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漳浦县马口清乾园艺场

主营:中东海枣,加拿利海枣,老人葵,乔木,灌木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企业新闻
  • 枣树始花期 枣头摘心促增产发布时间:2009-04-12

      在枣树始花期,对当年萌生的枣头和枣头上的二次枝,适时进行不同程度的摘心,可以有效地控制枣头的营养生长,调节树体的营养分配,减少营养的消耗,把枣头生长消耗结余的营养转向生殖生长,从而促进花芽分化和花器官发育,减少落蕾、落花和落果,有效地提高坐果率。幼龄枣树可以提早结果,实现早期丰产,达到以果压树的控冠效果,延长密植枣园的栽培年限。  枣头摘心的时期,因各地气候不同而异。一般在开花始期和初期。枣头摘心程度,因枣头生长强弱和生长部位而定。生长势较强、空间较大的枣头,一般可留5-6个二次枝后摘心;生长中庸、空间较小的枣头,一般可留3-4个二次枝摘心;生长势弱或较弱、空间小的枣头,可留1-2个二次枝后摘心;无生长空间的枣头,不论生长势的强弱,都不留二次枝,可在枣头基部留5-7厘米后及早进行强摘心,促进基部枣吊转化成木质或半木质化枣吊结果。  枣头除顶端要摘心外,对其二次枝也要视生长势和空间大小,进行不同程度的摘心。坐果过多时,还需要进行蔬果,以提高枣果质量。利用和培养木质化、半木质化枣吊结果。在山东省南部枣区,枣农把它作为幼龄枣树早期丰产的一项技术措施,并取得较好效果。以上所谈供参考。 [详情]

  • 君子兰的无土栽培技术祥解发布时间:2009-06-12

    大花君子兰、剑叶石蒜、达木兰 科属:石蒜科,君子兰属。 型态特征 君子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质纤维状,基部有叶基形成的假鳞茎。叶形似剑,互生排列.全缘。伞状花序顶生,每花序7—30朵。小花有柄,花漏斗状、黄或债黄色。可全年开花,但以春、夏季为主。浆果球形,初为绿色,成熟后红色。 叶碧绿或墨绿色,向两侧对称展开,具有生机盎然、富有朝气之感,是居室装饰的上品花卉。花成簇聚生枝顶,颇壮观。是家庭宴会、喜庆之典的烘托花品,探受我国北方群众欢迎。 君子兰原产南非高山、于本世纪经由德国相日本引入我国。 习性 君子兰喜半阴,忌烈日宜射。喜温暖、凉爽气候。生长温度5—35℃。冬季保持;5-8度不会冻死,夏季不超过35℃。较适温度为l 5—25℃喜湿润,不雨水湿;喜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腐殖质上。土壤相对湿度20%一4D%,有一定耐旱性。在低温、弱光处可延长花期10一15天。 繁殖方法 常用种子繁殖,也用分抹和组织培养方法。 种子需人工授粉,因其自花授粉结实力低。播种在11月份至翌年1月间进行。将种子均匀地点撒在沙床或腐殖质土上,覆盖沙土1-1.5厘米。浇透水,保持20一25℃及土质湿润,大约45天萌发,以后适当控制水分,给予适当光照。播种后较好年只长2片叶子。 分株可于春季进行,将母株根颈周围产生的15厘米以上的分孽苗分离,栽种到小盆中,挠足水置于阴凉处,7天后转移到半阴处。如果分孽苗没有根,可先插入河沙里,待长出新根后再上盆。 组织培养用Ms培养基。 栽培管理 栽培基质宜用腐殖酿土、草炭(泥炭)土(北京研质酸试验场有售)、蛭石、陶粒、脲醛等作为无土栽培基质。 君于兰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为每升含有: . 磷酸二氢钾 68.5毫克 硫酸铵 132毫克 硫酸钾 174毫克 硫酸镁 246毫克 硝酸钙 236毫克 微量元素按常量。 在水土碱性地区,选用双层套盆和便于冲洗的基质如陶检、尿醛或君子兰专用“营养土”(有机基质配方)等栽培君子兰,营养液浓度用原液l/2浓度或稀释3—5倍,通常营养被集中在下盆内,当其水缘下降后应补充一些水分,只要不长绿藻,盆内的营养液不用经常更换。 根部通气的问题也可不必考虑.因为,建议您选用的基质已经具备通气的性质。如果基质表面已经有可见灰尘,表明该花摆设的环境需要清洁,君子兰连同基质一并护理清洁。可以用棉球面蘸些清洁的水轻轻拭去叶子表面的灰尘,直到展出碧绿的叶色,以清洁的水从基质表面倒入以便冲洗表面的灰尘,将渗入下盆的水连同营养液一起倒掉,换上新配制的营养掖,按正常管理。 “ 君子兰经过长时间栽培,会出现植株老化,应采取措施更新复壮。方法是:在春、秋两季将拉株从盆中取出,摘掉老化的叶基,把鳞茎部位用清水洗净,晾干后,用利刀在健壮的叶茎下部约1厘米处横切一刀,切掉植株下部,要求切口平整光滑,随即在切口上徐木炭杨或硫磺粉,防止伤流和感染,再放在阴凉处使切口表面风干片到,栽种到湿润沙土或蛭石里,2—3天后浇水,以后注意问干间湿,精心养护,但绝对不能施肥。在20一25℃下,l0天左右鳞茎切口周围开始长出新根,45天左石新很长到20厘米时,可以移栽到上述基质中进行无土栽培管理。 (记者 中华园林网) [详情]

1/1 记录数:2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