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秦都区双照苗木实验田

主营:桐树苗(2米-4米),,成品苹果树苗,成品桃树苗,,成品核桃苗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供应产品分类
企业新闻
  • 冬春在地作物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发布时间:2009-07-19

    目前我省各小麦、油菜主产区的在地作物都已进入苗期,加强作物的田间管理是保证明年高产的关键。宿州市农委专门调查了该市小麦、油菜苗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症施治的方法,本报特于选登,供农民朋友参考。一、小麦疏稠苗、控旺苗:对播种量大,亩总茎蘖数超过100万的田块,特别是目前已基本封行的麦田应以疏苗为主。方法是用耙垂直于播种行耙1-2遍,对撒播麦田应积极用耙疏苗,以防止病害加重,倒伏减产。对少数旺苗可用镇压石磙进行镇压,对旺苗也可采用化控技术,在小麦入冬前,每亩可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也可选用新型植物调节剂壮丰安2号,每亩用30-4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是防止小麦后期倒伏较直接有效的措施。中耕划锄,促弱控旺:中耕划锄不仅可以疏松土壤,破除板结,提高地温,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而且还能消灭杂草,防止倒伏,是冬春季田管的有效措施,各地应高度重视这项传统的农艺技术。当前,麦田土壤板结情况比较严重,各地应抓紧中耕,立争在12月20日前中耕划锄一遍,以破除土壤板结,促进弱苗生长。对群体大、主茎叶龄在6叶以上的麦田应进行深中耕,切断其根系控制生长;对叶龄较小的晚麦,中耕时划松表层土壤即可;对于少数基本苗过大及疙瘩苗较重的麦田,待天晴后可用耙进行横耙疏苗,对缺苗较多的田块趁墒进行移稠补稀。开展冬前化学除草,早防草害:多年实践证明,小麦入冬前(12月20日前后)化学除草的效果优于春季化除,主要原因在于入冬前杂草的草龄较小,耐药力差,无遮盖,用药量也少,尤其对泽漆、猪殃殃、婆婆纳、麦家公及野燕麦等恶性杂草防治效果更为明显。同时不争农时,群众便于精心操作,可明显提高防效。施药适期一般掌握在小麦四叶一心为宜,对播娘蒿、猪殃殃等为主的杂草,且密度较大的麦田(泽漆、麦家公较少),可选用75%巨星干燥悬浮剂,每亩有效成份1-1.25克兑水50公斤稀释喷雾;对泽漆、麦家公、婆婆纳等杂草混生的麦田,可选用20%使它隆乳油,每亩50-6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或20%使它隆乳油25毫升加20%二甲四氯125毫升混配喷雾);以泽漆为主的田块可选用40%快灭灵每亩3.7-5克兑水50公斤喷雾,尤其冬前使用见效快、效果好;在局部野燕麦发生严重的田块,选用10%骠马乳油每亩20-3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开展春季追肥,增穗增粒:春季追肥是增穗增粒、提高品质的有力措施,保肥能力较差的砂土地一定要进行追肥。对麦苗较弱的可在返青期进行追施,对正常麦田可在拔节期进行追施,亩追施尿素15斤为宜。对一些底肥施用少、播种深、苗情弱、苗龄小、前期麦蜘蛛危害较重的麦苗,要及时补施氮肥。打安全药,防治小麦后期病虫害:3-5月份是小麦多种病虫重叠发生,猖獗为害的严重时期。病虫发生较重、防治好坏对小麦丰收至关重要。由于小麦病虫有暴发性的特点,为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这一阶段应突出防治重点病虫,兼治其它病虫,在施药上,以打安全药为主(即在病虫明显危害之前打药)。小麦重点防治对象是小麦纹枯病、叶枯病、穗蚜、吸浆虫,异常气候要警惕赤霉病暴发流行。3月上中旬,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对发生纹枯病的麦田普遍进行药剂防治,具体方法:选用5%井岗霉素水剂每亩200-250毫升,或20%井岗霉素粉剂每亩30克或纹枯净每亩40克,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施麦秆茎基部。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重点是防治小麦穗蚜、叶枯病和赤霉病,防治穗蚜的具体方法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10克,或吡虫啉每亩1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叶枯病的方法是: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于发病初期喷雾,或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或禾果利2500-3000倍液喷雾,上述药剂可兼治白粉病、赤霉病、锈病。二、油菜壅根培土,防寒保苗:冬季冻害是造成油菜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防止冻害,可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壅根培土,有条件的可在入冬前用农家肥盖在油菜心部,一棵苗一把肥,农家肥不足的可取土盖心,厚度1-1.5厘米。适时早施重施苔肥:油菜抽苔现蕾后,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时期,此期干物质积累占全生育期的40%左右,需肥量较高。此时植株营养条件的好坏,对油菜产量影响较大,必须早施重施苔肥,促进油菜春发,搭好丰产架子。追肥方法:在二月上旬开穴点施,每亩追尿素15-20斤左右。底肥不足的田块,可适当多追一些。加强病虫害防治:我市油菜主要病虫害是蚜虫、菌核病、霜霉病。防治蚜虫每亩可用吡虫啉10-20克加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油菜菌核病可用30%可湿性菌核净10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喷500倍65%代森锌液。三、设施栽培作物加强设施栽培作物的防寒保温工作:“冬至”将到,一年中较冷的季节将来临,为确保设施栽培的蔬菜免受冻害,应加强防寒保温工作,小中棚可用麦草维护,日光温室应及时覆盖草苫或保温被,有条件的可进行棚内加温。加强肥水管理:设施栽培的蔬菜已经逐渐进入采收期,对茄果类叶菜类蔬菜应加强肥水管理,可进行叶面喷肥,以增加产量,增加收入。注意防治病虫害:设施栽培的主要虫害是蚜虫,病害是霜霉病、疫病等。对蚜虫可用吡虫啉每亩10-20克,加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对霜霉病可用抑快净、瑞素霉锰锌600-800倍液防治,对疫病每亩用可杀得77%粉剂130-200克,加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 (记者 佚名) [详情]

  • 枣树综合管理技术发布时间:2010-06-22

    一、枣树坐果多,与“花”有直接的关系。在枣树开花前、开花时进行必要措施管理,可有效提高枣树的坐果率,提高枣树产量。1、花期追肥。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按每棵枣树用尿素0.4—0.6公斤、过磷酸钙1.5—2公斤、氯化钾0.6公斤,兑水后开穴浇施。也可每棵枣树用腐熟的人粪尿10—15公斤、草木灰4—6公斤,兑水后浇施。2、花前治虫。在3月挖除枣尺蠖越冬蛹,并用草绳毒环防治枣尺蠖和枣飞象成虫,4月中下旬和5月下旬用菊酯类农药3000倍液各喷1次即可。3、花前摘心。花前对不做骨干枝的枣头,当骨干枝上出现4—5个永久性二次枝时,根据长势强弱,分别留4个或3个二次枝摘心。因枣头出现的早晚不一,故摘心要分期进行。4、花期环剥。在盛花期环剥,可暂时中断叶片所制造的养分向下运输,从而满足开花坐果及幼果早期发育所需。具体方法是,在距地面10—20厘米高的树干上,环切两圈,切口宽3—5毫米,深达木质部,取出韧皮部。要求剥口不留残皮,不出毛茬,以利愈合。以后每年间隔3—5厘米向上进行,到主枝分杈处再回剥。环剥要因树而宜,对幼树、弱树不宜环剥。环剥后要涂药防虫,用纸或塑料薄膜包严以防水分蒸发。5、花期放蜂。据调查,花期在枣园放蜂可提高坐果率1倍左右,增产20—30%,且蜂箱距离枣树越近坐果率越高。6、花期三喷。一是喷水。枣树花期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0%左右时,用喷雾器向枣花上均匀喷布清水,每隔6天喷1次,连喷3次;二是喷肥。在初花期和幼果期,叶面可喷施0.3—0.5%的尿素和0.1—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肥应在无风多云天气,或趁早上和傍晚进行。喷肥量以叶面湿润为度。三是喷激素。盛花期对强壮的树喷布10—15PPm的萘乙酸钠,或5—10PPm的2,4—D。幼果期使用30—60PPm的萘乙酸,或30PPm的2,4—D两次(间隔20天),能有效防止其落花落果。在花期喷洒0.2—0.3%的硼砂或硼酸也能有效地提高坐果率。二、枣树夏季修剪同样重要。枣树夏剪多在5月—7月份进行。夏季修剪主要目的是抑制枣头过多过长生长,减少无益的养分消耗,调节营养的流向,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1、抹芽。对于刚萌发无利用价值的枣头,应及早从基部抹除,以节约养分,利于通风透光。2、摘心。萌芽展叶后到6月份,可对枣头一次枝、二次枝、枣吊进行摘心,阻止其加长生长,利于当年结果和培养健壮的结果枝组。对枣头一次枝摘心程度依枣头所处的空间大小和长势而定。一般弱枝重摘心(留2—4个二次枝),壮枝轻摘心(留4—7个二次枝)。对矮密枣园也可对二次枝和枣吊进行摘心。摘心要适度,过强虽当年结果多,但影响结果面积增大,次年二次枝上大量萌发枣头。过轻时,坐果率降低,品质差,结果枝组偏弱。3、拉枝。一般在5月—7月进行,使枝条分布均匀,冠内通风透光良好。 (记者 佚名) [详情]

  • 香石竹栽培管理要点发布时间:2010-06-26

    1月至4月初 (1)扦插繁殖:以健康粗壮、无病害的植株为母本,取母本茎中部的侧芽为插穗,用珍珠岩、姬石与砻糠灰各一份混合的基质进行扦插,插深1.5厘米,株行距1.5厘米x2.5厘米,插后立即浇水,并注意保温、保湿,约15-20天后发根起苗,温度低时,需30-40天。 (2)扦插后的养护管理:视气温高低控制喷水量,注意在切口未形成愈伤组织前不能太湿,以防伤口腐烂。适当遮荫,勿使阳光直晒。插后喷施百菌清或波尔多液以防苗期病害。 4月中旬至6月初 (1)定植:选用肥沃、透气的稻板田,提前1―2个月深翻,并施入大量基肥,每亩厩肥2吨、过磷酸钙200千克。注意香石竹忌连作,生产上常轮作换土。尽量做高畦,畦宽1.2米,沟宽50厘米,株行距在15厘米x18厘米左右。定植时宜浅植、以保证发根、发棵迅速,至生长旺盛时,可结合松土再进行拥根培土。 (2)摘心:定植后30天左右,幼苗约6―7节时进行较好次摘心,尽量选晴天、阳光充足时进行,以利伤处收口;第二次摘心在较好次摘心后发生的侧枝长有5―6个节时进行。摘心用手摘,勿使根系提起。 7月至8月 (1)定头:较后一次摘心称为“定头”,一般控制在7月中旬以前。通过多次摘心整枝,使每株香石竹保留3―6个侧枝, (2)张网:当苗高距畦面15厘米时,张较好张网,以后随茎的生长而张第2、第3张网,网距25-30厘米。 (3)防雨和浇水:香石竹需严格避雨栽培,通常采用塑料大棚防雨,但需注意保证棚内通风透气,夏季浇水须在清晨和傍晚进行。 9月至10月 (1)肥水管理:秋凉后是香石竹的生长旺期,需大量养分,可在张网之前结合中耕进行一次施肥,即用菜籽饼、骨粉或速效性的复合肥,在植株根穴处施入。张网后再结合浇水进行追施腐熟的人粪肥或豆饼水。中后期逐渐减少氮肥用量,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花蕾形成后,可每隔一周喷一次磷酸二氢钾,以提高茎秆硬度: (2)病虫害防治:香石竹易感染茎腐病、叶斑病,高温干燥时易发生红蜘蛛等。防止真菌类病害是香石竹栽培中的常规工作、保证每周喷一次多菌灵或托布津、百菌清等药剂,每种药剂间隔喷施,浓度一般在600―800倍。 11月至12月 (1)温度管理:当夜温降至10度以下时,棚内可置两层薄膜以加强保温,注意白天通风换气。 (2)花期管理:控制肥水,露色期及时剪取切花,尽可能在茎的高部位采花,以使花后植株下部再发育,同时要注意防止灰霉病发生。 (记者 佚名) [详情]

1/1 记录数:3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