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莱芜市莱城区王石门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主营:黄栌,红栌,石榴,樱花,红豆杉,碧桃,松树,黑松,油松,赤松,华山松,大柿子树,杏树,榆树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企业新闻
  • 高山杜鹃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发布时间:2009-03-16

    高山杜鹃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它花色多种,艳丽华贵,受到很多人的喜欢,可是扦插繁殖高山杜鹃无法满足市场,于是采用应用组织培养技术。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繁殖高山杜鹃,具有繁殖速度快,不受季节影响等特点。当然应用组织培英技术也有缺点,它的应用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培苗生根和移栽成活率及成活质量。 琼脂一直被认为只是培养基的固化剂,起支撑培养物的 作用。但近几年来人们对琼脂浓度在组培中的作用有了进 一步的认识。培养基中琼脂浓度是影响植物离体再生的一 个很重要因素。本试验研究了琼脂浓度对高山杜鹃离体生 根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本培养基相同,琼脂浓度 对生根率没有影响。但随着培养基硬度的加大,发根时间推 迟,根的质量也不同。处理1发根慢,且根稀苗弱;处理2半 固体培养基有利于固定苗且早发根、根系多且壮,茎叶和根 生长协调,在移栽时容易洗去培养基;处理3液体状培养基, 幼苗用滤纸桥支撑,发根早,根系多而壮,茎叶生长也较快, 移栽时培养基容易洗净。根据试验结果,以处理3滤纸桥液 体培养生根效果好。 高山杜鹃组培苗移栽能否成活是组培成败的关键之一, 本试验采用“二步法”的组培苗假植育苗技术。当苗基部诱 导出4~5条不定根且根长2 cm左右时,试管苗移入室温条 件下,适应3 d后,将试管的薄膜盖掀开,在常温和散射光下 炼苗2~3 d,再将培养苗从培养瓶中取出,并洗净根上附着 的培养基,移栽于消毒过的的基质( 1份珍珠岩+ 1份泥炭 土)中,同时应事先用2 000倍硫酸亚铁水溶液将基质PH值 调至偏酸性5. 5,移栽成活率达85%以上。移栽后应注意保 湿,塑料大棚上覆盖遮阳网,使苗处于半荫环境中,刚移入大 棚时,要保持较高的环境湿度(≧ 85% ) ,前2 d每天要喷雾 3~4次,大棚温度控制在20~25 ℃。一星期后新根长出, 每天喷雾1~2次, 10 d后用0. 2%硝酸铵+ 0. 2%磷酸二氢 钾叶面喷洒补充养分, 15d后用0. 1%自配营养液追肥,每月 2次。当苗高6~8 cm,叶片6~8对,主茎粗0. 2~0. 3时, 假植于穴盘中的苗就可上盆移栽,移栽成活率达96%。将 苗移至泥炭:腐殖土:珍珠岩为1: 1: 1混合成的基质中,盆中 的基质不要压得太实,以便通气,要保持一定湿度。上盆时 注意保护土球的完整性,以保护须根。装盆后1个月,如果 根系发育良好就可以进行修剪。必须剪顶芽。修剪后底 部分枝像灌木,株型圆满紧凑,这时应增加施肥量,结合适当 的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 (1)高山杜鹃在壮苗生根培养时,以1 /2Anderson为基 本培养基效果较好,其次为1 /2MS要求, 1 /2Read生根率比 较低且苗较细弱;生长素是其生根的重要因素, IBA的效果 要优于NAA和IAA, ;活性炭可提高高山杜鹃生根率及壮 苗; IBA的处理浓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2)由于高山杜鹃的根系是须根性的 ,用液体培养技 术促进新根的早发并形成了强壮的须根根系;同时在移栽时 培养基容易清洗干净,克服了清洗固体培养基时须根容易断 而影响成活率的缺点。 (3)高山杜鹃组培苗移栽时采用”二步法”的组培苗假 值育苗技术大大提高了移栽成活率和成活质量。 [详情]

  • 如何组织培养杜鹃花发布时间:2010-05-12

      杜鹃花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常绿或落叶小灌木,具有品种多、开花早、花色丰富、花期长等特点。近几年,由于扦插繁殖技术的发展,我国杜鹃花产量有了提高。但是,名贵品种因母本少、繁殖系数低,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而组织培养正是实现杜鹃花工厂化育苗的有效措施。下面将其简单介绍如下:  一、杜鹃花组培的基本技术环节  杜鹃花组织培养,通常使用的外植体为茎尖、茎节和花蕾等。因花蕾的分化较为困难,周期长;茎尖的取材受到一定限制,故国内多采用茎节为初代培养的外植体。  杀菌处理时,杀菌能力较强的升汞(氯化汞)易造成外植体材料的褐变死亡,不宜使用。试验表明,采用饱和的次氯酸钙液上清液或5%的次氯酸钠液作为灭菌剂,效果较好,处理时间为15至20分钟。为加强灭菌效果,还可加入1%的克菌丹或0.1%的吐温-20(山梨糖醇)配合使用。材料灭菌前的预处理,通常采用70%酒精浸泡,不超过30秒。此外,用中性洗涤剂进行材料的预处理,亦可有效降低其灭菌后的污染率。外植材料灭菌流程为:洗衣粉液浸泡20分钟?流水冲洗至清?70%酒精浸泡30秒?灭菌水冲洗1分钟?5%次氯酸钠浸泡15分钟?灭菌水漂洗3次,每次1分钟。如此,可将外植体污染率降低到15%以下。  杜鹃花组培所用培养基,为Andeson改良MS培养基:将MS培养基中的硝酸铵和硝酸钾用量分别减至1/4,取消了碘化钾成分,铁盐的用量增加一倍。因杜鹃花科植物原产于高山酸性土壤,培养基的pH值宜为5.0至5.4。培养室温度25℃,光照强度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至14小时。  杜鹃花在诱芽培养中使用的激素较一般植物有异,需要活性较强的细胞激动素类物质,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试验表明,使用ZT的诱芽效应较为显着;添加KT的处理几乎无丛芽或侧芽发生,仅是原茎尖的伸长;而选用6-BA处理,则导致培养材料的褐变加剧,效果反不如对照。此外,在其后的增殖培养中,杜鹃花对细胞激动素种类的要求,仍以添加ZT为好。  国外在杜鹃花的组培中多使用2ip作为外源细胞激动素,效果较ZT好。但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仍推荐使用ZT。  二、杜鹃花的初代和继代增殖培养  杜鹃花初代诱芽培养,NAA浓度不得超过0.1mg/L,ZT用量的增大对诱芽效应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提高ZT浓度时,NAA浓度不宜同步增加,ZT/NAA值较大为好。从经济培养的意义出发,初代培养的激素配比以ZT5+NAA0.01(mg/L)为宜,培养1个月左右时,诱芽率即可达100%,诱芽系数6.5。  杜鹃花继代增殖培养,对细胞激动素要求比初代培养有所下降。虽然增殖效应仍随ZT用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已不如初代培养时那么明显。此外,用于增殖培养的材料性质不同,其增殖效应也不尽相同,品种间亦存在显着的差异性。供试品种中,‘小桃红’以采用丛芽为增殖培养体时的增殖系数较高(7.6);而‘花春雨’则反之,以取用芽条时的反应为佳(7.5)。  杜鹃花组织培养,从接种到诱芽产生,所需的时间明显长于月季和菊花等,故其继代增殖培养的周期也较长。试验中分别以30天和45天为培养周期进行了统计,在各激素水平配比处理中,其增殖芽总数,培养45天要比培养30天的高出50%至80%。所以,杜鹃花组培过程中,过于频繁地切割、转换培养,反达不到快繁的目的。  三、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及移栽  杜鹃花的生根培养虽不十分困难,但对培养基的要求仍与一般植物不同。其一,基本培养中无机盐大量元素的用量不能减半;其二,蔗糖的用量仍为30g/L,生长素NAA的添加量以1.5至2.0mg/L为好,培养45天时的生根率为60%左右。  供生根培养的试管苗,要求高15厘米以上,具7片以上真叶,发育健壮。生根培养2周后始见发根,6周时达较高生根率。试验中曾发现,在增殖培养过程中用KT或6-BA取代ZT时,虽诱芽、增殖效应较差,但芽条发育较粗壮。因此,在增殖培养达到一定群体数量后,用KT或6?BA进行继代培养处理,可使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明显提高。此外,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2g/L的活性炭,可使试管苗个体发育显着增强,1个月后生根率可达到90%以上。  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某些常规繁殖(扦插)极难生根的植物,经组织培养后获得的试管苗,生根会容易很多。有些可不经生根培养直接移植到生根介质中,生根率可达100%,3至4周后即可移入温室进行盆栽。这种生根介质为泥炭土、蛭石、珍珠岩的混合物,pH以4至4.5为宜。  生根试管苗的移栽入土,栽培基质为1∶1的泥炭生+蛭石混合物。表层要求过筛,以利根系附着;下层铺粗粒,以利基质渗水。移栽时用镊子去掉根部附着的培养基(不可损伤根系)。用镊尖将基质拨一小洞,把根系放入,覆土,轻轻压实,浇足水。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关键是保证一定的温、湿条件,移栽环境和试管培养时的条件相差悬殊,常造成移栽苗生长不适或死亡。  试管生根苗的移栽虽然在全年均可进行,但在不具备生根室的情况下,仍以春、秋两季进行较为稳妥方便。  四、组培技术在杜鹃花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试验初期,鉴于杜鹃花外植体灭菌困难,可供试验的接种群体太小,不能满足正常试验的进行。为尽快筛选出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及相应的培养条件,笔者结合杂交育种,采用杂交种子试管发芽的方法,再用试管实生苗的上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研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发现,杜鹃花的杂种实生苗常规播种繁殖需3至5年才能开花,而经上胚轴培养的杂种实生苗,移栽后第二年即可开花,大大缩短了杂种实生苗的童期,对加快显花、结果类植物的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种子的灭菌处理较其他器官或组织容易得多。杜鹃花杂交种子的灭菌处理为:70%酒精表面浸泡1分钟,灭菌水漂洗后转0.1%升汞液浸泡10分钟,灭菌水漂洗3次,每次1分钟以上。灭菌后再剖实取籽、接种培养,接种两周始见发芽。出苗后取用上胚轴进行诱芽快繁,繁殖系数较高。成苗后,可取茎尖或茎节再培养,培养条件和方法同前。国内组织培养涉及新品种选育的不多,特别是在观赏园艺植物方面。从发展的角度看,组培技术要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就不该离开新品种的选育。因此,有机地将组培技术与杜鹃花新品种选育结合起来,对提高绿地植物景观的建设水平、促进杜鹃花的产业化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详情]

  • 棉花荷兰豆立体种植模式发布时间:2011-07-28

    棉花套荷兰豆共生优势明显,农民增收显著,是棉田一种理想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一、种植模式特点1、经济效益高荷兰豆亩产1000公斤以上,以每公斤2元计算,荷兰豆年产值2000元以上,棉花亩产100公斤以上,总收入达3000多元以上。2、共生优势明显棉花为荷兰豆提供了天然的攀缘支架,荷兰豆后期枝蔓爬上棉花杆,透光通风,荷兰豆易结荚,产量较高;荷兰豆根是直根系,侧根少,主要分布在20厘米土层中,对棉花主根和侧根吸收养分影响少;荷兰豆属豌豆属,具有固氮功能。模式将高杆与矮杆、深根与浅根、固氮与耗氮相结合,充分利用了生态资源。二、栽培技术关键1、合理安排布局垅面宽1.5米,每垅种植2行棉花,行距1米,株距0.2米,10月底在两行棉花内侧各种1行荷兰豆,距棉花0.1米,荷兰豆行距0.8米,每穴2-3粒,覆土厚度3-4厘米,亩播量4公斤左右。2、选用优良品种荷兰豆主要有大荚荷兰豆、矮茎大荚、莲阳双花和美国白花荷兰豆等高产品种。播种前应精选种子,剔除种皮光滑的硬杂种,选用粒大、整齐、健壮、无病虫危害的种子,于10月下旬播种,以保证苗全、苗壮。棉花品种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苏棉10号、泗棉3号,3月下旬制钵,3月底4月初播种,注意壮苗移栽。3、农艺措施管理棉花采收后,留下棉杆,做为荷兰豆茎蔓的攀缘物。荷兰豆茎蔓长到20-30厘米时,将两行棉花每6-8株扎在一起,便于荷兰豆茎蔓爬上棉花杆。4、科学肥水运筹荷兰豆喜冷凉温湿气候,不耐干旱高温,对磷特别敏感,基肥除多施优质土杂肥外,要多施P、K肥。一般亩施有机土杂肥2500-3000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草木灰100公斤或氯化钾20公斤;抽蔓和坐荚后根外喷施0.2%磷酸二氢钾2-3次,促开花结荚,干旱地区花前浇水一次,结荚期浇水1-2次。棉花注意增加施肥总量,亩施纯氮量达20公斤以上,利用鸡粪、饼肥等作棉田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15%以上,N:P2O5:K2O配比为5:2:3,注意苗床肥,安家肥,益顶肥的肥料分配。生长中后期的水分要见涝就排,见旱就灌,灵活掌握。5、加强病虫防治荷兰豆生育期短,一般无需防治病虫害,为无危害蔬菜。但在苏南幼苗期易遭蜗牛危害,及时用灭蝇净防治。棉花主要防治好棉铃虫,玉米螟,盲蝽象等病虫害。6、及时采收腾茬荷兰豆花谢后8-10天,嫩荚充分肥大,柔嫩而籽粒未发达时为嫩荚采收期,苏南在4月下旬,采收后及早拔除棉杆及荷兰豆茎蔓,腾茬移栽棉花。 (记者 佚名) [详情]

1/1 记录数:3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