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四川麦冬基地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供应产品分类
企业新闻
  • 春玉米间作冬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发布时间:2009-09-11

    大豆是粮、经、饲三元作物,是发展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水平意义重大。冬大豆生育期长,苗期耐阴性强,初夏播种,生育旺期在玉米收后的8、9、10月,与玉米的共生矛盾不突出。玉米地间种冬大豆,不占耕地,不存在大豆生产与其它作物的争地矛盾,在不影响玉米生产的情况下,每亩可增加黄豆产量30—50公斤。同时黄豆的根瘤菌和大量的藤叶还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技术要点如下:1、普及良种,适期播种。首选直立生长,抗倒伏耐荫蔽、耐瘠性、耐肥水性均好的贡选一号;其次选择半匍匐型的威远小冬豆。春玉米间作冬大豆于4月20日左右播种较好。2、合理密植,增施磷肥。打春三熟“玉、苕、豆”类型,单株玉米隔2窝间作1窝冬大豆,双株玉米隔1窝间作1窝冬大豆,每窝播种2—3粒,使之每亩间作冬大豆1100窝左右,基本苗达到3000株左右。种植方式为冬大豆种在玉米退窝间稍靠窄行内侧为好,亩用磷肥15公斤拌和草木灰,并用腐熟肥盖种。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冬大豆一般种植在低台位旱地和槽坝地为较好以免野兔危害。4、加强田管,确保苗壮。(1)冬大豆1—2片真叶展开时。及时查苗补种确保全苗;(2)在5—8复叶期采用多效唑、缩节安控制冬大豆徒长;(3)开花至结荚期,蚜虫、豆杆蝇、豆荚螟危害较重,可用有机磷类杀虫剂防治。 (记者 佚名) [详情]

  • 猕猴桃园管理要采用高新技术发布时间:2010-03-13

    猕猴桃园管理要采用高新技术 近年来猕猴桃种植愈渐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随着猕猴桃栽培面积逐年增加,如何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应采取的管理技术又有哪些?已成为果农较为关注的问题。 在猕猴桃花芽分化期间,要谨防不适宜的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就是温度。在初冬突然降温与早春的倒春寒前,可以用喷水加“护树将军”喷涂树干和枝枝保温。消毒防霜冻,阻碍越冬病毒着落于树体繁衍,恢复果树生命指挥系统早苏醒,保花保果,亦可与各类农药混配。 整形修剪是猕猴桃优质丰产的关键技术,猕猴桃的合理树形为单主干双主蔓形,须用主疏剪和短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冬剪,对先年结果母蔓回缩更新,并疏除病虫枝、枯枝及多余枝,留取强旺结果母蔓。修剪伤口用保护剂油质软膏“愈伤防腐膜”及时封闭,消毒防病,促进伤口愈合,恢复树势。同时在猕猴桃生长期采取环割配套促花王促控技术,只需在环割口涂抹“促花王2号”即可。促花王2号阳离子进入树体内,促使生长机能向生殖机能转化,控制枝条疯狂旺长,供给花芽分化和结果所需的大量养分,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保花保果壮果一次性完成。 猕猴桃对肥水要求较高,需大量肥水。要重施基肥,辅施追肥的同时,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1次“瓜果壮蒂灵”,满足果实生长发育的生理需求,加大营养供应,提高果实膨大活力,加粗果蒂防落果,保果壮果,安全卫生无副作用。果实采收前3—4天,全面打一次“新高脂膜”防病防腐,以减少贮藏过程中果实腐烂,隔阻污染。 [详情]

  • 红香椿1号温棚管理技术发布时间:2010-07-26

    红香椿1号温棚管理技术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红香椿1号温棚管理技术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红香椿1号温棚管理技术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针对红香椿1号的生长特点,介绍了其温棚栽植的管理技术,除做好入棚前的准备工作外,棚内管理要加强温度调控,湿度调控、肥料追施和椿芽采摘,以期为该品种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红香椿1号;催芽;温棚;管理 中图分类号S6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028-01 红香椿1号是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培育的菜、材兼用型香椿,其芽菜肥壮,品质优良,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9.7%,比一般香椿(5.7%)高4%,Vc含量高达7.1%,食用口感好。红香椿1号生长速度快,年胸茎生长2.4cm以上,是城市绿化和乡间围村林的优质树种。通过现代科学新技术进行组织培养与快繁后,它生长整齐一致,香味浓郁纯正,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尤其是反季节种植,对丰富城乡人们的菜篮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温棚催芽植株标准 1.1第1年催芽植株标准 经过7个月左右生长的椿苗,生长健壮,茎杆粗壮,结实匀称,单干不分枝,叶色正,叶片大而厚,脱叶适宜不贪青,春稍长而秋稍短,主茎高度100cm左右,根系发达、粗壮,主侧根3~4条,根径粗1.0~1.2cm。 1.2第2年催芽的植株标准 长势好、健壮、性能优,除与第1年的相同外,植株高150~180cm,茎粗1.3~1.5cm。 2入棚前的准备工作 在11月上旬移入温棚,开始催芽。入棚前的备播工作主要是精细整地与密植移栽。施肥采取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足施农家肥67.5~75.0t/hm2、过磷酸钙750~900kg/hm2,或复合肥675~825kg/hm2,深翻土地25~30cm,整平,利于排灌。用80%敌百虫1500~2250g/hm2,对水拌细土撒入沟内防治地下害虫,然后再植椿苗。栽植时密植移栽,以南北行为宜,苗分类栽植,南低苗北高株,行距10~15cm,株距5~8cm,栽10.5万株/hm2左右,栽苗深度根基部覆土5~7cm,栽稳压实,栽好后浇透水。浇水后(田间持水量70%左右)不要立即加覆盖物,要让水分自然散发,以防烂根;另外,低温有利于促进香椿休眠期的进行,利于早发。 3加强棚内管理 3.1温度调控 温度是影响香椿生长发育的较主要的因素,温度调控是香椿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之一。从萌动到芽抽薹长叶期,日平均气温以12~20℃为宜,白天保持在16~25℃,夜间12~14℃。高于28℃要及时通风,以地温在16~20℃时椿芽生长健壮、鲜嫩、品质优。依照天气状况,温度的高低,对大棚随时加盖塑料薄膜及草苫,入冬后如遇雨雪及时进行增光补温,保持棚膜清洁,随时清除薄膜上的水珠,采用火道、简易火炉或每15~20m21个200W加能灯泡来提高棚内的温度和光照强度。 3.2湿度调控 椿苗移入温棚后,立即浇足稳根水,使土壤沉实,根土紧密接触,防风干根系和茎缺水,12~1月,温度低,温棚封闭严,土壤蒸发量小,不需要浇水;早春待第1茬收完后,第2茬芽萌动,土壤蒸发量大,需水量增加,再及时浇水,以后每次采芽结束时应灌水1次,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0%~70%左右。湿度过大,发芽迟缓,芽尖萎缩,生长速度慢,香味降低。但随温度的上升,中午温度高于30℃时,相对湿度应降到50%左右,若棚内湿度大,要在晴天中午打开通风口通风;湿度过低时,在晴天中午用喷雾器喷水。 3.3肥料追施 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椿芽在温棚生长的首次芽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自茎和根贮,本身光合作用积累少,需肥量小,初期不需施肥,待芽长到6cm左右时,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500~2000倍液,第1芽采收后随之浇水。在每次采芽结束后,根据地力随浇水追肥。避免使用挥发性强的氮素化肥,施肥量要小,施后及时浇水并注意通风。 3.4椿芽采摘 采摘期的阳光要充足,温度应保持在18~25℃,相对湿度60%~70%。芽长15~20cm、芽色红、肥嫩、无渣、质脆,香味浓郁时采收较好。采收过早,芽小,产量低;采收太晚,芽长叶大,粗糙,香味淡,品质差,总产值降低。在采芽过程中要使用剪刀,从芽基部剪取嫩芽,且不要用手猛掰,以防伤害到主茎木质部,影响下一次发芽。头茬芽质量较好,价格较高,椿芽采摘时宜全部采摘,这样可促进侧芽早生快长,使侧芽采收早,产量较高,而且采芽方便。采摘后及时浇水、补肥,促苗早发快长。发芽期间温度控制在20℃以上,20d左右采芽1次,到3月底可采芽4~6次,4月初,将椿苗移出温棚进行露地栽培,待来年冬季再移植到温棚内培育椿芽,可连续种植3~4年。 4参考文献 [1]成日至.利用塑料大棚培育香椿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2(2):16. [2]金可选.香椿大棚丰产栽培技术[J].新农村,2002(12):13. [3]司玉芹,张秀荣,谢慧.大棚种香椿省力又挣钱[J].四川农业科技,2005(11):22. [详情]

  • 毛地黄培育种植技术概要发布时间:2011-06-15

    喜温和气候,高温高湿不利于植株生长,苗期喜湿润环境,植株长大后,耐旱力增强,在低洼积水处容易引起烂根,且会降低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在4~5月开花期,若遇阴雨连绵、会影响授粉和结实。主要采用有性繁殖。 1.种子形态紫花毛地黄:种子圆柱形或卵圆形,黄褐色,无光泽,背面有纵棱,腹面有一条纵沟,种脐位于纵沟基部。解剖镜下观察表面密布网状细纹。千粒重0.06克。狭叶毛地黄:种子形状、大小极不规则,具三至多棱角,略呈角锥状,稍大,表面红褐色至灰褐色,无光泽。顶端平截或斜截,背面多棱,腹面平,具一条纵沟,种脐在纵沟下端,色较深,解剖镜下观察表面密布网状细纹。千粒重0.18~0.43克。 2.留种和种子培育一年生的毛地黄于秋季有少数植株抽薹开花,但不能结实,培育到第二年春才能大量开花结实,毛地黄通常在4~5月开花,此时若遇阴雨连绵气候,会影响开花授粉和结实,毛地黄植株极容易感染花叶病(病毒病)使植株矮小,不能正常开花。所以在浙江一带留种比较困难,故种子培育应该选在北方如北京或河北平原地区,春季较干旱的地区建立留种田。加强田间管理,并注意防蚜虫传播花叶病,才能收到丰硕的果实。 植株类型和叶片中强心甙含量有密切关系,作为留种田,应选阔披针形至披针形,生长旺盛,叶片肥厚浓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留种,在较后一次采收时,不要采收留种株的叶片,以利越冬。北方于11月地上部分枯萎,在上冻前盖土9~12厘米,保护安全越冬。第二年3月底4月初扒去盖土,如干旱可浇水促使返青。7月间种子成熟,采下果实,脱下种子,晒干保存于阴凉干燥处。 3.繁殖方法可采用育苗移栽或直播。 (1)育苗南方采用平畦或高畦育苗。北方多采用阳畦育苗,阳畦内用腐熟的马粪作底肥,将肥料与床土充分拌匀后整平,3月上旬播种,播种前先浇透水,待水渗下后,畦面稍干,按6厘米的行距条播或撒播,播后覆土0.6~0.8厘米,畦上盖蒲席保温。苗床管理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一般上午10时左右打开蒲席,接受光照,下午4时盖蒲席保温。播后10余天开始出苗。刚出土的幼苗不耐干旱,可用喷壶淋水,经常保持畦内湿润,若以凉水猛浇,往往造成大批死亡。幼苗长3~5片叶时,即5月中旬,可出圃定植,按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定植到大田,栽后浇水。现在可采用大棚或温室育苗。 (2)直播直播法较省工,植株生长健壮,产量和质量都不亚于育苗移栽。因此,除初次引种时种子量少而须采用育苗移栽外,应尽量采用直播。不论直播地或移栽地都应事先施足基肥,每667米2施用腐熟厩肥或堆肥2500~5000千克,和过磷酸钙25~50千克,并深耕细耙,整平作畦,并开好排水沟。北方于4月上、中旬土壤解冻后,或11月间土壤冻结前播种;南方宜晚秋播种;可用于种直接播种,亦可在春播前将种子用200C温水浸12小时,取出后放在温暖的室内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到个别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如此可较干种子提早出苗4~5天。因种子细小,播种时宜用细沙混合拌均匀,再行播种。播种时按行距30厘米开沟条播,沟深1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覆土0.6~1厘米。每667米2播种量200~250克。播后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苗出齐后可以减少浇水。还要注意松土除草和间苗。当苗高5厘米左右时按株距5~8厘米间苗,苗高8厘米左右时按株距15~20厘米间苗定苗。 [详情]

  • 入冬后的花卉管理方法发布时间:2011-08-19

      3.常修剪是入冬花卉管理的重要环节。大部分花卉如茉莉、紫薇、石榴等,可在本阶段修剪整形,使植株在冬季减少养料消耗,促使盆花翌年开花增多。修剪时去除病枝、枯枝、过密枝、徒长枝,为盆花越冬打下良好基础。 相关推荐: [详情]

1/1 记录数:5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