法发布者:a0nsk发布时间:2011-12-1015:16:27阅读:4次  白度,是红薯淀粉较重要的理化指标之一。   影响淀粉白度的原因,主要是淀粉中混有较多的杂质。其杂质主要有:①从预处理带人后边工序的泥土;②干燥时由进风口混入的灰尘;③脱汁和洗涤不彻底所残留的褐变物。     对白度的测定,可参照GB12097—89《淀粉白度测定方法》进行。   在生产现场,可以用简易对比板,来粗略比较出淀粉的大致白度。对比板是自制的从灰白一直过渡到纯白的带长条盒的器具。使用时,将淀粉平铺在处于下方的长条盒内,压实后,用肉眼进行观察和比较,从淀粉的白度与上面对比板的样色相接近的情况,初步判定淀粉的白度。   在化验室,要使用白度仪来直接测量淀粉的白度。也可以用光电比色计,来间接测量淀粉的白度,但计算稍复杂一此   (一)原 理   根据白度不同的淀粉对蓝色光反射率不同的原理,利用灵敏度很高的光敏器件接收反射光,使强弱不同的光反射信号变成电信号,从而测定出淀粉的白度。   (二)仪 器   测定淀粉的白度,所使用的仪器是数显白度仪。   (三)检 测   检测淀粉白度的操作要点如下:   较好,按照白度仪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首先校正仪器。校正仪器必须使用仪器本身配备并标示量值的标准白板。 第二,取样淀粉应不少于50克。。’ 第三,将淀粉样品放人压样器中,并按规定压实,打开压样器淀粉样品在压样器中应形成无裂缝及污点的平面。否则,必须重新压制。   每个样品,要同时压制成两个试样,然后放置在仪器上,调整样品与光窗的距离。此时仪器的显示数,即为淀粉样品的白度值(%)。然后,再次调整样品与光窗的距离,并把样品转动90。角,重复测量一次。两次测定结果,其误差允许范围为±O.5(%),否则,要重新压制样品。两个试样,要同次做z-兀o   (四)计 算   ‘   白度计算公式为:   ‘   ‘Y=学   .   式中,卜淀粉样品的平均白度,G1——较好个试样的白度,G2——第二个试样的白度。 红薯淀粉白度的测定方法发布者:a0nsk发布时间:2011-12-1015:16:27阅读:4次  白度,是红薯淀粉较重要的理化指标之一。   影响淀粉白度的原因,主要是淀粉中混有较多的杂质。其杂质主要有:①从预处理带人后边工序的泥土;②干燥时由进风口混入的灰尘;③脱汁和洗涤不彻底所残留的褐变物。     对白度的测定,可参照GB12097—89《淀粉白度测定方法》进行。   在生产现场,可以用简易对比板,来粗略比较出淀粉的大致白度。对比板是自制的从灰白一直过渡到纯白的带长条盒的器具。使用时,将淀粉平铺在处于下方的长条盒内,压实后,用肉眼进行观察和比较,从淀粉的白度与上面对比板的样色相接近的情况,初步判定淀粉的白度。   在化验室,要使用白度仪来直接测量淀粉的白度。也可以用光电比色计,来间接测量淀粉的白度,但计算稍复杂一此   (一)原 理   根据白度不同的淀粉对蓝色光反射率不同的原理,利用灵敏度很高的光敏器件接收反射光,使强弱不同的光反射信号变成电信号,从而测定出淀粉的白度。   (二)仪 器   测定淀粉的白度,所使用的仪器是数显白度仪。   (三)检 测   检测淀粉白度的操作要点如下:   较好,按照白度仪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首先校正仪器。校正仪器必须使用仪器本身配备并标示量值的标准白板。 第二,取样淀粉应不少于50克。。’ 第三,将淀粉样品放人压样器中,并按规定压实,打开压样器淀粉样品在压样器中应形成无裂缝及污点的平面。否则,必须重新压制。   每个样品,要同时压制成两个试样,然后放置在仪器上,调整样品与光窗的距离。此时仪器的显示数,即为淀粉样品的白度值(%)。然后,再次调整样品与光窗的距离,并把样品转动90。角,重复测量一次。两次测定结果,其误差允许范围为±O.5(%),否则,要重新压制样品。两个试样,要同次做z-兀o   (四)计 算   ‘   白度计算公式为:   ‘   ‘Y=学   .   式中,卜淀粉样品的平均白度,G1——较好个试样的白度,G2——第二个试样的白度。 红薯淀粉灰分的测定方法发布者:a0nsk发布时间:2011-12-1015:16:05阅读:3次  灰分的测定   残留在红薯淀粉产品中的泥土、砂石和灰尘,以及硅、钙、镁、钾的盐颗粒,都可以被灰化成灰分。测定灰分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使用的仪器 测定红薯淀粉灰分的仪器,有50毫升坩埚和550℃±25℃马福炉o   (二)检测操作   用已知恒重的坩埚,称取样品2~3克(精确至O.000l克)。将它先置于电炉上小心碳化,再放人马福炉中,在550℃±25℃的温度中灼烧至残留物中无黑色碳粒为止(大约需两小时),残渣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关闭其电源,待温度降至200℃时,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内,加盖,冷却30分钟后称量。以上过程完成后,再在上述条件下灼烧30分钟,再冷却并称量。如此操作,直至恒重(即前后两项称量之差应小于O.2毫克)。否则,重新进行以上的相同操作,并将较好次称量结果废弃。   (三)计 算   淀粉灰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x=一×100   式中,X——样品灰分(单位%),m】——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m——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X】——样品的水分(单位为%)。   (四)允许差   同一样品两次测定值之差应小于O.0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在红薯淀粉生产中,一些大规模和产品档次较高的企业,还要检测淀粉产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硫残留量和重金属残留量等。这些物质在淀粉产品中含量极少,因此,检测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其中蛋白质的检测可以使用蛋白质快速测定仪(用于粮油、饲料行业的检测仪器),其测定操作比较容易。其它检测项目,由于操作复杂,检测耗时较长等原因,因此,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不在本企业内检测,而委托邻近的有关实验室予以协助检测。 红薯淀粉制作红薯粉条的打芡过程 作者:aonsk发布时间:2011-09-1513:27浏览量:135次在制红薯粉条和面时,需要提前用少量红薯淀粉、添加剂和热水制成黏性很高的流体胶状淀粉糊,这种熟淀粉糊被称为芡。制取和淀粉面团所用淀粉稀糊的过程被称为打芡。打芡方法有手工打芡和机械打芡。打芡的基本程序是先取少量淀粉调成乳并加入添加剂,加开水边冲边搅,熟化为止。   (1)配料及调粉乳 先取该批淀粉生产量3%~4%的红薯淀粉,加入少量温水调成浓粉乳,加水量为干淀粉的1倍。若用湿红薯淀粉制芡,加水量应为湿粉重的50%。水温以55~60U为好,因为52℃时,甘薯淀粉开始吸水膨胀,60~C时糊化开始。用60℃温水调乳,制成粉乳后温度在50E左右,不会引起糊化;如果调粉乳用水温度超过60℃,过早引起糊化,将会使再加热水糊化成芡的过程受到影响。调粉乳所用容器应和芡的糊化是同…一容器,一般用和面盆或和面缸。制芡前应先将开水倒人和面容器内预热5~10分,去掉热水,再调淀粉乳,以免在下道工序时温度下降过快,影响糊化。   在调淀粉乳时,将明矾提前研细,用开水化开,晾至60℃时再加入制芡所需的红薯淀粉。调淀粉乳的目的是让制芡的淀粉大颗粒提前吸水散开,为均匀制芡打好基础。   (2)加开水糊化   1)加开水量 若制100千克芡,需开水90~95千克,加入5~10千克淀粉,实际操作时,加水量应包括调粉乳时的用水,也就是在加开水时,应减去调粉乳的用水量。   2)搅芡 人工制芡时,一人执干净木棒在盛有上述调好的淀粉乳的容器里不停地朝同一方向搅动,另一人持盆或桶从沸水锅里起水迅速倒入容器内,直到加水量达到要求为止。搅芡时手要稳,转速要快,使粉乳迅速稀释糊化。机械制芡时,先将调好的粉乳置于容器内,再开动机器,带动搅杠转动,将开水慢慢加入。无论人工或机械制芡都要小心操作,防止芡溅烫人.   (3)打芡质量要求 打好的芡,晶莹透明,劲大丝长,如用手指挑起,向空中一甩,可甩出1米多长的黏条而又不断。如果水温低,则芡糊化差,黏度降低;加水过多,芡稀黏性也差;加水少,芡流动性差,团聚淀粉能力也下降。芡制好后,盛人专用的盆内或缸内备用. 

    2019-03-12 电议
1/1 记录数:1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