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泰安开发区腾跃苗圃基地

主营:桃树苗、,苹果苗、,核桃苗、,梨树苗、,香椿苗、,草莓苗、,樱桃苗、,花椒苗、,杏树苗、,杨树苗、,山楂树、,侧柏苗、,冬青、等苗木。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企业新闻
  • 春天到,适合现在种养的品种有那些发布时间:2009-04-26

      适合现在种养的品种  据介绍,适合现在这个季节种养的花卉较高档的有大花蕙兰、吉利星、高红星、红梅、海棠、君子兰等,市场上这些花卉的价格每盆一般在70~300元。普通绿色植物也就是价格在100元以内的主要有棕竹、橡皮树、幸福榕、夏威夷、南洋杉等。较为实惠的家庭种养植物有文竹、吊兰、双色竹芋、西洋杜鹃、富贵籽和新品种猪笼草等。万年青、芦荟、仙人掌、龟背竹、常青藤等四季常青植物和茶花等普通花卉也较适合现在种植。  另外,现在市场上也有一些花种出售,有的人更愿意去买些花种来自己种养,体会花种破土、生长、开花的乐趣,但专家提醒,不宜种养的花有丁香、夜来香等,它们在夜间能散发刺激嗅觉的微粒,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不利影响。此外,夹竹桃的花香能使人昏睡、智力降低;郁金香的花朵有毒碱,过多接触易使人毛发脱落;松柏类花木散发出的油香,会影响人的食欲。  有些花对人体无害,但与其他品种相克,买花种时也应避免。如,玫瑰和木犀草在一起,木犀草就会凋谢,且木犀草在凋谢前会释放出一种物质使玫瑰中毒死亡;虞美人、兰花、石竹花、紫罗兰、百合花等草花和别的花卉难以相处,容易造成植株死亡。 [详情]

  • 月季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发布时间:2010-04-25

    月季原产我国,早在200年前传至国外,经欧美园艺学家长期杂交选育,现代月季已发展到2万多个品种。月季品种之多,色彩之繁,花期之长,应用之广,是其他众多花木难以比拟的。加上月季耐寒,适应性强,地栽、盆栽皆宜,故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我国月季栽培较为普遍,北京、天津、青岛、大连、郑州等多个城市把其作为市花,危害月季的常见病虫害有20余种,现将发生较多的几种病害介绍如下。  黑斑病  症状特点病原为蔷薇盘二孢菌。该病原真菌主要侵染月季叶片,也能侵害叶柄、嫩梢等部位。发病初期,叶正面先出现褐色小点,逐渐扩展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为4至12毫米,黑紫色,病斑边缘呈放射状,有黄色晕圈。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在放大镜下可见黑色疱状的小粒体,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之间相互连接使叶片变黄、脱落(有些月季品种病叶不脱落)。幼枝和花梗上产生黑色条状斑点,微下凹。严重时,植株中、下部叶片全部脱落,仅留顶部几片叶。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枝或落叶上越冬。翌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感染;多雨、多雾、露重、湿热、通风不良天气易发病。分生孢子由表皮直接进入,在22℃至30℃温度条件下潜伏期为3至4天,一般为10至11天。叶面上有水时,孢子6小时内即可萌芽侵入。在整个生长季节,病原菌可多次重复侵染,均可发病,但盛夏时病害扩展慢。立地条件差、刚移栽的植株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但无免疫品种。  防治措施秋末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并销毁。休眠期喷洒2000倍五氯酚钠水溶液或1%等量式波尔多液杀死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  灌溉水较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切忌喷灌。灌水时间较好是晴天的上午,以利于叶片保持干燥。栽植密度、花盆摆放密度要适宜,以便通风换气、透光照射。增施有机肥,多用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  发病期间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至10天喷一次,连喷3至4次。  灰霉病  症状特点病原为灰葡萄孢菌。该病原真菌侵染月季的花、花蕾和嫩茎,病斑主要发生在花上。初时为水渍状不规则小斑,稍下陷,后变褐腐烂。蕾上发病亦产生水渍状不规则小斑,病斑可扩大至整个花蕾,较后全蕾变软腐败。病蕾枯萎后垂挂于病组织之上或附近。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病部可大量产生灰色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潜伏在病源处越冬。  次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病部表面产生灰色霉状物。高温多雨有利于分生孢子大量形成和传播。分生孢子与寄主接触后,即萌发出芽管而侵入。栽植过密、湿度大、光照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长柔弱,则易发生。  防治措施秋季不宜用枯枝落叶护根,以免茎干基部过分潮湿,利于病菌的生存。  温室栽培时,应注意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高;防止喷淋式浇水,不偏施氮肥,不过度密植。  去除受侵染的病花,对病芽,应连同芽下数厘米的茎部一起剪掉并销毁。  发病期间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120至160倍波尔多液,或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霜霉病  症状特点病原为霜霉菌。该病原真菌可侵染月季叶片、新梢和花器。病叶上初期出现不规则的淡绿色斑纹,扩大后呈黄褐色和暗紫色,较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逐渐扩大蔓延到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在潮湿天气下,病叶背面可见稀疏的灰白色霜霉层。有的病斑为紫红色,中心为灰白色。新梢和花器感染时,病斑与病叶上的病斑相似,但梢上病斑略显凹陷。严重时,叶萎缩脱落,新梢腐败而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越夏,分生孢子侵染。  主要发生在室内。在华北地区以4月中、下旬和10月中、下旬发生较为普遍,温室植株密集、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氮肥过多时,霜霉病易发生。  防治措施在温室内不宜栽种过密,要加强通风透光,保持空气干燥,避免直接用水浇淋植株,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新叶展开后选喷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800倍液,或20%甲基托布津、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两周喷一次,连喷2至3次并注意交替用药。  花叶病  症状特点病原为月季花叶病毒。该病原病毒自然感染因种类而异,如发生在月季上则表现为花叶,有些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黄脉及矮化,有些叶片呈不定形的波状纹或褪绿斑,对生长势有轻微影响,严重的造成矮化。月季花叶病毒病以出现小的失绿环斑为其特征,有时呈现多角形纹饰。病斑周围的叶面常常多少有些畸形。  发病规律月季花叶病毒在寄主活组织内越冬,通过病芽、病接穗和有病砧木传播,在芽接和嫁接时靠汁液传染发病,蚜虫危害也会传播花叶病毒。另外,如果采用感病的植株作砧木或接穗,很快就会产生花叶病毒病症状。夏季强光和干旱有利于症状显现和病害扩展。  防治措施避免用感病月季做繁殖材料,或建立专供繁殖用的母本基地,淘汰病株,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销毁。  用热处理方法也可钝化、消除病毒,在38℃温度下保持一个月,效果良好。  选用抗病品种或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生产脱毒苗。  生长季节注意及时喷药防治蚜虫等传毒媒介。  发病初期喷洒氨基寡糖素水剂,抑制病毒扩展。  锈病  症状特点病原为蔷薇多孢锈菌。该病原真菌侵染月季叶片、嫩枝和花器。发病初期在叶背产生黄色小斑,外围有褪色环。在黄斑上产生隆起的锈孢子堆,其直径为 0.5至1.5微米。锈孢子堆突破表皮露出桔黄色的粉末,即锈孢子。在叶片正面产生小黄点,即性孢子器。以后在叶背又产生近多角形病斑,上生夏孢子堆。秋末在病斑上又产生棕黑色粉状物,即冬孢子堆。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冬孢子在病芽、枝条病斑内越冬,次年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寄主的幼嫩部位。发病后,产生性孢子器及锈孢子器。锈孢子阶段过后,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借风雨传播可多次侵染。在阴凉干爽的气候条件下发病轻,在温暖多雨、潮湿多雾的时节发病重。华北地区的6月份和9月份,是病害发生盛期。  防治措施合理增施钾、镁肥,培育健康植株,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环境湿度;结合修剪,清除有病枝叶,并集中烧毁。  在休眠期喷洒2至4波美度石硫合剂。  发病期喷97%敌锈钠3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0.2至0.4波美度石硫合剂,10至15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病株,效果也较好。  枝枯病  病状特点病原主要为盾壳霉菌。该病原真菌侵染月季的茎和枝条,初期在病部产生小红点,后逐渐扩大,颜色加深,病斑中部浅褐色,边缘红褐色或紫色,其周围又常被红色所包围;后期病斑中部变成灰白色,并出现小黑点。病部的皮层常出现小的纵裂,是月季枝枯病的重要特征。严重时,病斑包围整个枝条,造成病部以上枝叶全部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植株病组织上越冬,早春散生出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特别是修剪伤口和嫁接伤口;虫咬造成的伤口,也是病原菌的侵入通道。老病斑中的菌丝体也能不断地扩大危害。修剪过度,管护不善,冬季不适当的覆盖,容易发生此病。  防治措施冬季修剪病枝时,应选择晴天进行,伤口易干燥愈合,剪下病枝烧毁或深埋入土,剪口用1:1:15的波尔多液涂抹保护。  生长期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10至15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  根癌病  症状特点病原为野杆菌属细菌。该病原细菌主要侵染月季近地面的根茎部,或砧木与接穗结合处,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呈节结状木质瘤状物,植株受害后生长不良,枝叶短小,叶枯黄、早落,花小或不开花。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肿瘤皮层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借水流、园艺工具和地下害虫传播,远距离传播是靠带菌苗木的长途运输。通过伤口如虫咬伤口、机械伤口和嫁接口侵入植株。肿瘤初期体小质软色浅,以后逐渐增大、颜色变褐,表面粗糙龟裂,质地坚硬,木质化。病菌寄主范围广,能同时侵染桃花、樱花、柑橘、杨树等,病害发生与土壤质地直接相关,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则易发此病。  防治措施加强检疫。对调运苗木根部带癌瘤者要烧毁病株,或切除肿瘤后用1%硫酸铜液浸泡消毒。  强化栽培管理。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或进行土壤消毒后再行种植。选择排水良好的圃地栽植。改善嫁接方法,尽量减小伤口。  药剂防治。栽种前将根与根茎浸入500万单位链霉素溶液中2小时进行消毒,或用稀释后的土霉素、青霉素液浸泡处理。  白粉病  症状特点病原为蔷薇单囊壳菌。该病原真菌侵染月季的叶片、花器、嫩梢等。早春,病芽展开的叶片两面布满白粉,叶片皱缩反卷、变厚,逐渐干枯死亡,成为初侵染源。生长季节叶片受侵染,首先出现白色褪绿黄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白粉斑,严重时白粉斑连接成片。嫩叶染病后,叶片反卷、皱缩、变厚,有时为紫红色。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病斑略肿大,节间缩短。花蕾染病后,表面布满白粉,花朵萎缩,不开花或花畸形。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芽、叶或枝上越冬。有些地区以闭囊壳越冬。翌春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靠风传播。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迅速,较适发病温度为17℃至25℃,5至6月和9至10月是发病盛期。品种间以光生、蔓生的多花品种较抗病。土壤中氮肥过多、钾肥不足时易发病。一般夜间温度较低(15℃至16℃)、湿度较高(90%至99%)有利于孢子萌发及侵入。白天气温高(23℃至27℃)、湿度较低(40%至70%)则有利于孢子的形成与释放。  防治措施减少侵染源。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病芽并销毁。休眠期喷洒2至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杀灭病部越冬的菌丝或闭囊壳。  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温室栽培也要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避免氮肥过多。早春修剪感病枝叶和枯死茎梢,使之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灌水较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  药剂防治。用25%粉锈宁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500至2000倍液喷雾。硫磺粉常用于温室白粉病的冬季防治。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BO- 10、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效果较好。在白粉病初发生时,用有效浓度为100毫克/升的抗霉菌素120喷雾,间隔期15至20天,连喷3次,有良好的防效。 [详情]

  • 介壳虫对米兰有何危害?怎样防治?发布时间:2010-05-27

    危害米兰的介壳虫主要是吹绵蚧、褐软蚧等。其若虫和成虫群集于叶背和枝梢上刺吸汁液,常使米兰枝叶发黄、枝梢枯萎,引起落叶甚至全株枯死。介壳虫还可诱发米兰煤污病,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降低观赏价值。 (1)吹绵蚧:寄主广泛,在温室花卉中除米兰外,还能危害红背佳、含笑、扶桑、山茶、佛手等花木。其雌成虫椭圆形,桔红色,长 5~7毫米,腹面平坦,背面隆起,呈龟甲状,被有银白色蜡质和纤维状蜡丝,腹部附有白色卵囊,囊上有脊状隆起线14~16条。雄成虫体长3毫米,细长,桔红色,前翅发达,灰褐色,后翅退化。若虫初孵时无蜡质覆盖,取食后才渐渐出现淡黄色蜡粉。卵初产时橙黄色,后渐变为桔红色。 在北方地区,吹绵蚊每年发生2~3.代。,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越冬。适宜温度为23~24℃,高温不利于其生长发育,39℃即可使之死亡。 (2)褐软蚧:在北方温室内发生普遍,危害的花木种类也很多。雌成虫体长3~4毫米,卵圆形,扁平,多为棕褐色,背面有纵脊纹。若虫呈长椭圆形,扁平,黄绿色,背面中央呈纵脊状。 褐软蚧1年发生2~5代,以雌成虫或若虫越冬,第2年4~5月变为成虫,5~6月胎生若虫,若虫固定取食后即不再移动,8月变成成虫后,又胎生若虫。 (3)防治措施:一是要加强引进苗木检疫,避免害虫远距离传播。二是应在米兰秋季入室前彻底清除虫体。家养米兰发生介壳虫危害时,可以用软刷刷除虫体或结合修剪将虫枝除去集中烧掉,也可试用“适合家庭使用的防治介壳虫验方有哪些?”问题的解答中介绍的验方。三是药剂防治。须抓住卵孵化盛期,喷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乳剂1000倍液等药剂,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即可见效。如介壳已经形成,可以将味哺丹和铁灭克颗粒剂埋入土中,内径24厘米的花盆,用3%味哺丹颗粒剂10~15克或5%铁灭克颗粒剂3~5克,也可喷40%速扑杀乳油1500倍液。 (记者 佚名) [详情]

1/1 记录数:3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