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母吉全

主营:卡罗拉,金香玉,艳粉,法国红,戴安娜,百合,康乃馨,玫瑰花种苗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企业新闻
  • 白榆的栽培技术发布时间:2009-08-17

    白榆(UlmuspumilaL.)阳性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米以上,寿命长达100年,较长可达400年。优良种源,是白城市林科院参加全国白榆地理种源试验课题组,从参试的多个种源中选育出的、适宜我省造林推广的种源。1984年经苗期试验,初选9个较好种源。1986年,以当地种源为对照,确定适合中西部生长的优良种源为河北固城和河南杞县种源。2000年被吉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较好批优良品种。 1.优良特性 白榆优良种源在吉林省西部地区表现如下: 耐寒性1月份平均-17℃以上,极端较低温度达到-40℃以上时,未出现冻害,能正常生长。 耐旱性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较低时不到100毫米,降雨时间集中在7~8月份。蒸发量1846~2000毫米,年平均风速3.5米/秒,较大风速40米/秒,形成大气和土壤干旱。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白榆优良种源能正常生长发育。 耐盐碱PH值在8.5以上,土壤含盐量为0.43%的盐碱土壤上,林木生长良好。 耐涝白城试验地的种源试验林,被洪水浸泡1个多月后,也未发现受涝导致死亡的植株,树木生长良好。 抗病虫在各试验林中,在未进行药物防治的情况下,仅发现少量的榆紫金花虫,没有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也没有其他病害。 速生白榆优良种源干形直,生长速度快,年平均高生长可达1米,茎生长可达1cm。优良种源生长量比当地种源提高60%左右。 2.栽培要点 育苗垅播或床播(双行),播前灌水或播后灌水均可。播种时间在5月下旬~5月末,覆土厚度0.5厘米~1.0厘米之间。播后8天苗出齐,苗木根系深度5厘米左右。如果天气干旱,15~20天灌水一次。当苗木长到3厘米~5厘米高时,较好次间苗;5~I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定苗),同时进行较好次追肥。注意苗期病虫害防治。当苗木长到30厘米以上时,要加大追肥量和灌水,适时中耕锄草。 造林可选择春夏两季进行。苗木的规格,2~3年生出圃苗,苗高2米以上,胸径1.5厘米以上。在沙丘和荒山上营建生态林,株行距1米×5米。营造用材林,株行距2米×4米或3米×4米。造林后的抚育管理措施同其他树种相同。幼林期要及时修枝,保持树干通直。 3.分布及适宜栽培范围 白榆在我国北方分布十分广泛,形成了各地的生态类型。可在我省中西部地区广泛栽培。 4.用途 用于沙地和荒山营建生态林,平原区营建防护林及城乡绿化营造绿篱等。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带,营建速生丰产林。与杨、柳、松等树种进行混交造林,可减少病虫危害,促使林木健康生长。白榆木质坚硬,纹理清晰通直,是上好的建筑材料,也是家俱或家庭装修的首选木材。 [详情]

  • 白三叶草坪的建植及其养护发布时间:2011-05-24

     白三叶具有青绿期长、管理粗放、侵占性强、需水量少和观赏效果好等优点,自2003年以来,白三叶在华北油田矿区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逐渐取代了冷季型草坪而成为主要的草坪植物。现将白三叶草坪在华北油田矿区的建植和养护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与生物学习性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又称白车轴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短,侧根发达,多根瘤。茎实心,匍匐无毛,长30~60cm,基部多分枝,茎节处着地生根,并长出新的匍匐茎向四周蔓延,侵占性强。三出复叶,叶柄细长,小叶倒卵形或近倒心脏形,深绿色,先端圆或凹陷,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托叶为椭圆形抱茎。花多数,密集成头状花序,生于叶腋,有较长的总花梗,高出叶面,小花白色或粉红色。荚果细小而长,每荚有种子3~4粒。种子小,心脏形,黄色或棕黄色,千粒重为 0.5~0.7g。白三叶耐干旱、耐寒、耐瘠薄、耐荫蔽、对土壤的要求不严。生长较快,有早青、晚枯的优点。   2 白三叶草坪的建植   白三叶草坪多采用种子直播建植,小面积也可采用无性繁殖。   2.1 土壤PH值的调节   白三叶生长较适宜的PH值为6.0~7.0,而华北油田矿区的土壤为盐碱土,PH值都在8.0左右。因此种植白三叶前首先要对土壤的PH值进行调整,调整土壤的PH值通常采用施有机肥加硫酸亚铁或施有机肥加硫磺粉两种方法。有机肥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缓冲土壤酸碱性的作用,而且有机肥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不宜板结;另外有机肥的肥效可以缓慢释放,使草坪可以较长久地保持青绿。施有机肥的同时施入一定量的硫酸亚铁或硫磺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土壤的PH调到6.0至7.0之间。   2.2 土壤的消毒   为了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地下害虫,在播种前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对土壤进行消毒。常用1%~3%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土壤,用药量为 2kg~3kg/100㎡。施药后不要进行覆盖或翻入土中,要有一段时间的挥发阶段,以免产生药害。为了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在施入有机肥时可掺入呋喃丹等杀虫剂,每吨有机肥中可混入呋喃丹0.25kg。 2.3 翻耕土地、清理杂草、土壤沉降   如果建植地不必换土,在头一年的秋天就要对建植地进行翻耕,翻耕深度在30cm左右。翻耕时要将枯枝烂草等杂物清理干净,特别是将杂草根捡拾干净。翻耕土地的主要目的是清理杂草、将隐藏的病虫害翻到地表面冻死或晒死。如果建植地是换的新土,则需在入冬前粗略地平整土地,然后大水漫灌,进行土壤沉降,较好连续沉降3次。   2.4 施基肥、翻耕、平整、滚压   第二年的春天在种植白三叶前,种植地要施入基肥,基肥一般选用有机肥,如充分腐熟的人、畜粪尿、厩肥等,用量一般1kg/㎡。如果条件允许,施基肥时较好掺入一定量的复合肥,用量为10~15kg/亩。将混有复合肥的有机肥均匀撒到地表以后,进行翻耕,深度为20~25cm。然后进行粗平,使整块种植地基本平坦,没有高低起伏。粗平后较好灌一次透水,灌水既可以为下一步的精细整地打好基础(利于操作、利于找平),又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水量,为种子的发芽提供充足的水分,利于种子发芽。因为白三叶的种子较小,幼苗的生长缓慢,根系入土不深,所以在粗平灌水后待土壤不干不湿时,还要进行精细整地。精细整地时就要把大块土敲碎、低洼处耙平,确保整块地平坦且没有土块。整完地后,为了使十分疏松的表层土更加紧密,以增加毛细管孔隙度,减少水分的蒸发,还要对种植地进行滚压。滚压时可根据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等实际情况选用200kg、500kg或1000kg的镇压器,滚压1~2次,使种植地更加平整,为播种白三叶做好充分准备。   2.5 种子处理   在播种白三叶前要做好统筹安排,一边整地一边进行种子处理,保证整地和种子处理同时完成,使地整好后马上就可以播种,避免播种地水分蒸发,地表变干。播种前要对白三叶的种子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冷水浸种催芽法进行催芽,催芽后种子可提前2~3天出苗,且出苗整齐。冷水浸种催芽法即用种子体积3倍的水浸泡种子,浸泡时间一般为10~12小时。如果浸种是在阳光下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进行,浸种时间则应更短。浸种程度以种子吸水充分、能看到白色的胚根、但胚根又不冲破种皮为宜。  2.6 播种   白三叶多选择春播,一般在4月中旬进行,较好选择阴天无风的天气播种。播种量为10~15g/㎡,播种方式为撒播。由于白三叶的种子较小,为了撒得更加均匀,一般掺入3倍于种子体积的干细沙。撒播时要将种子均匀撒开,较好是沿不同的方向连撒三遍,撒完后检查整块地,看是否有漏播的地方,特别是边角处,如有漏播,立即补播。撒完种后用钢丝耙轻耙表土,深度在1~2cm。也可采用覆土的方法,但覆土工作量大且覆土厚度不易掌握,实际生产中一般不采用该方法。较后进行滚压,然后喷水,喷水时较好能形成雾状,尽量避免冲溅。水量的大小以充分湿润表土(5cm左右),又不见明水为宜。   2.7 前期管理   播种后至苗子基本覆盖地面前,要根据天气情况适时喷水,始终保持表土的湿润,一般每天上午9:00以前喷水一次。白三叶在播种的当年,生长较慢,与杂草的竞争能力不强,所以要注意杂草的拔除。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斑秃的,可用种子进行补播,也可在雨季从较密处移植,移植不但节省种子而且见效快、效果好。   3 白三叶草坪的养护管理   3.1 土肥水管理   白三叶对土肥水的要求不严,管理较为粗放。施肥以磷、钾肥为主,少施氮肥,一般在晚夏和深秋时期进行。在越冬前及春季返绿前必须给与充足的水分,另外在白三叶生长的盛期,如果发现白三叶有成片的萎蔫,这是缺水的标志,要及时补充水分。   3.2 病虫害防治   近几年由于白三叶在华北油田矿区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白三叶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增多,对白三叶的生长发育和观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各种病虫害一定要进行积极地防治。   3.2.1 蚜虫的防治   在4月中、下旬零星发生,至5月上、中旬白三叶的盛花期大量发生,多聚集在花梗及花穗上,在叶上排泄大量的黑色油状蜜露,严重影响白三叶的生长发育和观赏,如果防治不及时还会引起白三叶的枯死。   防治方法:可喷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该防治方法不但防治效果好,而且对环境的污染小。也可喷施800-1000倍的20%甲氰菊脂乳油或1000-1500倍的40%氧化乐果乳油。因华北地区4、5月份天气较为干旱,在进行药剂防治的同时,要注意浇水,及时补偿植物因虫害造成的失水。  3.2.2 蛞蝓的防治   蛞蝓为软体动物,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因而在温室及大棚内较为常见。由于白三叶生长茂盛、叶片密集、遮光效果好,并且地表有较厚的枯草层,到了雨季就提供了既温暖、潮湿又避光的环境,因而近两年蛞蝓在白三叶上大量发生。   蛞蝓一年发生一代,以成体或幼体在白三叶枯草层下的湿土中越冬,次年春天白三叶返绿后开始活动为害,雨季7、8、9月为活动为害的高峰期,10 月底天气转凉后陆续入土越冬。蛞蝓畏光、怕热,所以白天多藏在潮湿背光处,夜间出来活动取食,将白三叶的嫩叶咬成孔洞或缺刻,并在其爬过的地方留下发光的粘液痕迹,不但影响白三叶的生长发育,而且大大降低草坪的观赏效果。   防治方法:①在大雨后蛞蝓爬出绿地时,捕捉杀死;或在蛞蝓的高发期结合绿地浇水,大水漫灌迫使蛞蝓从绿地中爬出将其杀死;②于蛞蝓的活动为害期,喷施灭蛭灵800~1000倍液,或撒施6%密达颗粒剂7~10kg/hm2混合干沙土200kg。③在蛞蝓早晚活动时,用蜗牛敌0.3kg、砂糖 0.1kg、砷酸钙0.3kg、豆饼4kg,加入适量的水,制成毒饵颗粒,撒在草坪中,蛞蝓食后中毒死亡。④夜晚喷施加水70~100倍的氨水,在杀死蛞蝓的同时达到施肥的目的。   3.2.3 菟丝子的防治   菟丝子为寄生性种子植物,属于旋花科、菟丝子属。是一种攀援性草本植物,没有根,其叶片退化为鳞片,没有叶绿素,以其茎蔓缠绕在寄主植物的茎、叶上,不断生出吸器固定并深入茎、叶的细胞内吸取营养,造成寄主植物生长矮小、衰弱,叶片黄化以至枯萎。常见的有中国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两种,寄生于白三叶上的为日本菟丝子。它以种子在土里或随寄主种子过冬,次年5、6月份种子萌发,8月中旬开始开花,秋季种子成熟后落入土中过冬。夏季条件适宜时,一段茎蔓落在植物上或土上也能成活和蔓延为害。   防治方法:若白三叶上普遍发生菟丝子为害,可于7、8月份菟丝子为害时对白三叶进行一次修剪,修剪下来的白三叶随时清除,集中处理,防止菟丝子的扩散和结籽。修剪以后于阴天或傍晚喷施鲁保一号50倍液。若菟丝子在白三叶上局部发生,可用人工打断菟丝子的茎蔓,于阴天或傍晚喷施鲁保一号50倍液。   另外,白三叶上还发生局部发生红蜘蛛、角斑古毒蛾、淡剑袭夜蛾、褐带卷叶蛾及蜗牛等的为害,也要及时进行防治,以免造成大的危害,影响白三叶的生长和观赏效果。(安夏)(记者 佚名) [详情]

  • 蝴蝶兰的组培育苗技术发布时间:2011-08-24

    【繁殖】蝴蝶兰单株性比较强,在栽培过程中很少会产生分株。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繁殖方法是组织培养无性繁殖法,即所谓克隆繁殖。利用蝴蝶兰花梗侧芽、叶片、茎尖等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接种到Kyoto或MS+BA3mg/L的培养基上,可诱导出营养芽或原球茎。将原球茎置于MS+BA1mg/L的培养基中,可进行大量增殖。当原球茎繁殖至一定数量后,置于Kyoto培养基中进行分化培养,这样就可培养出大量的植株。通过克隆繁殖的蝴蝶兰苗生长、开花比较整齐一致,可完全保存母株的花色性状。 蝴蝶兰需经人工授粉才能获得种子,但其种子发育不全,没有胚乳,只有一层极薄的种皮,需经组织培养无菌播种才能获得植株。在蝴蝶兰开花时进行自交或杂交授粉,授粉成功的花朵3—4个月后果荚方便可进行试管无菌播种。由于果荚内种子数量较多,1个果荚便可繁殖出成千上万的植株。因此一般商业上的栽培用种主要采用无菌播种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将发育成熟的蝴蝶兰果荚用75%酒精擦洗干净,用0·1%的HgCl2消毒8—10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吸干。用刀片将果荚内细如粉尘的种子取出,置于Kyoto或MS+BA3mg/L的培养基中,播种15天可见淡绿色的已膨大了的胚,50—60天形成1·5—2毫米的原球茎。然后,转至Kyoto或MS+BA1mg/L的培养基中,50—60天后长成2—3片叶的小苗。再转至Kyoto培养基中,约60天后长成叶片间距6—8厘米的完整小苗。因此,蝴蝶兰从播种至出瓶约需5—6个月。 蝴蝶兰试管苗健壮与否直接影响到出瓶移栽的成活率、生长势和抗病力。健壮的试管苗在瓶内叶片光亮且厚、不徒长、没有黄化叶、根系生长旺盛。将选购到的健壮植株从瓶内移出,分成大小两级,根据植株的大小,在种植过程中选用相应的盆。苗株用湿水苔包根至底叶叶梢为止,小株置入120格穴盘里,大株直接种植在4厘米盆内,再放入30格穴盘中固定。 移植完后,喷洒杀菌和杀虫剂,先置于光线较弱(1000勒克斯以下)的温室(20—25℃),3—4周后将光线提高到正常种植的栽培光度(15000勒克斯)。空气相对湿度不宜低于80%。在此过程中应随时清除病叶,并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时调整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小苗用4厘米盆,4—6个月后长至中苗,换成7厘米盆;3—6个月后长成大苗,再换成11厘米盆,再经4—6个月的栽培,换成15厘米盆,此时可作催花处理作商品花生产。 根据叶色可大致区分植株开什么颜色的花。叶片深绿色的植株,大多数开白色和浅色花系的花;带红褐色的叶片,则大多数开紫红色系的花。叶片较软长、叶片较深绿、叶肉较薄的蝴蝶兰植株,多数要求较阴的生长环境;而叶片较短且圆厚,叶片坚挺多肉的蝴蝶兰,要求光线相对较强。掌握上述特点,对种好蝴蝶兰有一定的帮助。 [详情]

  • 中 国 园 林 史发布时间:2013-04-26

    前 言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较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及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世界各个历史文化交流的阶段中,我国“妙极自然,宛自天开”的自然 式山水园林的理论,以及创作实践的影响所及,不仅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而且对欧洲一些国家的园林艺术创作也都发生过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国园林被誉为世界造园史上的渊源之一。 自唐、宋始,我国的造园技术传入日本、朝鲜等国。明末计成的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流入日本,抄本题名为《夺天工》,至今日本许多园林建筑的题名都还沿用古典汉语。特别是在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把杭州西湖的园林称誉为“世界上较美丽华贵之城”,从而使杭州的园林艺术名扬海外。今天,它更是世界旅游者友心中向往的游览胜地。 在18世纪,中国自然式山水园林由英国著名造园家威廉?康伯介绍到英国,使当时的英国一度出现了“自然热”。清初英国传教士李明所著《中国现势新志》一书,对我国园林艺术也有所介绍。后来英国人钱伯斯到广州,看了我国的园林艺术,回英国后著《东方园林论述》。由于人们对中国园林艺术的逐步了解,英国造园家开始对规则式园林布局原则感到单调无变化。从而,东方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随之发展。如1730年在伦敦郊外所建的植物园,即今天的英国皇家植物园,其设计意境除模仿中国园林的自然式布局外,还大量采用了中国式的宝塔和桥等园林建筑的艺术形式。 在法国不仅出现“英华园庭”一词,而且仅巴黎一地,就建有中国式风景园林约二十处。从此以后,中国的园林艺术在欧洲广为传播。 我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艺术,为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理论和创作实践经验。 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的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特别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建设势必要充分反映劳动人民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为使人们有优美的休养、休息以及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就必然要进行园林建设。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的开发与建设也将随之兴旺发达起来,自然风景资源的开发也必将加快步伐。如何借鉴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经驮造就要进行总线吸取其精电为我们今天的新型园林建设服务。较好章 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一、概述 我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 在人类的生产能力很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很弱时,即只有依靠群体的力量才能获得生活资料的原始社会,是谈不到造园活动的。《礼记?札记》:“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即便是到了久、新石器时代的繁荣时期,有了典型的村落,如西安半坡村,锄耕农业和家畜饲养已出现,用手制的形态和花纹都很精致的彩陶,有些陶器上还刻有类似文字的符号。但该时期的劳动生产率还是十分低下,也只能提供极其微小的多余东西。 只有当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后,由于生产的增长,交换的扩大,奴隶主的财富不断增加,从而他们的思想和趣味也随之起了变化。这时,既有奴隶经济基础的剩余生活资料可供奴隶主使用,又有可供他们驱使的劳动力,这就为满足他们要过奢侈享乐生活所需的园林的建造活动提供了条件。如在我国古代较好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农业和手工业都有相当的发展,那时已有青铜器,有锛、凿、刀、锥、戈等工具,为营造活动提供了技术上的条件。因此,在夏朝已经出现了宫殿建筑。 商朝的甲骨文是商代文化的巨大成就,文字构造以象形为主,现已认识的字约有两千个。商代已有立法,有相当的天文知识,雕刻艺术也很发达。从商朝的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情况看,已具备了造园活动的基础。而甲骨文中又有园、圃、囿等字的出现,也就引起了园林的营造活动和较初形式到底是开始于商朝还是周朝,以及较初形式是园、圃,还是囿的讨论。 从有关记载,如《周礼》的:“园圃树果瓜,时敛而收之”;《说文》的:“囿,养禽兽也”;《周礼地官》的:“囿人,……掌囿游之兽禁,牧百兽”等等中,说明囿的作用主要是放牧百兽,以供狩猎游乐。在园、圃、囿三种形式中,囿具备了园林活动的内容,特别是从商到了周代,就有周文王的“灵囿”。据《孟子》记载:“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其中养有兽、鱼、鸟等,不仅供狩猎,同时也是周文王欣赏自然之美,满足他的审美享受的场所。可以说,囿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种较初形式。 到了封建社会的秦代,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在建立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统一的大国后,连续不断的营建宫、苑,大小不下三百处,其中较为有名的应推上林苑中的阿房宫,周围三百里,内有离宫七十所,“离宫别馆,弥山跨谷”。可以想见,规模是多么宏伟。 在终南山顶上建阙,在当时来说已算是一种高大的建筑物了。山本静,水流则动。当时人们已经懂得了这其中的道理,把樊川的水引来作池,苑中还有涌泉、瀑布,以及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规模相当壮观。 汉代,所建宫苑以未央宫、建章宫、长乐宫规模为较大。汉武帝在秦上林宛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苑中有宫,宫中有苑,在苑中分区养动物,栽培各地的名果奇树多达三千余种,不论是其内容和规模都是相当可观的。 从三国到隋朝统一中国的四百六十多年中,由于战乱较多,在没落、无为、循世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影响之下,宫苑建筑之风盛行,又因当时建筑技术与材料已相当发达,建筑装饰中色彩丰富以及优美的纹样图案等,都为造园活动提供了技术与艺术的条件。 这一时期有影响的苑室,如三国时代曹操所建的铜雀台,台是建在南北五里,东西七里的郓城(今河南临漳),规模虽不算太大,规划却相当合理,说明当时的城市规划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就台本身来说,已经不是一般的建筑,出现了五层楼阁,可以说它是当时的高层建筑了。在台与台之间设有可以放置或卸下的阁道(类似浮桥),而且是用机械设备开动,足以说明当时工程技术的进步。 在三国魏晋时期,产生了许多擅长山水画的名手。他们善于画山峰、泉、丘、壑、岩等。为此,在山水画的出现和发展的基础上,由画家所提供的构图、色彩、层次和美好的意境往往成为造园艺术的借鉴。 这时文人士大夫更是以玄谈隐世,寄情山水,以隐退为其高尚,更有的文人画家以风雅自居。因此,该时期的造园活动将所谓“诗情画意”,也运用到园林艺术之中来了,为隋唐的山水园林艺术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还“以五色石起景阳山于芳林苑,树松竹草木、捕禽兽以充其中”。吴国的孙皓在建业(今南京)“大开苑圃,起土山楼观,功役之费以万计”。晋武帝司马炎重修“香林苑”,并改名为“华林苑”。 在以园林优美闻名于世的苏州,据记载在春秋、秦汉和三国时代,统治者已开始利用这里明山秀水的自然条件,兴建花园,寻欢作乐。东晋顾辟疆在苏州所建辟疆国,应当是这个时期江南较早的私家园林了。 南朝,梁武帝的“芳林苑”,“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他广建佛寺,自己三次舍身同泰寺,以麻痹人民。北朝,在盛乐(今蒙古和林格尔县)建“鹿苑”,引附近武川之水拄入苑内,广九十里,成为历史上结合蒙古自然条件所建的重要的园林。 隋杨帝时更是大造宫苑,所建离宫别馆四十余所。杨广所建的宫苑以洛阳较宏伟的西苑而著称,据《隋书》记载:“西苑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络山上,海北有渠,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华丽”,为供游玩的龙舟及其它船只数万艘,由此可以看出游园活动的规模之大。苑内有周长十余里的人工海,海中有百余尺高的三座海上神山造景,山水之胜和极多的殿堂楼观、动植物等。这种极尽豪华的园林艺术,在开池筑山,模仿自然,聚石引水,植林开涧等有若自然的造园手法,为以后的自然式造园活动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唐代,这是继秦汉以后我国历史上的极盛时期。此时期的造园活动和所建宫苑的壮丽,比以前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在长安建有宫苑结合的“南内苑”、“东内苑”、“芙蓉苑”及骊山的“华清宫”等。著名的“华清宫”至今仍保留有唐代园林艺术风格,是极为珍贵的了。 在宋代,有著名的汴京“寿山艮岳”(今开封),周围十余里,规模大、景点多,其造园手法也比过去大有提高。 明朝,在北京建有“西苑”等。清代更有占地8400多亩的热河“避暑山庄”,以及与世界文化历史上著名的古迹、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相比拟的“圆明园”等。 如今,若把我国园林艺术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划分阶段的话,大致可分为:商朝产生了园林的雏形?囿;秦汉由囿发展到苑;唐宋由苑到园;明清则为我国古典园林的极盛时期。 二、园林的较初形式??商朝的囿 在古代,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一个脱离生产劳动的特殊阶层出现以后,经济基础以及技术、材料达到一定的水平,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等开始达到比较发达的阶段,这时才有可能兴建和从事于以游乐休息为主的园林建筑。 大约在公元前16~11世纪,在商朝奴隶社会里,以商王为首的贵族都是大奴隶主,从事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广大劳动者,都是奴隶(农业奴隶叫“众”或“众人”,家内奴隶叫妾、奚、仆等);在战争今俘虏来的异族人也都留作奴隶。 当时商朝国势强大,经济也发展较快。文化上不仅发明了有以象形为主的文字,还有会意、形声、假借等字。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有了园、圃、囿等字,而从它们的活动内容可以看出囿较具有园林的性质。 在商朝末年和周朝初期,不但“帝王”有囿,等而下之的奴隶主也有囿,只不过在规模大小上有所区别。在商朝奴隶社会里,奴隶主盛行狩猎取乐,如殷朝的“帝王”为了游猎和牧畜,专门种植刍秣和圈养动物,并有专人经营管理。《史记》中就记载了殷纣王“原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奇物……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乐戏于沙丘”。 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商朝的囿,多是借助于天然景色,让自然环境中的草木鸟兽及猎取来的各种动物滋生繁育,加以人工挖池筑台,掘沼养鱼。范围宽广,工程浩大,一般都是方圆几十里,或上百里,供仅隶主在其中游憨、礼仪等活动,已成为奴隶主娱乐和欣赏的一种精神享受。在囿的娱乐活动中不只是供狩猎,同时也是欣赏自然界动物活动的一种审美场所。 商朝社会已有了奴隶私有制的社会关系,并以农业生产占主要地位,狩猎已不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为了重温过去的生活方式,为了得到再经历一次的享受,转而成为专门供脱离生产活动的奴隶主娱乐和享受。 所以说,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周开始的,囿是园林的较初形式,而且这种园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即使到了清朝也还未脱离开。如避暑山庄,从康熙到乾隆,都还经常在避暑山庄内举行骑马射箭等礼仪、游憩活动。三、春秋战国的囿苑与文化 春秋、战国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个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 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等万事万物做出解释,并提出各自的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史称参加争鸣的各派为“诸子百家”,其中主要的有儒、道、墨、法、杂家等。 孔丘是儒家的创始人,相传曾删定六经(诗、书、易、礼、春秋、乐)为儒家的教材,他的主要言论汇集在《论语》一书中。儒家还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为孟轲,一为荀况。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墨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李悝、商鞅、韩非。 春秋、战国时期的绘画也有相当发展,有壁画、帛画、版画等,主要绘人物、鸟、兽、云、龙和神仙等等。 由于春秋、战国文化、艺术比较发达,表现在建筑上也有很大的进步,如宫室建筑下有台基、梁柱上面都有装饰,墙壁上也有了壁画,砖瓦的表面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和浮雕图画。如《诗经》中对当时宫殿形式的描述是“如?斯飞”,这说明我国古典建筑屋顶造型上出檐伸张和屋角起翘,在春秋战国,甚至是周期已经有了。 据《述异记》上记载:“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三年乃成,周旋诘屈、横豆五里,祟馆土木,弹耗人力,宫妓数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作长夜之饮”。“吴王于宫中作海灵馆、馆娃阁、铜构玉槛,宫楹槛,珠玉饰之”,可以看出当时的宫室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也非常华丽。 另据记栽,吴王夫差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在嘉兴)。记载中说:“穿沿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时造园活动用人工池沼,构置园林建筑和配置花木等手法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上古朴素的囿的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详情]

  • 路灯会发电 福建首次点亮LED太阳能景观灯发布时间:2011-07-21

    不用接入电源,也没有钨丝,凭着一块太阳能板、一组LED灯珠,外加一块蓄能电池和一个智能控制器。8月20日晚上,这种神奇的LED(半导体照明)太阳能景观灯,将厦门市杏林宁宝花园的小区中庭照得雪亮。据了解,这是LED太阳能景观灯首次在福建省点亮。 该产品由厦门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企业苏米特电子(厦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目前已申请了国家专利。这种LED太阳能景观灯与普通路灯不同。它的顶部有块近0.4米长、0.3米宽的太阳能硅晶板,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底座的蓄能电池里供晚上照明。晴天只需三四个小时,电池就能蓄满;如果阴天,则需要8-10小时。根据设计,蓄能电池储满后可使用10个晚上左右。这种路灯使用的是全自动智能光控开关,光线黯淡时就会自动亮灯。 据该公司总经理杨青山介绍,一盏LED太阳能景观灯售价3000元左右,比传统的路灯贵了30%以上,现在还处于市场推广阶段。但由于有高效节能的优点,公司对其前景非常看好。 据了解,苏米特公司已经在江西井冈山、四川成都、新疆乌鲁木齐等城市建设了LED太阳能路灯和LED电网路灯的样板工程。此次在厦门市杏林宁宝花园,将安装27盏LED太阳能景观灯。图为,LED太阳能景观灯在白天是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工作人员对景观灯进行调试到较佳状态夜幕逐渐降临时,LED太阳能景观灯 (记者 许汉胜 徐福兴 林明东) [详情]

1/1 记录数:5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