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陕西梦幻花艺批发加盟中心

主营:仿真花,仿真花批发,仿真花工厂,插花培训,假花批发,绢花批发,塑料花,干花,仿真植物,仿真花图片,仿真花卉,仿真花艺,花艺,插花图片视频,梦幻花艺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供应产品分类
企业新闻
  • 荔枝丰产栽培系列实用技术发布时间:2009-08-13

    一、荔枝种植及幼年树管理 (1)种植做到高标准――大穴、高肥、良种、壮苗大穴――植穴深80―100厘米、长:100厘米、宽:100厘米。 高肥――每穴较好有20公斤绿肥或杂草压青或土杂肥2担,人畜粪肥30―35公斤或麸类4―5公斤,过磷酸钙3―4公斤,混合堆沤熟后与植穴新土混合后回穴。 良种――选择适合当地种植,具有市场前景的优质稳产品种。 壮苗――苗高40―50厘米,有两次新梢老熟的嫁接苗、新假植圈枝苗。 (2)幼树管理:种植后,要求每次抽吐新梢施1―2次腐熟水肥加1―2两多元复合肥,并进行除虫防病护梢2次(可结合叶面施肥),春植当年放梢4―5次,第二年放梢5―6次。 (3)定植后,第二年春天进行定干整型,主干高30―40厘米,留2―3个分布均匀的主枝。主枝以上二级分枝也只留2个分枝,多余的除去。 (4)种植后3―4年,主干茎粗达4厘米以上,树冠幅宽达到1.5―2米,可以进行试产。 二、控制冬梢萌发,促进花芽分化。 (1)不同品种冬梢的确定及控制 早熟品种:三月红――9月10日以后抽出的梢为控制对象红皮元枝――9月20日以后抽出的。 早、中熟品种:白糖罂、白腊、妃子笑、黑叶等――10月10日以后抽出的。 晚熟品种:桂味、糯米糍、怀枝等――10月20日以后抽出的为冬梢。 各地应根据当年气候及果园肥水条件及树体长势确定控梢的较佳时间,每一品种一般控梢时间提前或推迟不超过5―7天。 (2)控制冬梢的常用方法 断根制水――锄断树冠内的吸收根,不伤大根(此法适用于所有结果树) 铁线缚扎――用16号铁线缚扎4―10厘米粗的分枝(适用于幼龄结果树) 闭口环割――用电工刀或环割刀环割茎粗10厘米的主干或分枝(适合各种结果树) 人工摘梢――冬梢已抽出超过4厘米以上,且萌动不一致的树,摘去冬梢、留2厘米基桩(适用于幼龄)摘去冬梢后应用药物控梢。 螺旋环剥:适用于肥水充足树体壮旺的幼年结果树,以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等嫁接苗较佳(具体数据请参看螺剥资料,螺剥程度宜轻不宜重)。螺剥枝条茎粗一般达4―10厘米为宜。 化学调控――运用各种不同的生长调节剂进行控制。所选用的药物应经过试验。 (3)适时、适量喷施荔枝控梢促花素控冬梢促花。 荔枝控梢促花素的作用 1、能控制荔枝冬梢萌发及伸长。 2、能调动树体内的营养,促进花芽分化。 3、能令喷药后的植株抽吐短壮花穗。 4、能提高花穗的雌花数量。 5、由于上述效果,能提高座果率,达到增产增收,增产幅度在15%以上。 控冬梢适时及适量 末次秋梢老熟后或冬梢抽出2―4厘米未开小叶时用1号控梢促花素1瓶,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至叶面湿而不滴水。 促花适时适量 秋梢顶芽露白前15―20天,用1号控梢促花素1瓶兑水40―50公斤,喷至叶面湿而不滴水。 如在冬暖雨多的年份,用药控梢时间短,可采用下述方法综合控梢: 喷药后15天+主枝环割 喷药后15―20天+断根 喷药后15―20天再出梢+螺剥 不管在喷药前或后15天,如未达到理想的控梢效果,可以用上面的方法进行处理,但不能同时采用几种方法,每种处理较少隔15―20天。 控春梢促花适时适量 春季花穗抽出5―8厘米,带有小叶同时生长时,用2号控梢促花素1瓶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花穗。(并结合防治荔枝霜疫霉病)此法也可用于龙眼。 推迟开花期的用药方法 春季,如遇湿冷天气,在花穗抽出2―4厘米时,用1号促花素1瓶加2号促花素1瓶兑水100公斤均匀喷花穗,可提高抗寒力并推迟10―15天开花(此用量配方适用于龙眼控冬梢)。干冷天气不宜用。 三、过好授粉受精关,保花保果夺丰收。 (1)疏花及短截花穗――这是提高花质及调控营养分配的重要手段。 (2)人工辅助授粉――这是提高座果率的不可少的措施。 (3)弄清果实发育的几个阶段及生理落果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及落果原因。 (4)保果时机与方法。 ①盛花末期进行一次土壤施肥,氮磷钾配施,果发育至40天补施一次钾肥或复合肥。 ②在每次生理落果期前3―5天,分别喷保果1、2、3号保果素,并结合此时出现的病虫选用药剂混合防治。 ③各品种幼年结果树及小核品种结果树还应视天气及挂果量在挂果期进行主枝环割保果1―2次。 [详情]

  • 苹果树的丰产群体结构发布时间:2009-08-24

    培养好丰产的树体结构,就打好了优质丰产的基础,但为获得连年稳定均衡的产量,还必须在良好的树体结构基础上,培养好丰产的群体结构。 丰产苹果树的群体结构,是指在单位面积上,组成果园群体的一些基本因素,如营养面积利用率、树冠交接率、单位面积上的总枝量、总叶量、叶面积系数和花枝率等,都能保持适当的比例,并长期得以保持。据烟台调查,丰产群体结构指标:覆盖率75%左右,不超过80%,株间树冠不交接或虽然略有交接,但不超过20厘米;枝量150万~225万/公顷;叶面积系数3.5~4.0;树冠体积1200~1500立方米。树体结构指标:低干矮冠,冠形扁圆,树高一般不超过4.0米,冠形指数0.5~0.8;主枝少,侧枝适量,角度开张;主枝5~6个,侧枝12~16个;第1层主枝的角度60~70度;叶幕成层,通风透光;叶幕2~3层,叶幕间距60~80厘米;枝量适中,枝质健壮。单株平均枝量:冠径4.0米的,不超过3500条,冠径5.0米的,不超过5000条,冠径6.0米的,不超过8000条。在总枝量中,短枝和叶丛枝占总枝量的80%~90%,中、长枝10%~20%,一二类短枝占总枝量的70%~80%;短枝平均叶面积达到或大于100平方厘米。 苹果树丰产群体结构的主要指标: (1)营养面积利用率高,树冠交接幅度适当据调查,丰产苹果园的营养面积利用率,平地一般不低于75%,不超过80%;宽幅梯田可达90%,窄幅梯田还可适当大些。营养面积利用率的高低,与果实产量是成正比的。但超过一定限度之后,由于相邻两株间相互遮荫,对果实质量、产量,又易产生不良影响。据对山东、河北等苹果产区调查,在以中冠型为主的苹果园中,营养面积利用率以75%左右为宜。适宜的营养面积利用率,往往是和树体的整齐度相联系的。在一个果园中,树相越整齐,营养面积利用率也越高,质量、产量也有保证。营养面积利用率,通常是和栽植密度、枝叶总量、树相以及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的。适宜的营养面积利用率,是优质、丰产的外观标志,也是优质丰产的基础。因此,在整形修剪过程中,对幼龄果园,要尽快提高其营养面积利用率;对进入盛果期以后的大树,则应通过修剪,维持其较适宜的营养面积利用率。而进入盛果期以后的苹果园,树冠往往容易交接,但只要不超过20%,相互之间的影响是不大的。据调查,营养面积利用率和树冠交接率之间是相关的。当营养面积利用率接近80%时,树冠便开始交接,此时的产量较高,也较稳定;当营养面积利用率高于100%时,树冠交接率便大于20%,这样便易造成枝叶密集,群体光照不良,导致减产和果实质量下降,特别是对红色品种的影响更为显著。 (2)枝量充足,分布均匀从生产实践中看到,在长势稳定的丰产苹果园中,每生产1000千克苹果,需要2万个左右的枝量,才能保证所需营养。每公顷苹果园的适宜枝量,约为150万~225万条。平地和宽幅梯田上,枝量宜适当少些;山地窄幅梯田果园的枝量,可适当多些,但也不宜过多。枝量超过300万条/公顷以后,会因枝叶量过多,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枝、叶质量下降,无效短枝增多,营养积累不足,内膛枝组衰亡,导致质量、产量下降,影响经济效益。 丰产群体结构,除要求充足的枝量外,还应保持健壮、稳定的长势,其指标是:外围新梢年生长量达30~40厘米,枝条粗壮、充实;短枝率维持在总枝量的80%~90%,其中一、二类短枝达70%以上,短枝的平均叶面积达到或大于100平方厘米;花芽健壮、饱满,这是维持成龄果园长期优质、丰产的基础。对这类果园进行修剪时,应适当加重对骨干延长枝的短截,并剪截在饱满芽处;清理外围枝头,不能多头延伸;修剪量要稳定;冬剪的枝芽量,控制在30%左右;注意调节结果枝和营养枝的比例,使其保持在1:3左右;维持骨干枝的适宜开张角度。对开张角度过大的骨干枝,可利用背上斜生枝当头的办法,抬高其角度,对梢角返上开张度小的骨干枝,可采用坠、拉等办法予以开张。 (3)总叶量多,叶面积适宜叶面积的大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和产量的高低呈正相关,但这并不是说,叶面积越大产量就越高。据调查,每公顷果园的总叶量超过2550万片时,便会相互遮荫而影响光照,降低光合效能,减少营养积累。那么,每公顷果园的总叶量以多少为适宜呢?调查结果表明,以保持1950万~2550万片为宜。但果园立地条件不同,总叶量的多少可以有所区别,坡地和山地窄幅梯田果园的每公顷总叶量,可以达到3000万片,平地果园不宜超过2550万片。适宜的叶面积系数,宜保持在3.5~4.0。 从生产实践中看到,每个苹果必须拥有一定的叶面积,才能达到各品种应有的单果重量。据调查,每个苹果平均拥有500~800平方厘米叶面积时,一般品种均可达到应有的单果重量:国光140~160克;金冠160~200克;新红星150~200克;红富士200~300克。 树龄不同,品种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叶果比和枝果比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叶果比以30~40:1,大型果50~70:1,枝果比以3~5:1为宜。 (4)花量充足,坐果适量在栽植密度适宜,枝量适中的前提下,花枝保持在30%以上,花朵坐果率保持在20%以上,每公顷结果枝留量45万~75万个,适宜的留果量:国光45万~60万个/公顷,金冠37.5万~45.0万个/公顷,元帅系45.0万~52.5万个/公顷,红富士30.0万~37.5万个/公顷。根据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及日本对红富士苹果疏果的研究,红富士的枝果比,均认为以5:1较为适宜。在日本的不同地方还针对不同树龄,提出了相应的留果标准和产量目标。长野县对3~5年生M26中间砧富士的留果标准:每株留果10~60个,株产3~20千克,产量4050~25050千克/公顷;6~10年生树的留果标准是:每株留果70~140个,株产22~45千克,产量27000~55050千克/公顷;10年生以上树的留果标准是:每株留果125~140个,株产40~45千克,产量49950~55050千克/公顷。 维持合理的树体和群体结构,首先要维持树冠有一定的大小,既要注意避免因长势减弱而加重修剪,造成树冠缩小,覆盖率降低,结果体积减少的弊端,又要防止骨干枝无限延长,增加树体交接,果园覆盖率过大,从而出现通风透光不良的后果。为克服上述不良现象,应注意对骨干枝的缩放修剪,使果园覆盖率长期稳定在75%左右,保持骨干枝适宜的开张角度,和枝组的健壮长势,保持60~80厘米的叶幕间距,使冠内通风透光良好,上下和内外的枝组长势均衡,成花结果良好。通过稳定修剪量和结果量,稳定总枝量、枝类组成和枝质。 通过细致修剪,维持和复壮枝组的生长结果能力,是山东省威海苹果产区的修剪经验之一。在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肥力又偏低的情况下,通过细致修剪,可以维持和复壮枝组的生长结果能力,保证连年优质、丰产和高效益。 细致修剪,主要是对枝组的修剪,并不是加重修剪量,而是通过疏弱留强,减少无效枝,调整花量,和抬高枝组角度,维持全树的健壮长势,稳定结果枝组的结果能力。 具体修剪时,对中型结果枝组,一般采用留壮枝疏弱枝,抬高枝组带头枝角度,对枝组后部分枝进行较重短截,疏去过多花芽,严格控制结果枝与预备枝的比例等办法;对小型结果枝组,除采用中型结果枝组的修剪办法外,还可采用疏弱芽、留壮芽和部分枝组不留花芽,使枝组间轮流结果的办法;对大型结果枝组上的中、小型结果枝组,可分别采用上述处理中、小型结果枝组的办法(附)。 附:苹果树田间结构标准 (DB/3700;B31011-90) 1.群体结构 1.1覆盖率:果园投影覆盖率须达70%~80%。 1.2透光度:树冠投影下的花荫照光面积比值为10%~25%。 1.3树冠总体积:每公顷18000~22500立方米。 1.4总枝量:每公顷150万~187.5万条,冬剪留枝量105~120万条。 1.5单位空间枝量:平均1立方米树冠体积内,顶芽枝75~90条。 1.6单位树冠投影面积枝量:每平方米投影面积内,顶芽枝160~210条。 1.7叶面积系数:适宜叶面积系数3左右,不低于2.5,不超过3.5。 1.8花枝率:以顶花芽计,有花芽枝占总枝量的30%左右。 1.9单位面积总果量:大型果品种每公顷18万~30万个,小型果品种每公顷24万~42万个。 2 树体结构 2.1树体:干高40~60厘米。树高4.0米左右,不超过4.5米。冠高3.5米左右,不超过4.0米。树冠半圆形或扁圆形,冠形指数0.5~0.8。 2.2主枝 2.2.1主干疏层形5~6个,第1层3个,基角60~70度;第2层1~2个,基角60度;第3层1个,基角50~55度。 2.2.2开心自然形3~4个,基角40~45度。 2.3侧枝:全树16~20个。第1层主枝的第1、2侧枝为背斜侧,开张角度80~90度。其他侧枝均为平侧。 2.4层间距:主干疏层形第1至第2层的层间距为90~120厘米;第2至第3层的层间距,为60~80厘米。 2.5控制枝:插空选留。其上枝组数量占全树枝组总数的20%~40%。 2.6单株枝量:冠径4米的,枝量2500~2700个;冠径5米的,枝量4000~4500个:冠径6米的,枝量5000~7000个;冠径7米的,枝量7500~8000个。 2.7枝类比:粗壮的一类中、短枝占总枝量的40%。 2.8叶幕:全树叶幕分2~3层。主干疏层形的第1层叶幕,由1层主枝上第1、2侧枝的枝叶组成;第2层叶幕,由1层主枝的外围枝叶和第3、4侧枝上的枝叶构成;第3层叶幕由1层以上主、侧枝上的枝叶构成。 2.9叶幕厚度:以主枝中部为准,厚度60~80厘米。 2.10叶幕间距:以主枝中部为准,间距为60~80厘米。 [详情]

  • 果树秋季施肥技术要点发布时间:2011-09-13

    一、果树秋季施肥的重要意义是:  1、有利于恢复树势。丰收后的果树秋季追肥,能及时补充树体营养,促进生根,恢复树势。  2、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山地、丘陵地果园一般土质薄,有机质含量低,秋季施肥有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有利于增强树体防冻抗寒能力。秋后土温一般都在20℃左右,所以挖穴断根的伤口容易愈合,长根快、发根数量多;另外,秋季施肥的压绿材料比较丰富,挖土也较容易,在基肥中掺入部分氮、磷、钾速效化肥,有利于树体内养分积累,提高组织细胞液浓度,增强防冻抗寒能力等。  二、秋季施肥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1、秋施基肥要比冬施基肥提前2至3个月,应在采果清园后立即进行。  2、秋施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做到改土与供养结合、迟效与速效互补。施用的化肥要注意氮、磷、钾肥的比例,不宜施用过多的速效氮肥,否则易引发冬梢。同时,要有针对性地配施微量元素。成龄果树每株施用有机肥60-80千克、尿素150克、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3-4千克、硫酸钾0.5千克。  3、施肥方法可用沟施法,也可用盘施法。沟施时,在树冠滴水线位置形成环形、长方形、弧形等施肥沟,沟深40-50厘米,沟宽则应视施肥量的多少而定,沟底宜平。淋水后将干性肥料撒于沟内,待水干后立即盖土。施肥前应将露出沟内的树根沿沟壁剪平,剪口要平滑,防止根系发霉腐烂。施肥时肥料要逐层施放,将粗肥如树叶、杂草等放在底层,较上层应放有机肥,每施一层肥覆一层土,较后肥土应高于地面25-30厘米。由于成年果园土层根群交错分布,可采用盘施法,即在植株的一侧沿株距或行距把表土耙开,耙土时近树干处宜浅(8-10厘米),距树干较远处宜深(40-60厘米),耙后撒施干肥,再覆土。  (来源:《农村科技与信息》2004.7期) (记者 佚名) [详情]

  • 盆栽大丽花生长好坏的关键在哪里?发布时间:2009-08-26

    盆栽大丽花生长好坏的关键在: ①盆土管理。盆栽大丽花的生长较适土壤为疏松、含有丰富的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以园土、腐叶土,沙土和干粪以5:2:2的比例配制的营养土为较佳。 ②光照管理。在整个生长期,必须将大丽花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养护,否则就会影响茎叶分枝和花蕾的形成,并且还容易患上各种病害。 ③浇水管理。大丽花的浇水首先要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在小苗生长阶段需保持土壤稍湿润为佳,天晴时每天可浇1次水;在生长后期天晴或刮西北风时,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浇水量;雨季应及时排除盆内的积水。 ④施肥管理。从幼苗开始每隔2周施1次稀薄的液肥,现蕾后改为1周1次,花蕾现色时及高温季节停止施肥,施肥的浓度要1次比1次高。 ⑤整形和修剪。根据品种的不同修剪成独本和四本。独本的整形需保留顶芽,抹去全部腋芽,形成植株低矮、大花形的独本大丽花。四本的整形是等苗长到一定阶段进行摘心,保留基部的两节,使之形成4根侧枝,每根侧枝保留一个顶芽。 ⑥插杆扶株。待植株 长到30厘米时,在植株边插上一根小竹竿,用细绳线绑扎,并随着植株的不断长高更换长的竹竿,直至顶着花蕾的下部。 ⑦安全越冬。到11月份,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应及时剪除,搬入室内原盆保存;或将块根取出晾1~2天后,埋在室内稍带湿气的沙土中,温度不宜高于5℃。 [详情]

  • 棕榈科植物移栽培的四个关键技术发布时间:2010-04-12

    棕榈科是单子叶植物纲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植物类群,学名(Palmae)。为常绿乔木、灌木或藤本,茎单生或丛生,直立或攀援;叶聚生于茎顶,攀援种类则散生枝上,羽状或掌状分裂,叶柄基部常扩大成具有纤维的叶鞘,花、果也各具特点。棕榈科植物其茎杆坚韧,根系发达,具有很强干旱、耐贫瘠、抗病虫害。棕榈植物的叶聚生于茎顶,植株间通透性强,树冠的风阻较一般的常绿阔叶树小得多,具有较强的抗风性。一、幼苗移栽的技术关键棕榈类植物的种子含有丰富的胚乳,在发芽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依靠外来养分而生长,应尽早移植,在其发芽生根后的一段时间内较适移植。此时苗木较小,可带种子移植,加之须根少,移苗时不容易损伤根系。采用营养袋(杯)育苗,是培育棕榈类幼苗的有效方法之一,营养袋(杯)的大小视培育苗木的时间而定,一般来说,培育1年生苗采用16厘米*18厘米容器为宜,培育2年生苗采用19厘米*20厘米为宜,营养袋(杯)太小不利于苗木的快速生长,营养土的配制用疏松表土、火烧土和麦麸,按5:2:1比例加少量磷肥均匀混合后装袋(杯)。先装半袋(杯)混合土后再放苗,然后扶正苗木装满后压实,使苗木根系与混合土紧贴在一起,淋透水即可,棕榈类植物的苗木不能栽得太深,否则会影响苗木生长,如果过深则要把苗木向上提起,使苗木根系舒展开。二、大树移植的技术关键棕榈科植物在苗圃栽培5-10年,多数苗木还经过若干次分床移栽,因此只要选用疏植壮苗,成活率较高。移植的主要技术措施:减少根群的损伤:靠近根尖附近,植物组织校幼嫩,侧根及毛细根也较多,因此在起挖时应尽可能带大土球,并防止土球松散和开裂,尽量保护根系组织,把根群的损伤程试减到较水,以便能维持正常的呼吸作用和吸水能力,提高移植的成活率,同时施工时应准确放线定穴,避免翻工,以防止土球松散。叶片修剪:移植时留叶片的多少,应根据不同种类、移植时的气候、移植及养护条件等综合判定。一般应以保留原叶片数的40%左右、总叶量的30%左右为宜。留叶过多会因水分蒸发过量造成叶片枯黄;留叶过少则植株恢复困难且周期长,初期的景观效果也不好。保护植株的茎干及其假茎:在起挖、搬运、装卸植株的施工过程中,应使其茎干部分免受损伤,假茎部分不受挤压和弯曲,这也是植株健康及尽快复壮的保证。新植地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要好:因棕榈科植物在移植时损伤了大部分根尖,而在移植后的一个月内又未萌发新的根尖,因此植株的吸水能力较弱,此时土壤的透水性,透气性好,则有利地苗木成活,所以在定植时应开挖足够大的种植穴及注意客土的质量,并在种植穴内加入泥炭土及复合肥,以利植后快速恢复生长否则会事倍功半。养护:在植后一个月内,植株适应性差,容易受烈日暴晒、强风吹袭及水份补充不足等因素影响而造面植株受伤害及坏死。因此无论在施工操作时,还是在完工后的保养期,均应对苗木精心养护,务必及时补充水分,力争在植后三个月内植株有若干片新叶萌生。我们在以往的移植施工时,发现如遇上连续几天阴雨气候,棕榈苗木会恢复得较好,原因就是阴雨天能够避免上述的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这“阴”和“雨”两个字对于养护是个借鉴。三、单干种类移植的技术关键棕榈科植物单干种类在移植后须重长出新根才能真正恢复生机,这既不同于一般乔木靠萌生侧根恢复生长,也相对于有多个生长点的丛生棕榈较慢一些长出新根,因此,保叶促根至关重要。对较难移植的部分单干棕榈如霸王棕、红棕榈、假槟榔等,用某些已确定品种规格,但尚有2-3个月才定植的棕榈,可在移植前2-3个月断根,即沿茎基预留土球位置挖环形沟,挖好后复土并浇水保湿,使之重萌新根及控叶,也可先起集中假植养护,以提高成活率;而对于易移植易恢复的大多数单干棕榈,可实施边起挖边定植的方法,而无须进行断根及假植。若无特殊原因,则即挖即植的移植时间在4-9月为好,因此期间移植后高温多湿,根系容易萌生,成活率高。四.大型丛生种类移植的技术关键棕榈科植物丛生种类具有多个生长点,长成多干丛生在,故能在移植后较快长出新根。但丛生棕榈也有因树干重,叶片面积大而引致水份蒸发量大,及因透风性差易受强风吹袭危害等缺点。所以,除按上述单干棕榈移植施处置外,应增加下列技术措施:a.实施”毛根法”移植。即起挖好较大的土球后,用小铲沿土球外沿去掉部分泥土,保留较多的须根和适度的土球,并随即外包保湿轻质材料,以减轻土球重量又确保成活。例如,对鱼骨葵、三药槟榔等恢复较慢的丛生棕榈的移植可采用此法。b.实施裸根假植或上盆栽植,集中养护至新根萌发、植株稳定后才正式定植。此法适于散尾葵、奇异皱子棕、夏威夷椰子等粗生的丛生棕榈,可减轻运费,方便施工。总之,棕榈科植物大苗及大树移植,简言而之是抓好五方面,即:选择壮苗;挖好土球及运种精心;适度修剪叶片;搞好植地通气排水;抓好植后养护的防晒和保湿。判定大苗大树移植成功的标志,是植后半年内能保住大部分叶片并能萌生新叶,其中以萌生三片健康新叶为移植完全成功。 [详情]

1/1 记录数:5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