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郑州金世纪园艺资材有限公司

主营:国产进口花卉种子,营养钵,育苗平盘(芽菜盘),育苗穴盘,耐用遮阳网,塑料花盆,草炭土,园艺蛭石,园艺珍珠岩,花肥,温室大棚设施,立体绿化组合花盆,卡槽卡簧,育苗袋,仿瓷花盆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全部供应
  • 雏菊进口种子价格|雏菊进口种子供应|雏菊进口种子供应|雏菊
    雏菊进口种子价格|雏菊进口

    雏菊BellisPerennis种子类型:普通种和包衣种(5300-6000s/g)播种方法:每穴1-2粒种子发芽:建议使用“斯康得”德国进口泥炭花卉育苗专用介质。较好、二阶段:(14-21天)温度18℃,第三、四阶段:(7-14天)温度15℃,基质中保持较低的EC值,PH5.5-6.2。播种后用蛭石轻微覆盖。要求土壤湿润(相对湿度:100%)。播种后需遮荫以避免阳光直射。播种于穴盘苗中时不可过密(1g/m2)。温度:生育适温为10-12℃。户外种植时需覆盖。在12月中旬,植株在10-12℃的温度下开始生长5-7周。生长温度应尽可能比较低,但应避免霜冻,以便得到良好的植株品质。12℃以上的温度将导致叶片较大,花茎细弱,以及无花。6℃以下的温度会推迟花蕾的形成。在户外温度较高时,应及时通风。栽培提示:避免植株根部往盆外土壤生长。尽可能在凉爽的条件下生长以利于株型紧凑。冬季相对湿度过高和叶片潮湿会引起葡萄孢菌病害。应用:景观和花境运用,盆栽种植。 塔苏(Tasso)       播种到开花需要20周左右,株高12-15厘米,喜阳或半荫。早生、小球型,中大花,花茎约3-4厘米,株型紧凑。市场表现优异的品种。D2590深玫红D2630粉红D2640红色D2600霜红D2650白色D2670混色 拉丁舞(Habanera)        株高:12-15厘米;花径:6厘米;播种至开花约24周。重瓣花,茎粗短;是花径较大的品种,生长非常强健,在夜温冷凉的气候下,植株特别茂盛,是表现较出色的雏菊品系之一,春季与三色堇相间栽培较为理想。适合盆钵、花坛栽植。D3450红色D3420玫红(浅玫红带玫红色花尖)D3480白色D3490红白双色D3500混色 偌倍娜(Robella)       株高12-15厘米,喜阳或喜半荫,花茎4-5厘米,播种至开花约22周,早花,花期3-6月。独特的鲑粉花色;花瓣完全重瓣,娇艳欲滴。D3040鲑粉色 偌格丽(Roggli)       株高12-15厘米,播种至开花约22周,喜阳或喜半荫。花期早,花盘大;花床和盆栽尤为理想。D3300红色D3270玫红D3380白色 罗密欧(Rominette)       播种至开花约22周,株高12-15厘米,花茎约2厘米,花瓣重瓣率更高。喜阳或喜半荫,花期早,花瓣完全重瓣,绒球状花型,花茎短而粗壮。本品种极适合小型盆栽和大面积的景观栽植。D2390浓桃红D2400粉红D2410红色D2440白色D2470混色 行星(Speedstar)       春季:播种至开花所需天数:20周,株高10-15厘米,喜阳或者喜半荫秋季:播种至开花所需天数:10-14周,株高10-15厘米,喜阳或喜半荫比同类产品花茎短,花量大,花叶小些。低温生长,无需PGR,栽培时间短。无需低温春化。可作春秋两季销售;较适宜与三色堇搭配。D2220洋红(欧洲商用植物品种权EU26193)D2190玫红(欧洲商用植物品种权EU26192)D2230白色(欧洲商用植物品种权EU26194)D2250混色 星河(Galaxy)发芽:20℃,7-10天,需光,丸粒化种子或普通种子。       丰花性好,半重瓣绒球状的花型伴有黄色的花芯,非常漂亮。整个冬天在自然环境下,开花性强,且花期持续。紧凑的矮生株型,长势非常一致。花型极其一致,花茎可达3厘米。即使不经过低温,植株也可以在秋季开花。在中部地区,整个冬天都会持续开花。在寒冷地区,星河系列会发生休眠现象,但越冬之后,会恢复生长,次年春季又一次开花。春季上花的话,只需要稍微加温就可以了,因此是非常节约成本的一种花卉。栽培在庭院木桶、阳台窗盒和作为花坛的花边等应用,用于公园和风景园林展示也都很理想。白色玫红色红色混合色              雏菊 拉丁名:Bellisperennis分类:菊科雏菊属原产地:欧洲植物学特性:二年生草本植物,高约10-15厘米左右。叶基生,匙形,顶端圆钝,基部渐狭成柄。头状花序单生,花葶被毛。舌状花为条形,雌性,开展;管状花两性。瘦果倒卵形,扁平,有边脉,被细毛,无冠毛。生态习性:雏菊耐寒,喜阳光充足、冷凉气候。不耐阴、不耐高温和严霜。在炎热条件下开花不良,易枯死。用途:适用于园林景观、盆栽、花坛镶边和庭院栽培等。推荐品种:塔苏早生、中大花,重瓣、圆球型,花径约3-4厘米,株高约12厘米,株型紧凑,整齐性佳。市场表现优异的主流品种。颜色有:深玫红色、粉红色、红色、白色、霜红色、混色拉丁舞株高约15厘米,大花、完全重瓣、花径约6厘米,花柄短而强健。生长非常强健,在夜温冷凉的气候下,植株特别茂盛,是表现较出色的雏菊品系之一。适合盆钵、花坛栽植。颜色有:红色、桃红色、白色、红白双色、混色罗密欧株高约12厘米,花径约2厘米,花瓣重瓣率更高。花期早,本品种极适合小型盆栽和大面积的景观栽植。颜色有:红色、浓桃红色、粉红色、白色、混合色  穴盘育苗 播种建议使用“斯康得”德国进口泥炭花卉育苗专用介质。 阶段一:胚根萌发阶段从胚根穿破种皮开始,幼根接触到土壤,到长出子叶为较好阶段。温度应保持在18℃。种子发芽具好光性,故播种时无需覆土,但需保持栽培介质的湿润,切勿于本阶段出现介质干燥的情况。此阶段PH值保持在5.5-6.2之间,相对湿度为100%。应避免阳光直射,在播种后对种子进行遮阴。 阶段二:子叶出现及生长阶段从长出子叶开始,到长出真叶为第二阶段。温度仍保持在18℃。适当降低栽培介质的湿度,但仍不可太过于干燥,湿度大约在70-80%,能使其根扎入介质吸收养分供子叶的伸展。此阶段根系对高浓度可溶性盐特别敏感,基质应保持较低的可溶性盐含量,EC值需小于0.5。子叶展开后可开始喷施肥料,以50ppm的水溶性氮肥为宜。较好、二阶段,需14至21天时间。 阶段三:真叶生长和发育阶段从长出真叶开始,到有80%的种苗可以出售为第三阶段。温度降低至15℃左右。空气湿度也需逐渐降低,两次浇水间可让基质有一个干透的过程,从而形成干湿循环,利于促进根系发育。此阶段可交替施用20-10-20与14-0-14的肥料,施肥浓度可增至150-200ppm。 阶段四:炼苗阶段此阶段根系已经形成完好,种苗基本上可以出售,并且通过炼苗而变得耐寒,这个阶段持续7天左右。温度、湿度、施肥浓度基本和第三阶段相同。应注意及时移栽上盆。第三、四阶段,需7至14天时间。 栽培管理 1.移栽上盆  经过炼苗后即可移植,可采用12厘米口径的营养钵或花盆进行移栽上盆。上盆后及时浇透定根水。对用于盆栽的产品来说,在十月初移植要比在十月底移植更好些,因为如果在十月初移植,那么在霜冻到来之前,植株的根系就可以在容器中生长牢固。 2.基质  采用疏松、排水透气性良好的栽培基质,基质中粘土含量为15-30%,可加入15%左右的有机肥料(例如堆肥),每立方米基质中施加1千克的完全平衡肥料,2千克的缓释肥。要求基质中含有铁螯合物和微量营养元素,PH值为5.5-6.2,EC值为0.5-0.75。 3.水分应在上盆后浇一次透水,两次浇水间可让基质略干,再浇足水,遵循间干间湿原则,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应注意基质需要保持湿润但不要饱和。在发蕾时要控水,防止花茎太长。 4.温度  生育适温为10-12℃的室内或室外温度。室外栽培需进行覆盖。为得到良好的植株品质,尽可能将雏菊置于冷凉的条件下生长,但要避免霜冻,防止植株受冻。雏菊在5℃以上可安全越冬,温度低于6℃,生长相对缓慢,推迟花蕾的形成;温度高于12℃,导致植株叶片增大,花茎细弱,开花数量减少,生长势衰减。室外气温逐渐温暖后应注意及时通风。 5.光照  在生长期和开花期都需较高的光照强度。刚移植的植株光照不应太高,在10000Lux左右即可,缓苗期一过,光照强度应增加至20000Lux左右。光照充分可促进植株的生长,叶色嫩绿,花量增加。但霜冻时期要部分遮阴,避免阳光直射。 6.肥料  每7-10天交替施用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肥,浓度为150-200ppm。雏菊根系对基质中过高的盐含量敏感,所以要避免盐含量过高,同时应避免铵过量和氮浓度过高。10月初不要对植株进行施肥;在冬季应减少20-10-20的用肥量;在春季可施用氮钾平衡肥(N:K2O比率为1:1.5)。在浇水肥前应让介质稍干,湿润但不能潮湿。生长季节给足水肥,植株既可长得茂盛又可延长花期。 病虫害雏菊的主要病害有苗期猝倒病、灰霉病、褐斑病、炭疽病、霜霉病;虫害有蚜虫等。平时应加强病虫害的预防工作。栽培时应避免密植,尽量保持通风、透气、光照充足的凉爽环境条件,否则会造成植株细弱徒长。保持清洁,发现受感染的植株、叶片,必须随时摘除清理。病害发生时,立即采取药剂防治。 注意事项:1.尽可能使植株在凉爽的栽培环境下生长,以利于植株的株形紧凑。2.冬季相对湿度过高和植株叶片过于潮湿易引发灰霉病。栽培时可选择稍微潮湿些的环境,但不能过湿。3.雏菊是基叶簇生,不加强通风,基部易腐烂,从而感染病菌。  备注:以上的栽培信息是根据德国班纳利种子公司全球发行的英文版栽培资料中提供的欧洲本土种植技术翻译过来的,由于各地气候环境和种植技术的异同,故此栽培资料仅供种植者参考使用。金世纪园艺友情提醒您务必遵循“适地适种”的原则。   

    2019-03-10 电议
1/1 记录数:1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