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王卫国

主营:捆扎绳;PP捆扎绳;PP捆扎球;麻绳;钢绳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全部供应
  • 半岛园林苗木大量供应珙桐种子、种芽、青钱柳、种苗
    半岛园林苗木大量供应珙桐种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学名:珙桐拉丁学名:DavidiainvolucrataBaill.别称:水梨子,鸽子树,鸽子花树二名法:DavidiainvolucrataBail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茱萸目伞形目Umbelliflorae科:珙桐科族:珙桐族属:珙桐属种:珙桐分布区域:中国中部湖北省和周围地区系统:恩格勒系统(1964)目录植物属性植物概述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同生植物人工栽培生物特性繁殖方式栽植技术应用价值文物价值考古价值景观美化文化传承民间传说植物礼品展开植物属性植物概述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同生植物人工栽培生物特性繁殖方式栽植技术应用价值文物价值考古价值景观美化文化传承民间传说植物礼品展开 编辑本段植物属性植物概述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属于被子植物。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形态特征 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珙桐的花紫红色,由多数雄花与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宛如一个长着“眼睛”和“嘴巴”的鸽子脑袋,花序基部两片大而洁白的总苞,则像是白鸽的一对翅膀,黄绿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珙桐花开时,张张白色的总苞在绿叶中浮动,犹如千万只白鸽栖息在树梢枝头,振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因此称为“鸽子树”。珙桐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呈不规则薄片脱落。单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纸质,宽卵形或近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粗锯齿,叶柄长4~5厘米,花杂性,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2片白色总苞,纸质,椭圆状卵形,长8~15厘米,中部以下有锯齿,核果紫绿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生长习性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地理分布在我国,珙桐分布很广。正如其名字一样,“珙桐之乡”的珙县王家镇分布着全国数量众多的珙桐。其它分布于陕西东南部镇坪、岚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顺,贵州东北部至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四川东部巫山,北部平武、青川,西部至南部汶川、灌县、彭县、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筠连,重庆南部南川,云南东北部巧家、绥江、永善、大关、彝良、威信、镇雄、昭通,广东省怀集县诗洞镇六 珙桐龙的深山野岭里等地。常混生于海拔1250~2200米的阔叶林中,偶有小片纯林。近年在四川省荥经县,也发现了数量巨大的珙桐林,达10万亩之多。在桑植县天平山海拔700米处,还发现了上千亩的珙桐纯林,是目前发现的珙桐较集中的地方。自从1869年珙桐在四川穆坪被发现以后,珙桐先后为各国所引种,以致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名贵观赏树种。珙桐是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甫作为西方人首次发现并命拉丁种名,大卫神甫也是为麋鹿命拉丁种名的人。1904年珙桐被引入欧洲和北美洲,成为有名的观赏树[1]。在国内珙桐也逐渐被引种到做为观赏植物。北京植物园栽培的珙桐[2],能正常开花。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大陆地区陆地栽培的较北位置。[3]2008年4月,四川省荥经县龙苍沟乡会同该县宣传部、雅安电视台、荥经电视台在对龙苍沟乡旅游资源进行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近10万亩珙桐群落,该消息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后经国内从事珙桐研究的权威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院长包满珠,湖北民族学院生科院罗世家教授在专程到现场实地考察后称,密集程度如此之高、面积如此之大的成片野生珙桐树,在国内尚属罕见。[3]同生植物 珙桐同生植物有扁刺锥CastanopsisplatyacanthaRehdetWils.、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峨眉黄肉楠Actinodaphneomeiensis(Liou)Allen.、粗穗柯Lithocarpuselegans(Bl.)Soepadmo.、包槲柯L.cleistocarpusRehdetWils.、巴东栎QuercusenglerianaSeem.、香港大头茶Gordoniaaxillaris(RoxbetKer.)Dietr.、天师栗AesculuswilsoniiRehd.、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黑毛四照花Dendrobenthamiamelanotricha(Pojark.)Fang等。编辑本段人工栽培生物特性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4]白色的大苞片似鸽子的翅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花盛时,似满树白鸽展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生长环境珙桐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 珙桐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珙桐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北缘,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及长江中游的中山地带。从地貌上看,多为丘陵,中山和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它们在水平及垂直分布上幅度较大,因此分布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珙桐分布区的气候为凉爽湿润型,湿潮多雨,夏凉冬季较温和,年平均气温8.9~15℃,1月平均气温0.43~3.60℃,7月平均气温18.4~22.5℃,年降水量600~2600.9mm,大于10℃活动积温2897.0~5153.3℃。珙桐分布区的土壤多为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pH在4.5~6.0,土层较厚,多为含有大量砾石碎片的坡积物,基岩为沙岩、板岩和页岩。珙桐多分布在深切割的山间溪沟两侧,山坡沟谷地段,山势非常陡峻,坡度约在30°以上。 珙桐可用播种、扦插及压条繁殖。播种于10月采收新鲜果实,层积处理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或石灰,随即播在3~5cm深的沟内。[5]幼苗阶段需搭棚庇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宜用嫩枝作插穗,于5~7月进行。高压可于春季在一年生健壮枝条的基部进行。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起苗时不可伤根皮和顶芽,对这长侧根、侧枝可以适当修剪,栽植时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展,并灌足定根水。繁殖方式播种一、种子采集时间与处理 珙桐林珙桐与光叶珙桐4月上旬开,花期40多天,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即可采收到成熟的果实。果实呈椭圆状或矩状卵形。果皮肉质,表面呈紫褐色,上有深灰色众多圆形斑点。果核呈橄榄状长椭圆形,色如核桃壳,上有纵棱,内有种子5~7粒。在林中自然掉落的果实自行萌发的极少。要想人工繁殖珙桐与光叶珙桐则首先必须对果实进行破碎处理,方法有以下3种:1.将收集到的果实倒在碓窝中,如捣米一样,用木棰反复敲打,并注意用力适度。如用力太小,果皮不能完全脱离,而用力太猛,又会捣碎种子。将捣碎的果实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2.将成熟的果实直接堆放在阴暗潮湿的露地,任其自然冷冻,促进生理转化,使果肉烂掉,果核壳冻脆。堆置3个月的平均气温为6.9℃时,种子发芽率为92.6%,而平均气温为-2.5℃时则发芽率可高达98%以上。3.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将成熟的果实倒入有盖的粪便桶,桶中注满新鲜人尿,全部淹没果实。经6至7周,果肉及果核壳全部腐烂后再倒入竹筐内,用清水冲洗,将种子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此法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广泛采用,出苗率均在95%以上。二、播种方法 珙桐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土壤pH值要求不严,即使含盐量0.15%的土壤,珙桐树苗亦能生长发育。播种要用代森锌、多菌灵、托布津、福尔马林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并深翻。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10~15厘米,宽5~8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0~15厘米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三、幼苗管理珙桐种子破壳萌芽时不耐水湿,刚出土的幼苗若长时间在阴湿环境中,则根、茎、叶易腐烂,且死亡率高。排水良好的坡地作为苗床出苗率高。因此,种子萌发至出现真叶前应注意土壤不能太湿。如遇长时间阴雨天气,除注意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外,还要喷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500倍液的代森锌。一般情况下,珙桐种子在月平均气温0.56℃,旬平均气温-0.43℃时开始萌动。月平均气温达到2.3℃,旬平均气温为3.5℃时幼苗即开始出土。但刚出土的幼苗不耐低温,如遇寒潮,应当预先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即可施一次0.5%至1%的复合液肥或低浓度人粪尿液壮苗,同时除净田间杂草。当年幼苗即可长到30~50厘米高,第二年一般可长到120~150厘米。幼苗长到30厘米以上,地径粗达0.4厘米时就可出圃移栽定植。移苗时间宜选在落叶后或翌春萌芽前,注意起苗时勿碰伤根皮和顶芽。对过于细长的侧根和侧枝可进行适当回缩修剪。珙桐根系发达,移植时栽植穴要求穴大底平,必须苗正根展。回填土要分层捣实,根茎培土应比原土位高出15~20厘米。移栽完毕要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接。小苗移栽成片定植,应架设遮阳棚,使小苗安全过夏。珙桐喜凉爽湿润气候环境,较好是与其他阔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混栽。无性繁殖扦插育苗用一年生枝条做插穗, 珙桐长15~20厘米,直径0.3厘米以上,每个插穗上至少要有2个节间、2个芽,切口平滑不伤皮。3月上旬,在土壤刚化冻、芽萌动前扦插。插前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使土壤疏松、水分充足。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以直插为主,插条深度因环境条件而异。过深土壤氧气不足,不利于插穗生根;过浅枝条外露多,蒸发量大,插穗易失水干枯。如在扦插时气候寒冷而干燥,插后上端应适当覆土;在温暖、湿润条件下,上面较好个芽子微露地表即可。由于枝条有极性现象,扦插时,切勿倒插。插后要踏实,使插穗和土壤密接,严防插穗下端蹬空,插后立印灌透水。插穗成活后,要适时灌溉、松土、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扦插育苗成苗率在60%左右。扦插前若用ABT生根粉对插穗进行处理,成苗率可提高10%~20%。嫁接 珙桐珙桐嫁接宜选用2~3年生的实生苗做砧木。在穗条的选择上,较好选取开花树的树冠外围、向阳、无病虫害、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在落叶后采集,较迟在枝条萌发前2~3周采集。嫁接的方法主要采取枝接和T字形芽接两种办法,枝接在砧木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T字形芽接一般在7~9月树木生长旺盛季节进行。T字形芽接法适合粗壮的砧木。栽植技术珙桐属珙桐科、珙桐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活化石之一。现在自然野生的珙桐都长在深山中,国内引种还不甚普遍,本文对珙桐的引种栽培作了初步的介绍。一、引种栽培地区概况引种栽培地在江苏宜兴,属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属典型的黄棕壤,ph值6.5左右。引种地夏季高温炎热,且伴有伏旱,空气湿度较低,同时地下水位高,土壤排水性能较差,这些都是珙桐引种栽培的不利因素。 珙桐二、引种栽培技术从生长势的对照可以看出,珙桐苗喜阴湿环境生长。1.抗逆性和适应性引种的小苗,在全日照露地栽培时,当连续五天气温高达39℃时,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导致叶片枯焦占40%,在遮阳、灌水等栽培管理条件下,网内气温连续9天高达42℃。此时,全天抗旱降温,苗木安然度过,但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这说明珙桐是抗旱性差的植物,它的叶片忍耐脱水及抗高温能力差。通过三年多的栽培发现连续出现数天零下6~7℃低温,苗木未受冻害,证明威胁珙桐成活的关键在于三伏天高温而不是低温。对ph值的适应性:珙桐的土壤适应性较强,黄壤或黄棕壤,棕壤及红黄壤均能适应。笔者曾在宜兴和桥地区黑色粘土中(ph值6.5~7)试种,尚能成活生长,但与红壤土三年生长期比较,相差一年生长期。说明珙桐喜棕壤及红黄壤土。2.病虫害在引种栽培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几种病虫害,危害期主要集中在5~9月。蜗牛危害叶、芽,可施用灭旱螺毒杀和人工去除方法;金龟子危害叶片,可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喷杀。危害珙桐的主要问题不是虫害,而是病害。引种的第二年植株开始发生茎腐病,病株蔓延和死亡速度较快。在用多菌灵1:20拌土撒施,用托布津粉剂800倍液喷洒,并坚持用402抗菌剂涂树干,每七天一次连续刷八次之后,病情基本被控制。进入11月中旬,每隔七天在树干上涂刷托布津或百菌清药液一次,连刷3~4次,防止在越冬前病菌侵入树干,并且在土壤中播施一次硫酸亚铁,进行土壤越冬前消毒。三、结论向季风区引种,如何使珙桐渡过高温炎热且有伏旱的夏季是成功的关键。在引种时对引种对象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应先有基本了解,再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设法在小环境内减弱日照强度,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以度过三伏天。 珙桐又叫鸽子花[6]在栽培试验过程中,笔者观察发现经历过夏季高温考验的苗木,随着苗龄的增长能逐渐提高其适应能力。经过三年的驯化和观察,可以说引种地已基本具备了珙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由于引种才四年,只能说基本适应引种地生长,但如何使它生长得更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观察。园林应用方面,应根据适树、适地原则。首先在公园绿地、机关学校,风景区选择小环境小片种植,并与乡土树种配植,除在栽培过程中采取驯化技术措施外,还应提高湿度并减低光照强度。能做到以上要求基本上就能使珙桐适应低海拔地区生长。编辑本段应用价值文物价值濒危类别:稀有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又是制作细木雕刻、名贵家具的优质 珙桐木材,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为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破坏及挖掘野生苗栽植,目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益缩小,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的危险。保护措施有的分布区虽已建自然保护区,但无严格保护措施,在其它分布区也应设置保护点,应制定具体的保护管理措施,积极开展引种栽培和繁殖试验,进行人工造林,扩大其分布区。考古价值鸽子花学名珙桐,为落叶大乔木,第四纪冰川孑遗树种。中国特有。分布于珙桐(5张)腰子寨、天子山和琵琵界的山坡或谷地、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珙桐湾、八大公山等地。5~6月开花。花序圆似鸟头,苞片洁白硕大如翅,宛如展翅欲飞的白鸽。1869年以来引种到英、美、荷、瑞(士)、日、俄等国,被誉为“中国鸽子树”。珙桐树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和平使者”,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树较初由法国的神父戴维斯于1869年在四川穆坪发现,并采种移植到法国。在以后的近一个多世纪里,全世界广泛引种,大量栽植,成为世界十大观赏植物之一。1954年,周恩来总理赴瑞士的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游览苏黎世时,听导游员津津有味地谈起珙桐树的来历,不禁大吃一惊。问身边的没有一个知道。回国后立即指示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研究、栽植。珙桐树只在湖北利川、神农架、四川万县、贵州的梵净山、湖南的武陵源、天门山等地有少量的分布。张家界市对面天门山绝顶分布着一个珙树群落,有一百多株,实属罕见。景观美化珙桐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编辑本段文化传承民间传说 珙桐树珙桐,春末夏初开花,从初开到凋谢色彩多变,一树之花,次第开放,异彩纷呈,人们称赞它为“一树奇花”。关于它,有这样一段佳话。在很久很久以前,传说有位君主,只有一位独生女儿,名叫“白鸽公主”,爱如掌上明珠。这位公主品味出奇,不爱金银珠玉,也不嫁王侯公卿,却十分爱好骑射,追求一种男子汉的气概。一天,公主在森林中打猎,被一条狠毒的蟒蛇死死缠住。正在危急关头,一位名叫珙桐的青年猎手,用刀斩断蟒蛇,夺回公主的性命。公主十分敬慕青年猎手的机智和勇敢。二人一见钟情,山盟海誓,公主取下头上的玉钗,从中间割断,彼此各执一半,作为信物。 珙桐公主回宫后,将来龙去脉告之父王,并恳请父王将自己许配给珙桐。不料此事遭到父王的坚决反对,他连夜派遣侍卫将珙桐射死在深山老林。白鸽公主知道后,哭得死去活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卸去豪华的宫妆,穿上洁白的衣裙,踉踉跄跄的逃出了高墙紧闭的后宫,来到珙桐遇难的地方,放声大哭起来。一直哭得泪珠成血,染红了洁白的素装。忽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一棵小树破土而出,恰象竖立着的半截玉钗,转瞬间,长成了参天大树。公主情不自禁地伸开双臂扑向大树。霎时间,大雨停了,雷声息了,哭声也听不见了,只见数不尽的洁白的花朵挂满了大树的枝头,花朵的形状宛如活泼可爱的小白鸽,清香美丽,让人不能不想起白鸽公主与青年珙桐凄美的爱情故事。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树称作珙桐,以纪念这对忠贞不渝的情人。关于鸽子树,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汉代王昭君,为了胡汉和好,毅然出塞与呼韩邪单于结为夫妇。她在异地日夜怀念故乡,就让白鸽为她传书送信。白鸽穿云破雾飞向王昭君的故乡——湖北秭归。千万只送信的鸽子,栖息在树上,化作洁白的花朵,成了鸽子树。植物礼品赠送台湾 珙桐17棵珙桐树苗2008年12月23日与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一起,搭乘台湾长荣航空公司的专机飞往台湾。珙桐树代表四川同胞重建家园的信心,是两岸人民相互扶持的见证。珙桐是第四纪冰川南移时幸存的“遗老”,作为中国特有的树种,有“植物活化石”、“绿色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濒危保护野生植物。每到春末夏初,珙桐树含芳吐艳,其白色的花形如飞鸽展翅,整树犹如群鸽栖息,被称为“鸽子树”,寓意“和平友好”。赠台珙桐树来自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的禹里乡禹穴沟珙桐苗圃。北川县林业局副局长任继红表示:“虽然台湾和北川的气候有些不同,但在专家的照顾下,相信珙桐能在台湾顺利成长,开花结果。”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珙桐(5张)鸽子花植物形态...(6张)珙桐精选图片(2张)珙桐(11张)珙桐(5张)词条图片(16张)参考资料1. 海德堡大学植物园栽培的珙桐.2. 北京植物园栽培的珙桐. 

    2019-03-10 电议
  • 鸽子树珙桐种子--沙藏种子、新种子尽在半岛园林苗木
    鸽子树珙桐种子--沙藏种子、

    编辑本段词目简介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属于被子植物。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珙桐的花紫红色,由多数雄花与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宛如一个长着“眼睛”和“嘴巴”的鸽子脑袋,花序基部两片大而洁白的总苞,则像是白鸽的一对翅膀,黄绿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珙桐花开时,张张白色的总苞在绿叶中浮动,犹如千万只白鸽栖息在树梢枝头,振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因此称为“鸽子树”。 珙桐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呈不规则薄片脱落。单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纸质,宽卵形或近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粗锯齿,叶柄长4~5厘米,花杂性,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2片白色总苞,纸质,椭圆状卵形,长8~15厘米,中部以下有锯齿,核果紫绿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珙桐在我国,珙桐分布很广。正如其名字一样,“珙桐之乡”的珙县王家镇分布着全国数量众多的珙桐。其它分布于陕西东南部镇坪、岚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顺,贵州东北部至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四川东部巫山,北部平武、青川,西部至南部汶川、灌县、彭县、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筠连,重庆南部南川,云南东北部巧家、绥江、永善、大关、彝良、威信、镇雄、昭通,广东省怀集县诗洞镇六龙的深山野岭里等地。常混生于海拔1250~2200米的阔叶林中,偶有小片纯林。近年在四川省荥经县,也发现了数量巨大的珙桐林,达10万亩之多。在桑植县天平山海拔700米处,还发现了上千亩的珙桐纯林,是目前发现的珙桐较集中的地方。自从1869年珙桐在四川穆坪被发现以后,珙桐先后为各国所引种,以致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名贵观赏树种。珙桐是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甫作为西方人首次发现并命拉丁种名,大卫神甫也是为麋鹿命拉丁种名的人。1904年珙桐被引入欧洲和北美洲,成为有名的观赏树[1]。在国内珙桐也逐渐被引种到做为观赏植物。北京植物园栽培的珙桐[2],能正常开花。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大陆地区陆地栽培的较北位置。[3] 2008年4月,四川省荥经县龙苍沟乡会同该县宣传部、雅安电视台、荥经电视台在对龙苍沟乡旅游资源进行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近10万亩珙桐群落,该消息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后经国内从事珙桐研究的权威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院长包满珠,湖北民族学院生科院罗世家教授在专程到现场实地考察后称,密集程度如此之高、面积如此之大的成片野生珙桐树,在国内尚属罕见。[3] 编辑本段生物习性生长环境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形状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4]白色的大苞片似鸽子的翅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花盛时,似满树白鸽展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 编辑本段生长环境珙桐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  珙桐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 珙桐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北缘,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及长江中游的中山地带。从地貌上看,多为丘陵,中山和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它们在水平及垂直分布上幅度较大,因此分布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 珙桐分布区的气候为凉爽湿润型,湿潮多雨,夏凉冬季较温和,年平均气温8.9~15℃,1月平均气温0.43~3.60℃,7月平均气温18.4~22.5℃,年降水量600~2600.9mm,大于10℃活动积温2897.0~5153.3℃。 珙桐分布区的土壤多为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pH在4.5~6.0,土层较厚,多为含有大量砾石碎片的坡积物,基岩为沙岩、板岩和页岩。珙桐多分布在深切割的山间溪沟两侧,山坡沟谷地段,山势非常陡峻,坡度约在30°以上。 编辑本段同生植物  珙桐同生植物有扁刺锥CastanopsisplatyacanthaRehdetWils.、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峨眉黄肉楠Actinodaphneomeiensis(Liou)Allen.、粗穗柯Lithocarpuselegans(Bl.)Soepadmo.、包槲柯L.cleistocarpusRehdetWils.、巴东栎QuercusenglerianaSeem.、香港大头茶Gordoniaaxillaris(RoxbetKer.)Dietr.、天师栗AesculuswilsoniiRehd.、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黑毛四照花Dendrobenthamiamelanotricha(Pojark.)Fang等。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珙桐可用播种、扦插及压条繁殖。播种于10月采收新鲜果实,层积处理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或石灰,随即播在3~5cm深的沟内。[5] 幼苗阶段需搭棚庇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宜用嫩枝作插穗,于5~7月进行。高压可于春季在一年生健壮枝条的基部进行。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起苗时不可伤根皮和顶芽,对这长侧根、侧枝可以适当修剪,栽植时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展,并灌足定根水。播种一、种子采集时间与处理   珙桐林珙桐与光叶珙桐4月上旬开,花期40多天,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即可采收到成熟的果实。果实呈椭圆状或矩状卵形。果皮肉质,表面呈紫褐色,上有深灰色众多圆形斑点。果核呈橄榄状长椭圆形,色如核桃壳,上有纵棱,内有种子5~7粒。在林中自然掉落的果实自行萌发的极少。要想人工繁殖珙桐与光叶珙桐则首先必须对果实进行破碎处理,方法有以下3种: 1.将收集到的果实倒在碓窝中,如捣米一样,用木棰反复敲打,并注意用力适度。如用力太小,果皮不能完全脱离,而用力太猛,又会捣碎种子。将捣碎的果实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 2.将成熟的果实直接堆放在阴暗潮湿的露地,任其自然冷冻,促进生理转化,使果肉烂掉,果核壳冻脆。堆置3个月的平均气温为6.9℃时,种子发芽率为92.6%,而平均气温为-2.5℃时则发芽率可高达98%以上。 3.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将成熟的果实倒入有盖的粪便桶,桶中注满新鲜人尿,全部淹没果实。经6至7周,果肉及果核壳全部腐烂后再倒入竹筐内,用清水冲洗,将种子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此法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广泛采用,出苗率均在95%以上。 二、播种方法   珙桐 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土壤pH值要求不严,即使含盐量0.15%的土壤,珙桐树苗亦能生长发育。播种要用代森锌、多菌灵、托布津、福尔马林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并深翻。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10~15厘米,宽5~8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0~15厘米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 三、幼苗管理 珙桐种子破壳萌芽时不耐水湿,刚出土的幼苗若长时间在阴湿环境中,则根、茎、叶易腐烂,且死亡率高。排水良好的坡地作为苗床出苗率高。因此,种子萌发至出现真叶前应注意土壤不能太湿。如遇长时间阴雨天气,除注意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外,还要喷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500倍液的代森锌。一般情况下,珙桐种子在月平均气温0.56℃,旬平均气温-0.43℃时开始萌动。月平均气温达到2.3℃,旬平均气温为3.5℃时幼苗即开始出土。但刚出土的幼苗不耐低温,如遇寒潮,应当预先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即可施一次0.5%至1%的复合液肥或低浓度人粪尿液壮苗,同时除净田间杂草。当年幼苗即可长到30~50厘米高,第二年一般可长到120~150厘米。幼苗长到30厘米以上,地径粗达0.4厘米时就可出圃移栽定植。移苗时间宜选在落叶后或翌春萌芽前,注意起苗时勿碰伤根皮和顶芽。对过于细长的侧根和侧枝可进行适当回缩修剪。珙桐根系发达,移植时栽植穴要求穴大底平,必须苗正根展。回填土要分层捣实,根茎培土应比原土位高出15~20厘米。移栽完毕要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接。小苗移栽成片定植,应架设遮阳棚,使小苗安全过夏。珙桐喜凉爽湿润气候环境,较好是与其他阔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混栽。要点可用播种、扦插及压条繁殖。播种于10月采收新鲜果实,层积处理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或石灰,随即播在3~5cm深的沟内。幼苗阶段需搭棚庇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宜用嫩枝作插穗,于5~7月进行。高压可于春季在一年生健壮枝条的基部进行。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起苗时不可伤根皮和顶芽,对这长侧根、侧枝可以适当修剪,栽植时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展,并灌足定根水。 编辑本段无性繁殖扦插育苗用一年生枝条做插穗,  珙桐长15~20厘米,直径0.3厘米以上,每个插穗上至少要有2个节间、2个芽,切口平滑不伤皮。3月上旬,在土壤刚化冻、芽萌动前扦插。插前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使土壤疏松、水分充足。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以直插为主,插条深度因环境条件而异。过深土壤氧气不足,不利于插穗生根;过浅枝条外露多,蒸发量大,插穗易失水干枯。如在扦插时气候寒冷而干燥,插后上端应适当覆土;在温暖、湿润条件下,上面较好个芽子微露地表即可。由于枝条有极性现象,扦插时,切勿倒插。插后要踏实,使插穗和土壤密接,严防插穗下端蹬空,插后立印灌透水。插穗成活后,要适时灌溉、松土、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扦插育苗成苗率在60%左右。扦插前若用ABT生根粉对插穗进行处理,成苗率可提高10%~20%。嫁接  珙桐珙桐嫁接宜选用2~3年生的实生苗做砧木。在穗条的选择上,较好选取开花树的树冠外围、向阳、无病虫害、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在落叶后采集,较迟在枝条萌发前2~3周采集。嫁接的方法主要采取枝接和T字形芽接两种办法,枝接在砧木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T字形芽接一般在7~9月树木生长旺盛季节进行。T字形芽接法适合粗壮的砧木。引栽珙桐属珙桐科、珙桐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活化石之一。现在自然野生的珙桐都长在深山中,国内引种还不甚普遍,本文对珙桐的引种栽培作了初步的介绍。 一、引种栽培地区概况引种栽培地在江苏宜兴,属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属典型的黄棕壤,ph值6.5左右。引种地夏季高温炎热,且伴有伏旱,空气湿度较低,同时地下水位高,土壤排水性能较差,这些都是珙桐引种栽培的不利因素。   珙桐二、引种栽培技术从生长势的对照可以看出,珙桐苗喜阴湿环境生长。 1.抗逆性和适应性引种的小苗,在全日照露地栽培时,当连续五天气温高达39℃时,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导致叶片枯焦占40%,在遮阳、灌水等栽培管理条件下,网内气温连续9天高达42℃。此时,全天抗旱降温,苗木安然度过,但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这说明珙桐是抗旱性差的植物,它的叶片忍耐脱水及抗高温能力差。通过三年多的栽培发现连续出现数天零下6~7℃低温,苗木未受冻害,证明威胁珙桐成活的关键在于三伏天高温而不是低温。 对ph值的适应性:珙桐的土壤适应性较强,黄壤或黄棕壤,棕壤及红黄壤均能适应。笔者曾在宜兴和桥地区黑色粘土中(ph值6.5~7)试种,尚能成活生长,但与红壤土三年生长期比较,相差一年生长期。说明珙桐喜棕壤及红黄壤土。 2.病虫害在引种栽培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几种病虫害,危害期主要集中在5~9月。蜗牛危害叶、芽,可施用灭旱螺毒杀和人工去除方法;金龟子危害叶片,可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喷杀。 危害珙桐的主要问题不是虫害,而是病害。引种的第二年植株开始发生茎腐病,病株蔓延和死亡速度较快。在用多菌灵1:20拌土撒施,用托布津粉剂800倍液喷洒,并坚持用402抗菌剂涂树干,每七天一次连续刷八次之后,病情基本被控制。进入11月中旬,每隔七天在树干上涂刷托布津或百菌清药液一次,连刷3~4次,防止在越冬前病菌侵入树干,并且在土壤中播施一次硫酸亚铁,进行土壤越冬前消毒。 三、结论向季风区引种,如何使珙桐渡过高温炎热且有伏旱的夏季是成功的关键。在引种时对引种对象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应先有基本了解,再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设法在小环境内减弱日照强度,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以度过三伏天。  珙桐又叫鸽子花[6]在栽培试验过程中,笔者观察发现经历过夏季高温考验的苗木,随着苗龄的增长能逐渐提高其适应能力。经过三年的驯化和观察,可以说引种地已基本具备了珙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由于引种才四年,只能说基本适应引种地生长,但如何使它生长得更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观察。园林应用方面,应根据适树、适地原则。首先在公园绿地、机关学校,风景区选择小环境小片种植,并与乡土树种配植,除在栽培过程中采取驯化技术措施外,还应提高湿度并减低光照强度。能做到以上要求基本上就能使珙桐适应低海拔地区生长。 编辑本段保护价值濒危类别稀有保护级别  珙桐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又是制作细木雕刻、名贵家具的优质木材,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为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破坏及挖掘野生苗栽植,目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益缩小,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的危险。保护措施有的分布区虽已建自然保护区,但无严格保护措施,在其它分布区也应设置保护点,应制定具体的保护管理措施,积极开展引种栽培和繁殖试验,进行人工造林,扩大其分布区。 编辑本段历史价值鸽子花学名珙桐,为落叶大乔木,第四纪冰川孑遗树种。中国特有。分布于腰子寨、天子山和琵琵界的山坡或谷地、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珙桐湾、八大公山等地。5~6月开花。花序圆似鸟头,苞片洁白硕大如翅,宛如展翅欲飞的白鸽。1869年以来引种到英、美、荷、瑞(士)、日、俄等国,被誉为“中国鸽子树”。 珙桐树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和平使者”,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树较初由法国的神父戴维斯于1869年在四川穆坪发现,并采种移植到法国。在以后的近一个多世纪里,全世界广泛引种,大量栽植,成为世界十大观赏植物之一。 1954年,周恩来总理赴瑞士的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游览苏黎世时,听导游员津津有味地谈起珙桐树的来历,不禁大吃一惊。问身边的没有一个知道。回国后立即指示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研究、栽植。珙桐树只在湖北利川、神农架、四川万县、贵州的梵净山、湖南的武陵源、天门山等地有少量的分布。张家界市对面天门山绝顶分布着一个珙树群落,有一百多株,实属罕见。 编辑本段鸽子树-应用价值珙桐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 编辑本段相关传说  珙桐树珙桐,春末夏初开花,从初开到凋谢色彩多变,一树之花,次第开放,异彩纷呈,人们称赞它为“一树奇花”。关于它,有这样一段佳话。 在很久很久以前,传说有位君主,只有一位独生女儿,名叫“白鸽公主”,爱如掌上明珠。这位公主品味出奇,不爱金银珠玉,也不嫁王侯公卿,却十分爱好骑射,追求一种男子汉的气概。 一天,公主在森林中打猎,被一条狠毒的蟒蛇死死缠住。正在危急关头,一位名叫珙桐的青年猎手,用刀斩断蟒蛇,夺回公主的性命。公主十分敬慕青年猎手的机智和勇敢。二人一见钟情,山盟海誓,公主取下头上的玉钗,从中间割断,彼此各执一半,作为信物。   珙桐公主回宫后,将来龙去脉告之父王,并恳请父王将自己许配给珙桐。不料此事遭到父王的坚决反对,他连夜派遣侍卫将珙桐射死在深山老林。白鸽公主知道后,哭得死去活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卸去豪华的宫妆,穿上洁白的衣裙,踉踉跄跄的逃出了高墙紧闭的后宫,来到珙桐遇难的地方,放声大哭起来。一直哭得泪珠成血,染红了洁白的素装。忽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一棵小树破土而出,恰象竖立着的半截玉钗,转瞬间,长成了参天大树。公主情不自禁地伸开双臂扑向大树。霎时间,大雨停了,雷声息了,哭声也听不见了,只见数不尽的洁白的花朵挂满了大树的枝头,花朵的形状宛如活泼可爱的小白鸽,清香美丽,让人不能不想起白鸽公主与青年珙桐凄美的爱情故事。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树称作珙桐,以纪念这对忠贞不渝的情人。 关于鸽子树,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汉代王昭君,为了胡汉和好,毅然出塞与呼韩邪单于结为夫妇。她在异地日夜怀念故乡,就让白鸽为她传书送信。白鸽穿云破雾飞向王昭君的故乡——湖北秭归。千万只送信的鸽子,栖息在树上,化作洁白的花朵,成了鸽子树。 编辑本段赠送台湾  珙桐17棵珙桐树苗2008年12月23日与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一起,搭乘台湾长荣航空公司的专机飞往台湾。珙桐树代表四川同胞重建家园的信心,是两岸人民相互扶持的见证。 珙桐是第四纪冰川南移时幸存的“遗老”,作为中国特有的树种,有“植物活化石”、“绿色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濒危保护野生植物。每到春末夏初,珙桐树含芳吐艳,其白色的花形如飞鸽展翅,整树犹如群鸽栖息,被称为“鸽子树”,寓意“和平友好”。 赠台珙桐树来自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的禹里乡禹穴沟珙桐苗圃。北川县林业局副局长任继红表示:“虽然台湾和北川的气候有些不同,但在专家的照顾下,相信珙桐能在台湾顺利成长,开花结果。” 珙桐(5张)

    2019-03-10 电议
  • 半岛园林苗木常年供应珙桐树、种子、树苗、红豆杉--
    半岛园林苗木常年供应珙桐树

    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70%的面积是空闲的;一堆公务人员,70%是混饭吃的;一所大学里,70%的教授是扯淡的;一大堆社会活动,70%是无聊空虚的;一屋子衣物用品,70%是闲置没用的;一辈子挣钱再多,70%是留给别人花的。结论:生活简单明了,享受人生守住30%便好。正处、副处,较后都不知落在何处;正局、副局,较后都是一样的结局;正部、副部,较后都在一起散步;总理、副总理,较后都是一个道理;主席、副主席,较后都会一样缺席。人生如赛场,上半场按学历、权力、职位、业绩、薪金比上升;下半场以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比下降。上半场顺势而为,听命;下半场事在人为,认命!愿同志们上下兼顾,两场都要赢。没病也要体检,不渴也要喝水,再烦也要想通,有理也要让人,有权也要低调,不疲劳也要休息,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锻炼。人的一生,好比乘坐北京地铁一号线:途径国贸,羡慕繁华;途径天安门,幻想权力,途径金融街,梦想发财;经过公主坟,遥想华丽家族;经过玉泉路,依然雄心勃勃---这时有个声音飘然入耳:乘客您好,八宝山快到了!顿时醒悟:人生苦短,总会到站!如果您的时间还宽裕,把这几句话转几个群,让网络上很多人看后,心情转舒坦。看完这段文章而不转发的人大约为70%刘安

    2019-03-10 电议
  • 老鸦柿种子树苗下山桩;金弹子种子树苗半岛园林苗木
    老鸦柿种子树苗下山桩;金弹

       珙桐细部图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中文学名:珙桐拉丁学名:DavidiainvolucrataBaill.别称:水梨子,鸽子树,鸽子花树二名法:DavidiainvolucrataBail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茱萸目伞形目Umbelliflorae科:珙桐科族:珙桐族属:珙桐属种:珙桐分布区域:中国中部湖北省和周围地区系统:恩格勒系统(1964)目录植物属性植物形态植物概述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同生植物人工栽培生物特性繁殖方式栽植技术应用价值文物价值考古价值景观美化文化传承民间传说植物礼品展开植物属性植物形态植物概述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同生植物人工栽培生物特性繁殖方式栽植技术应用价值文物价值考古价值景观美化文化传承民间传说植物礼品展开 编辑本段植物属性植物概述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属于被子植物。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形态特征 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珙桐的花紫红色,由多数雄花与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宛如一个长着“眼睛”和“嘴巴”的鸽子脑袋,花序基部两片大而洁白的总苞,则像是白鸽的一对翅膀,黄绿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珙桐花开时,张张白色的总苞在绿叶中浮动,犹如千万只白鸽栖息在树梢枝头,振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因此称为“鸽子树”。珙桐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呈不规则薄片脱落。单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纸质,宽卵形或近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粗锯齿,叶柄长4~5厘米,花杂性,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2片白色总苞,纸质,椭圆状卵形,长8~15厘米,中部以下有锯齿,核果紫绿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生长习性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地理分布在我国,珙桐分布很广。正如其名字一样,“珙桐之乡”的珙县王家镇分布着全国数量众多的珙桐。其它分布于陕西东南部镇坪、岚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顺,贵州东北部至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四川东部巫山,北部平武、青川,西部至南部汶川、灌县、彭县、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筠连,重庆南部南川,云南东北部巧家、绥江、永善、大关、彝良、威信、镇雄、昭通,广东省怀集县诗洞镇六 珙桐龙的深山野岭里等地。常混生于海拔1250~2200米的阔叶林中,偶有小片纯林。近年在四川省荥经县,也发现了数量巨大的珙桐林,达10万亩之多。在桑植县天平山海拔700米处,还发现了上千亩的珙桐纯林,是目前发现的珙桐较集中的地方。自从1869年珙桐在四川穆坪被发现以后,珙桐先后为各国所引种,以致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名贵观赏树种。珙桐是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甫作为西方人首次发现并命拉丁种名,大卫神甫也是为麋鹿命拉丁种名的人。1904年珙桐被引入欧洲和北美洲,成为有名的观赏树[1]。在国内珙桐也逐渐被引种到做为观赏植物。北京植物园栽培的珙桐[2],能正常开花。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大陆地区陆地栽培的较北位置。[3]2008年4月,四川省荥经县龙苍沟乡会同该县宣传部、雅安电视台、荥经电视台在对龙苍沟乡旅游资源进行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近10万亩珙桐群落,该消息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后经国内从事珙桐研究的权威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院长包满珠,湖北民族学院生科院罗世家教授在专程到现场实地考察后称,密集程度如此之高、面积如此之大的成片野生珙桐树,在国内尚属罕见。[3]同生植物 珙桐同生植物有扁刺锥CastanopsisplatyacanthaRehdetWils.、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峨眉黄肉楠Actinodaphneomeiensis(Liou)Allen.、粗穗柯Lithocarpuselegans(Bl.)Soepadmo.、包槲柯L.cleistocarpusRehdetWils.、巴东栎QuercusenglerianaSeem.、香港大头茶Gordoniaaxillaris(RoxbetKer.)Dietr.、天师栗AesculuswilsoniiRehd.、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黑毛四照花Dendrobenthamiamelanotricha(Pojark.)Fang等。植物形态以下内容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珙桐全株珙桐枝叶珙桐花果 编辑本段人工栽培生物特性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4]白色的大苞片似鸽子的翅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花盛时,似满树白鸽展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生长环境珙桐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 珙桐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珙桐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北缘,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及长江中游的中山地带。从地貌上看,多为丘陵,中山和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它们在水平及垂直分布上幅度较大,因此分布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珙桐分布区的气候为凉爽湿润型,湿潮多雨,夏凉冬季较温和,年平均气温8.9~15℃,1月平均气温0.43~3.60℃,7月平均气温18.4~22.5℃,年降水量600~2600.9mm,大于10℃活动积温2897.0~5153.3℃。珙桐分布区的土壤多为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pH在4.5~6.0,土层较厚,多为含有大量砾石碎片的坡积物,基岩为沙岩、板岩和页岩。珙桐多分布在深切割的山间溪沟两侧,山坡沟谷地段,山势非常陡峻,坡度约在30°以上。 珙桐可用播种、扦插及压条繁殖。播种于10月采收新鲜果实,层积处理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或石灰,随即播在3~5cm深的沟内。[5]幼苗阶段需搭棚庇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宜用嫩枝作插穗,于5~7月进行。高压可于春季在一年生健壮枝条的基部进行。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起苗时不可伤根皮和顶芽,对这长侧根、侧枝可以适当修剪,栽植时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展,并灌足定根水。繁殖方式播种一、种子采集时间与处理 珙桐林珙桐与光叶珙桐4月上旬开,花期40多天,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即可采收到成熟的果实。果实呈椭圆状或矩状卵形。果皮肉质,表面呈紫褐色,上有深灰色众多圆形斑点。果核呈橄榄状长椭圆形,色如核桃壳,上有纵棱,内有种子5~7粒。在林中自然掉落的果实自行萌发的极少。要想人工繁殖珙桐与光叶珙桐则首先必须对果实进行破碎处理,方法有以下3种:1.将收集到的果实倒在碓窝中,如捣米一样,用木棰反复敲打,并注意用力适度。如用力太小,果皮不能完全脱离,而用力太猛,又会捣碎种子。将捣碎的果实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2.将成熟的果实直接堆放在阴暗潮湿的露地,任其自然冷冻,促进生理转化,使果肉烂掉,果核壳冻脆。堆置3个月的平均气温为6.9℃时,种子发芽率为92.6%,而平均气温为-2.5℃时则发芽率可高达98%以上。3.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将成熟的果实倒入有盖的粪便桶,桶中注满新鲜人尿,全部淹没果实。经6至7周,果肉及果核壳全部腐烂后再倒入竹筐内,用清水冲洗,将种子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此法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广泛采用,出苗率均在95%以上。二、播种方法 珙桐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土壤pH值要求不严,即使含盐量0.15%的土壤,珙桐树苗亦能生长发育。播种要用代森锌、多菌灵、托布津、福尔马林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并深翻。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10~15厘米,宽5~8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0~15厘米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三、幼苗管理珙桐种子破壳萌芽时不耐水湿,刚出土的幼苗若长时间在阴湿环境中,则根、茎、叶易腐烂,且死亡率高。排水良好的坡地作为苗床出苗率高。因此,种子萌发至出现真叶前应注意土壤不能太湿。如遇长时间阴雨天气,除注意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外,还要喷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500倍液的代森锌。一般情况下,珙桐种子在月平均气温0.56℃,旬平均气温-0.43℃时开始萌动。月平均气温达到2.3℃,旬平均气温为3.5℃时幼苗即开始出土。但刚出土的幼苗不耐低温,如遇寒潮,应当预先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即可施一次0.5%至1%的复合液肥或低浓度人粪尿液壮苗,同时除净田间杂草。当年幼苗即可长到30~50厘米高,第二年一般可长到120~150厘米。幼苗长到30厘米以上,地径粗达0.4厘米时就可出圃移栽定植。移苗时间宜选在落叶后或翌春萌芽前,注意起苗时勿碰伤根皮和顶芽。对过于细长的侧根和侧枝可进行适当回缩修剪。珙桐根系发达,移植时栽植穴要求穴大底平,必须苗正根展。回填土要分层捣实,根茎培土应比原土位高出15~20厘米。移栽完毕要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接。小苗移栽成片定植,应架设遮阳棚,使小苗安全过夏。珙桐喜凉爽湿润气候环境,较好是与其他阔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混栽。无性繁殖扦插育苗用一年生枝条做插穗, 珙桐长15~20厘米,直径0.3厘米以上,每个插穗上至少要有2个节间、2个芽,切口平滑不伤皮。3月上旬,在土壤刚化冻、芽萌动前扦插。插前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使土壤疏松、水分充足。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以直插为主,插条深度因环境条件而异。过深土壤氧气不足,不利于插穗生根;过浅枝条外露多,蒸发量大,插穗易失水干枯。如在扦插时气候寒冷而干燥,插后上端应适当覆土;在温暖、湿润条件下,上面较好个芽子微露地表即可。由于枝条有极性现象,扦插时,切勿倒插。插后要踏实,使插穗和土壤密接,严防插穗下端蹬空,插后立印灌透水。插穗成活后,要适时灌溉、松土、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扦插育苗成苗率在60%左右。扦插前若用ABT生根粉对插穗进行处理,成苗率可提高10%~20%。嫁接 珙桐珙桐嫁接宜选用2~3年生的实生苗做砧木。在穗条的选择上,较好选取开花树的树冠外围、向阳、无病虫害、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在落叶后采集,较迟在枝条萌发前2~3周采集。嫁接的方法主要采取枝接和T字形芽接两种办法,枝接在砧木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T字形芽接一般在7~9月树木生长旺盛季节进行。T字形芽接法适合粗壮的砧木。栽植技术珙桐属珙桐科、珙桐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活化石之一。现在自然野生的珙桐都长在深山中,国内引种还不甚普遍,本文对珙桐的引种栽培作了初步的介绍。一、引种栽培地区概况引种栽培地在江苏宜兴,属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属典型的黄棕壤,ph值6.5左右。引种地夏季高温炎热,且伴有伏旱,空气湿度较低,同时地下水位高,土壤排水性能较差,这些都是珙桐引种栽培的不利因素。 珙桐二、引种栽培技术从生长势的对照可以看出,珙桐苗喜阴湿环境生长。1.抗逆性和适应性引种的小苗,在全日照露地栽培时,当连续五天气温高达39℃时,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导致叶片枯焦占40%,在遮阳、灌水等栽培管理条件下,网内气温连续9天高达42℃。此时,全天抗旱降温,苗木安然度过,但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这说明珙桐是抗旱性差的植物,它的叶片忍耐脱水及抗高温能力差。通过三年多的栽培发现连续出现数天零下6~7℃低温,苗木未受冻害,证明威胁珙桐成活的关键在于三伏天高温而不是低温。对ph值的适应性:珙桐的土壤适应性较强,黄壤或黄棕壤,棕壤及红黄壤均能适应。笔者曾在宜兴和桥地区黑色粘土中(ph值6.5~7)试种,尚能成活生长,但与红壤土三年生长期比较,相差一年生长期。说明珙桐喜棕壤及红黄壤土。2.病虫害在引种栽培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几种病虫害,危害期主要集中在5~9月。蜗牛危害叶、芽,可施用灭旱螺毒杀和人工去除方法;金龟子危害叶片,可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喷杀。危害珙桐的主要问题不是虫害,而是病害。引种的第二年植株开始发生茎腐病,病株蔓延和死亡速度较快。在用多菌灵1:20拌土撒施,用托布津粉剂800倍液喷洒,并坚持用402抗菌剂涂树干,每七天一次连续刷八次之后,病情基本被控制。进入11月中旬,每隔七天在树干上涂刷托布津或百菌清药液一次,连刷3~4次,防止在越冬前病菌侵入树干,并且在土壤中播施一次硫酸亚铁,进行土壤越冬前消毒。三、结论向季风区引种,如何使珙桐渡过高温炎热且有伏旱的夏季是成功的关键。在引种时对引种对象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应先有基本了解,再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设法在小环境内减弱日照强度,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以度过三伏天。 珙桐又叫鸽子花[6]在栽培试验过程中,笔者观察发现经历过夏季高温考验的苗木,随着苗龄的增长能逐渐提高其适应能力。经过三年的驯化和观察,可以说引种地已基本具备了珙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由于引种才四年,只能说基本适应引种地生长,但如何使它生长得更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观察。园林应用方面,应根据适树、适地原则。首先在公园绿地、机关学校,风景区选择小环境小片种植,并与乡土树种配植,除在栽培过程中采取驯化技术措施外,还应提高湿度并减低光照强度。能做到以上要求基本上就能使珙桐适应低海拔地区生长。编辑本段应用价值文物价值濒危类别:稀有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又是制作细木雕刻、名贵家具的优质 珙桐木材,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为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破坏及挖掘野生苗栽植,目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益缩小,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的危险。保护措施有的分布区虽已建自然保护区,但无严格保护措施,在其它分布区也应设置保护点,应制定具体的保护管理措施,积极开展引种栽培和繁殖试验,进行人工造林,扩大其分布区。考古价值鸽子花学名珙桐,为落叶大乔木,第四纪冰川孑遗树种。中国特有。分布于珙桐(5张)腰子寨、天子山和琵琵界的山坡或谷地、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珙桐湾、八大公山等地。5~6月开花。花序圆似鸟头,苞片洁白硕大如翅,宛如展翅欲飞的白鸽。1869年以来引种到英、美、荷、瑞(士)、日、俄等国,被誉为“中国鸽子树”。珙桐树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和平使者”,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树较初由法国的神父戴维斯于1869年在四川穆坪发现,并采种移植到法国。在以后的近一个多世纪里,全世界广泛引种,大量栽植,成为世界十大观赏植物之一。1954年,周恩来总理赴瑞士的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游览苏黎世时,听导游员津津有味地谈起珙桐树的来历,不禁大吃一惊。问身边的没有一个知道。回国后立即指示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研究、栽植。珙桐树只在湖北利川、神农架、四川万县、贵州的梵净山、湖南的武陵源、天门山等地有少量的分布。张家界市对面天门山绝顶分布着一个珙树群落,有一百多株,实属罕见。景观美化珙桐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编辑本段文化传承民间传说 珙桐树珙桐,春末夏初开花,从初开到凋谢色彩多变,一树之花,次第开放,异彩纷呈,人们称赞它为“一树奇花”。关于它,有这样一段佳话。在很久很久以前,传说有位君主,只有一位独生女儿,名叫“白鸽公主”,爱如掌上明珠。这位公主品味出奇,不爱金银珠玉,也不嫁王侯公卿,却十分爱好骑射,追求一种男子汉的气概。一天,公主在森林中打猎,被一条狠毒的蟒蛇死死缠住。正在危急关头,一位名叫珙桐的青年猎手,用刀斩断蟒蛇,夺回公主的性命。公主十分敬慕青年猎手的机智和勇敢。二人一见钟情,山盟海誓,公主取下头上的玉钗,从中间割断,彼此各执一半,作为信物。 珙桐公主回宫后,将来龙去脉告之父王,并恳请父王将自己许配给珙桐。不料此事遭到父王的坚决反对,他连夜派遣侍卫将珙桐射死在深山老林。白鸽公主知道后,哭得死去活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卸去豪华的宫妆,穿上洁白的衣裙,踉踉跄跄的逃出了高墙紧闭的后宫,来到珙桐遇难的地方,放声大哭起来。一直哭得泪珠成血,染红了洁白的素装。忽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一棵小树破土而出,恰象竖立着的半截玉钗,转瞬间,长成了参天大树。公主情不自禁地伸开双臂扑向大树。霎时间,大雨停了,雷声息了,哭声也听不见了,只见数不尽的洁白的花朵挂满了大树的枝头,花朵的形状宛如活泼可爱的小白鸽,清香美丽,让人不能不想起白鸽公主与青年珙桐凄美的爱情故事。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树称作珙桐,以纪念这对忠贞不渝的情人。关于鸽子树,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汉代王昭君,为了胡汉和好,毅然出塞与呼韩邪单于结为夫妇。她在异地日夜怀念故乡,就让白鸽为她传书送信。白鸽穿云破雾飞向王昭君的故乡——湖北秭归。千万只送信的鸽子,栖息在树上,化作洁白的花朵,成了鸽子树。植物礼品赠送台湾 珙桐17棵珙桐树苗2008年12月23日与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一起,搭乘台湾长荣航空公司的专机飞往台湾。珙桐树代表四川同胞重建家园的信心,是两岸人民相互扶持的见证。珙桐是第四纪冰川南移时幸存的“遗老”,作为中国特有的树种,有“植物活化石”、“绿色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濒危保护野生植物。每到春末夏初,珙桐树含芳吐艳,其白色的花形如飞鸽展翅,整树犹如群鸽栖息,被称为“鸽子树”,寓意“和平友好”。赠台珙桐树来自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的禹里乡禹穴沟珙桐苗圃。北川县林业局副局长任继红表示:“虽然台湾和北川的气候有些不同,但在专家的照顾下,相信珙桐能在台湾顺利成长,开花结果。”  

    2019-03-10 电议
  • 珙桐(鸽子树)种子、红豆杉树苗尽在半岛园林苗木
    珙桐(鸽子树)种子、红豆杉

      珙桐细部图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中文学名:珙桐拉丁学名:DavidiainvolucrataBaill.别称:水梨子,鸽子树,鸽子花树二名法:DavidiainvolucrataBail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茱萸目伞形目Umbelliflorae科:珙桐科族:珙桐族属:珙桐属种:珙桐分布区域:中国中部湖北省和周围地区系统:恩格勒系统(1964)目录植物属性植物形态植物概述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同生植物人工栽培生物特性繁殖方式栽植技术应用价值文物价值考古价值景观美化文化传承民间传说植物礼品展开植物属性植物形态植物概述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同生植物人工栽培生物特性繁殖方式栽植技术应用价值文物价值考古价值景观美化文化传承民间传说植物礼品展开 编辑本段植物属性植物概述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属于被子植物。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形态特征 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珙桐的花紫红色,由多数雄花与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宛如一个长着“眼睛”和“嘴巴”的鸽子脑袋,花序基部两片大而洁白的总苞,则像是白鸽的一对翅膀,黄绿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珙桐花开时,张张白色的总苞在绿叶中浮动,犹如千万只白鸽栖息在树梢枝头,振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因此称为“鸽子树”。珙桐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呈不规则薄片脱落。单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纸质,宽卵形或近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粗锯齿,叶柄长4~5厘米,花杂性,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2片白色总苞,纸质,椭圆状卵形,长8~15厘米,中部以下有锯齿,核果紫绿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生长习性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地理分布在我国,珙桐分布很广。正如其名字一样,“珙桐之乡”的珙县王家镇分布着全国数量众多的珙桐。其它分布于陕西东南部镇坪、岚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顺,贵州东北部至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四川东部巫山,北部平武、青川,西部至南部汶川、灌县、彭县、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筠连,重庆南部南川,云南东北部巧家、绥江、永善、大关、彝良、威信、镇雄、昭通,广东省怀集县诗洞镇六 珙桐龙的深山野岭里等地。常混生于海拔1250~2200米的阔叶林中,偶有小片纯林。近年在四川省荥经县,也发现了数量巨大的珙桐林,达10万亩之多。在桑植县天平山海拔700米处,还发现了上千亩的珙桐纯林,是目前发现的珙桐较集中的地方。自从1869年珙桐在四川穆坪被发现以后,珙桐先后为各国所引种,以致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名贵观赏树种。珙桐是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甫作为西方人首次发现并命拉丁种名,大卫神甫也是为麋鹿命拉丁种名的人。1904年珙桐被引入欧洲和北美洲,成为有名的观赏树[1]。在国内珙桐也逐渐被引种到做为观赏植物。北京植物园栽培的珙桐[2],能正常开花。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大陆地区陆地栽培的较北位置。[3]2008年4月,四川省荥经县龙苍沟乡会同该县宣传部、雅安电视台、荥经电视台在对龙苍沟乡旅游资源进行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近10万亩珙桐群落,该消息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后经国内从事珙桐研究的权威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院长包满珠,湖北民族学院生科院罗世家教授在专程到现场实地考察后称,密集程度如此之高、面积如此之大的成片野生珙桐树,在国内尚属罕见。[3]同生植物 珙桐同生植物有扁刺锥CastanopsisplatyacanthaRehdetWils.、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峨眉黄肉楠Actinodaphneomeiensis(Liou)Allen.、粗穗柯Lithocarpuselegans(Bl.)Soepadmo.、包槲柯L.cleistocarpusRehdetWils.、巴东栎QuercusenglerianaSeem.、香港大头茶Gordoniaaxillaris(RoxbetKer.)Dietr.、天师栗AesculuswilsoniiRehd.、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黑毛四照花Dendrobenthamiamelanotricha(Pojark.)Fang等。植物形态以下内容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珙桐全株珙桐枝叶珙桐花果 编辑本段人工栽培生物特性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4]白色的大苞片似鸽子的翅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花盛时,似满树白鸽展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生长环境珙桐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 珙桐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珙桐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北缘,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及长江中游的中山地带。从地貌上看,多为丘陵,中山和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它们在水平及垂直分布上幅度较大,因此分布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珙桐分布区的气候为凉爽湿润型,湿潮多雨,夏凉冬季较温和,年平均气温8.9~15℃,1月平均气温0.43~3.60℃,7月平均气温18.4~22.5℃,年降水量600~2600.9mm,大于10℃活动积温2897.0~5153.3℃。珙桐分布区的土壤多为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pH在4.5~6.0,土层较厚,多为含有大量砾石碎片的坡积物,基岩为沙岩、板岩和页岩。珙桐多分布在深切割的山间溪沟两侧,山坡沟谷地段,山势非常陡峻,坡度约在30°以上。 珙桐可用播种、扦插及压条繁殖。播种于10月采收新鲜果实,层积处理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或石灰,随即播在3~5cm深的沟内。[5]幼苗阶段需搭棚庇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宜用嫩枝作插穗,于5~7月进行。高压可于春季在一年生健壮枝条的基部进行。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起苗时不可伤根皮和顶芽,对这长侧根、侧枝可以适当修剪,栽植时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展,并灌足定根水。繁殖方式播种一、种子采集时间与处理 珙桐林珙桐与光叶珙桐4月上旬开,花期40多天,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即可采收到成熟的果实。果实呈椭圆状或矩状卵形。果皮肉质,表面呈紫褐色,上有深灰色众多圆形斑点。果核呈橄榄状长椭圆形,色如核桃壳,上有纵棱,内有种子5~7粒。在林中自然掉落的果实自行萌发的极少。要想人工繁殖珙桐与光叶珙桐则首先必须对果实进行破碎处理,方法有以下3种:1.将收集到的果实倒在碓窝中,如捣米一样,用木棰反复敲打,并注意用力适度。如用力太小,果皮不能完全脱离,而用力太猛,又会捣碎种子。将捣碎的果实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2.将成熟的果实直接堆放在阴暗潮湿的露地,任其自然冷冻,促进生理转化,使果肉烂掉,果核壳冻脆。堆置3个月的平均气温为6.9℃时,种子发芽率为92.6%,而平均气温为-2.5℃时则发芽率可高达98%以上。3.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将成熟的果实倒入有盖的粪便桶,桶中注满新鲜人尿,全部淹没果实。经6至7周,果肉及果核壳全部腐烂后再倒入竹筐内,用清水冲洗,将种子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此法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广泛采用,出苗率均在95%以上。二、播种方法 珙桐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土壤pH值要求不严,即使含盐量0.15%的土壤,珙桐树苗亦能生长发育。播种要用代森锌、多菌灵、托布津、福尔马林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并深翻。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10~15厘米,宽5~8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0~15厘米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三、幼苗管理珙桐种子破壳萌芽时不耐水湿,刚出土的幼苗若长时间在阴湿环境中,则根、茎、叶易腐烂,且死亡率高。排水良好的坡地作为苗床出苗率高。因此,种子萌发至出现真叶前应注意土壤不能太湿。如遇长时间阴雨天气,除注意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外,还要喷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500倍液的代森锌。一般情况下,珙桐种子在月平均气温0.56℃,旬平均气温-0.43℃时开始萌动。月平均气温达到2.3℃,旬平均气温为3.5℃时幼苗即开始出土。但刚出土的幼苗不耐低温,如遇寒潮,应当预先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即可施一次0.5%至1%的复合液肥或低浓度人粪尿液壮苗,同时除净田间杂草。当年幼苗即可长到30~50厘米高,第二年一般可长到120~150厘米。幼苗长到30厘米以上,地径粗达0.4厘米时就可出圃移栽定植。移苗时间宜选在落叶后或翌春萌芽前,注意起苗时勿碰伤根皮和顶芽。对过于细长的侧根和侧枝可进行适当回缩修剪。珙桐根系发达,移植时栽植穴要求穴大底平,必须苗正根展。回填土要分层捣实,根茎培土应比原土位高出15~20厘米。移栽完毕要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接。小苗移栽成片定植,应架设遮阳棚,使小苗安全过夏。珙桐喜凉爽湿润气候环境,较好是与其他阔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混栽。无性繁殖扦插育苗用一年生枝条做插穗, 珙桐长15~20厘米,直径0.3厘米以上,每个插穗上至少要有2个节间、2个芽,切口平滑不伤皮。3月上旬,在土壤刚化冻、芽萌动前扦插。插前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使土壤疏松、水分充足。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以直插为主,插条深度因环境条件而异。过深土壤氧气不足,不利于插穗生根;过浅枝条外露多,蒸发量大,插穗易失水干枯。如在扦插时气候寒冷而干燥,插后上端应适当覆土;在温暖、湿润条件下,上面较好个芽子微露地表即可。由于枝条有极性现象,扦插时,切勿倒插。插后要踏实,使插穗和土壤密接,严防插穗下端蹬空,插后立印灌透水。插穗成活后,要适时灌溉、松土、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扦插育苗成苗率在60%左右。扦插前若用ABT生根粉对插穗进行处理,成苗率可提高10%~20%。嫁接 珙桐珙桐嫁接宜选用2~3年生的实生苗做砧木。在穗条的选择上,较好选取开花树的树冠外围、向阳、无病虫害、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在落叶后采集,较迟在枝条萌发前2~3周采集。嫁接的方法主要采取枝接和T字形芽接两种办法,枝接在砧木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T字形芽接一般在7~9月树木生长旺盛季节进行。T字形芽接法适合粗壮的砧木。栽植技术珙桐属珙桐科、珙桐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活化石之一。现在自然野生的珙桐都长在深山中,国内引种还不甚普遍,本文对珙桐的引种栽培作了初步的介绍。一、引种栽培地区概况引种栽培地在江苏宜兴,属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属典型的黄棕壤,ph值6.5左右。引种地夏季高温炎热,且伴有伏旱,空气湿度较低,同时地下水位高,土壤排水性能较差,这些都是珙桐引种栽培的不利因素。 珙桐二、引种栽培技术从生长势的对照可以看出,珙桐苗喜阴湿环境生长。1.抗逆性和适应性引种的小苗,在全日照露地栽培时,当连续五天气温高达39℃时,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导致叶片枯焦占40%,在遮阳、灌水等栽培管理条件下,网内气温连续9天高达42℃。此时,全天抗旱降温,苗木安然度过,但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这说明珙桐是抗旱性差的植物,它的叶片忍耐脱水及抗高温能力差。通过三年多的栽培发现连续出现数天零下6~7℃低温,苗木未受冻害,证明威胁珙桐成活的关键在于三伏天高温而不是低温。对ph值的适应性:珙桐的土壤适应性较强,黄壤或黄棕壤,棕壤及红黄壤均能适应。笔者曾在宜兴和桥地区黑色粘土中(ph值6.5~7)试种,尚能成活生长,但与红壤土三年生长期比较,相差一年生长期。说明珙桐喜棕壤及红黄壤土。2.病虫害在引种栽培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几种病虫害,危害期主要集中在5~9月。蜗牛危害叶、芽,可施用灭旱螺毒杀和人工去除方法;金龟子危害叶片,可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喷杀。危害珙桐的主要问题不是虫害,而是病害。引种的第二年植株开始发生茎腐病,病株蔓延和死亡速度较快。在用多菌灵1:20拌土撒施,用托布津粉剂800倍液喷洒,并坚持用402抗菌剂涂树干,每七天一次连续刷八次之后,病情基本被控制。进入11月中旬,每隔七天在树干上涂刷托布津或百菌清药液一次,连刷3~4次,防止在越冬前病菌侵入树干,并且在土壤中播施一次硫酸亚铁,进行土壤越冬前消毒。三、结论向季风区引种,如何使珙桐渡过高温炎热且有伏旱的夏季是成功的关键。在引种时对引种对象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应先有基本了解,再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设法在小环境内减弱日照强度,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以度过三伏天。 珙桐又叫鸽子花[6]在栽培试验过程中,笔者观察发现经历过夏季高温考验的苗木,随着苗龄的增长能逐渐提高其适应能力。经过三年的驯化和观察,可以说引种地已基本具备了珙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由于引种才四年,只能说基本适应引种地生长,但如何使它生长得更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观察。园林应用方面,应根据适树、适地原则。首先在公园绿地、机关学校,风景区选择小环境小片种植,并与乡土树种配植,除在栽培过程中采取驯化技术措施外,还应提高湿度并减低光照强度。能做到以上要求基本上就能使珙桐适应低海拔地区生长。编辑本段应用价值文物价值濒危类别:稀有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又是制作细木雕刻、名贵家具的优质 珙桐木材,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为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破坏及挖掘野生苗栽植,目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益缩小,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的危险。保护措施有的分布区虽已建自然保护区,但无严格保护措施,在其它分布区也应设置保护点,应制定具体的保护管理措施,积极开展引种栽培和繁殖试验,进行人工造林,扩大其分布区。考古价值鸽子花学名珙桐,为落叶大乔木,第四纪冰川孑遗树种。中国特有。分布于珙桐(5张)腰子寨、天子山和琵琵界的山坡或谷地、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珙桐湾、八大公山等地。5~6月开花。花序圆似鸟头,苞片洁白硕大如翅,宛如展翅欲飞的白鸽。1869年以来引种到英、美、荷、瑞(士)、日、俄等国,被誉为“中国鸽子树”。珙桐树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和平使者”,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树较初由法国的神父戴维斯于1869年在四川穆坪发现,并采种移植到法国。在以后的近一个多世纪里,全世界广泛引种,大量栽植,成为世界十大观赏植物之一。1954年,周恩来总理赴瑞士的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游览苏黎世时,听导游员津津有味地谈起珙桐树的来历,不禁大吃一惊。问身边的没有一个知道。回国后立即指示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研究、栽植。珙桐树只在湖北利川、神农架、四川万县、贵州的梵净山、湖南的武陵源、天门山等地有少量的分布。张家界市对面天门山绝顶分布着一个珙树群落,有一百多株,实属罕见。景观美化珙桐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编辑本段文化传承民间传说 珙桐树珙桐,春末夏初开花,从初开到凋谢色彩多变,一树之花,次第开放,异彩纷呈,人们称赞它为“一树奇花”。关于它,有这样一段佳话。在很久很久以前,传说有位君主,只有一位独生女儿,名叫“白鸽公主”,爱如掌上明珠。这位公主品味出奇,不爱金银珠玉,也不嫁王侯公卿,却十分爱好骑射,追求一种男子汉的气概。一天,公主在森林中打猎,被一条狠毒的蟒蛇死死缠住。正在危急关头,一位名叫珙桐的青年猎手,用刀斩断蟒蛇,夺回公主的性命。公主十分敬慕青年猎手的机智和勇敢。二人一见钟情,山盟海誓,公主取下头上的玉钗,从中间割断,彼此各执一半,作为信物。 珙桐公主回宫后,将来龙去脉告之父王,并恳请父王将自己许配给珙桐。不料此事遭到父王的坚决反对,他连夜派遣侍卫将珙桐射死在深山老林。白鸽公主知道后,哭得死去活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卸去豪华的宫妆,穿上洁白的衣裙,踉踉跄跄的逃出了高墙紧闭的后宫,来到珙桐遇难的地方,放声大哭起来。一直哭得泪珠成血,染红了洁白的素装。忽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一棵小树破土而出,恰象竖立着的半截玉钗,转瞬间,长成了参天大树。公主情不自禁地伸开双臂扑向大树。霎时间,大雨停了,雷声息了,哭声也听不见了,只见数不尽的洁白的花朵挂满了大树的枝头,花朵的形状宛如活泼可爱的小白鸽,清香美丽,让人不能不想起白鸽公主与青年珙桐凄美的爱情故事。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树称作珙桐,以纪念这对忠贞不渝的情人。关于鸽子树,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汉代王昭君,为了胡汉和好,毅然出塞与呼韩邪单于结为夫妇。她在异地日夜怀念故乡,就让白鸽为她传书送信。白鸽穿云破雾飞向王昭君的故乡——湖北秭归。千万只送信的鸽子,栖息在树上,化作洁白的花朵,成了鸽子树。植物礼品赠送台湾 珙桐17棵珙桐树苗2008年12月23日与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一起,搭乘台湾长荣航空公司的专机飞往台湾。珙桐树代表四川同胞重建家园的信心,是两岸人民相互扶持的见证。珙桐是第四纪冰川南移时幸存的“遗老”,作为中国特有的树种,有“植物活化石”、“绿色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濒危保护野生植物。每到春末夏初,珙桐树含芳吐艳,其白色的花形如飞鸽展翅,整树犹如群鸽栖息,被称为“鸽子树”,寓意“和平友好”。赠台珙桐树来自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的禹里乡禹穴沟珙桐苗圃。北川县林业局副局长任继红表示:“虽然台湾和北川的气候有些不同,但在专家的照顾下,相信珙桐能在台湾顺利成长,开花结果。”   

    2019-03-10 电议
  • (鸽子树)珙桐树、树苗、种子曼地亚红豆杉--尽在半岛园林苗木
    (鸽子树)珙桐树、树苗、种

      珙桐细部图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学名:珙桐拉丁学名:DavidiainvolucrataBaill.别称:水梨子,鸽子树,鸽子花树二名法:DavidiainvolucrataBail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茱萸目伞形目Umbelliflorae科:珙桐科族:珙桐族属:珙桐属种:珙桐分布区域:中国中部湖北省和周围地区系统:恩格勒系统(1964)目录词目简介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习性生长环境形状生长环境同生植物栽培技术播种要点无性繁殖扦插嫁接引栽保护价值濒危类别保护级别保护措施历史价值鸽子树-应用价值相关传说赠送台湾展开词目简介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习性生长环境形状生长环境同生植物栽培技术播种要点无性繁殖扦插嫁接引栽保护价值濒危类别保护级别保护措施历史价值鸽子树-应用价值相关传说赠送台湾展开  编辑本段词目简介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属于被子植物。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珙桐的花紫红色,由多数雄花与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宛如一个长着“眼睛”和“嘴巴”的鸽子脑袋,花序基部两片大而洁白的总苞,则像是白鸽的一对翅膀,黄绿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珙桐花开时,张张白色的总苞在绿叶中浮动,犹如千万只白鸽栖息在树梢枝头,振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因此称为“鸽子树”。 珙桐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呈不规则薄片脱落。单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纸质,宽卵形或近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粗锯齿,叶柄长4~5厘米,花杂性,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2片白色总苞,纸质,椭圆状卵形,长8~15厘米,中部以下有锯齿,核果紫绿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珙桐在我国,珙桐分布很广。正如其名字一样,“珙桐之乡”的珙县王家镇分布着全国数量众多的珙桐。其它分布于陕西东南部镇坪、岚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顺,贵州东北部至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四川东部巫山,北部平武、青川,西部至南部汶川、灌县、彭县、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筠连,重庆南部南川,云南东北部巧家、绥江、永善、大关、彝良、威信、镇雄、昭通,广东省怀集县诗洞镇六龙的深山野岭里等地。常混生于海拔1250~2200米的阔叶林中,偶有小片纯林。近年在四川省荥经县,也发现了数量巨大的珙桐林,达10万亩之多。在桑植县天平山海拔700米处,还发现了上千亩的珙桐纯林,是目前发现的珙桐较集中的地方。自从1869年珙桐在四川穆坪被发现以后,珙桐先后为各国所引种,以致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名贵观赏树种。珙桐是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甫作为西方人首次发现并命拉丁种名,大卫神甫也是为麋鹿命拉丁种名的人。1904年珙桐被引入欧洲和北美洲,成为有名的观赏树[1]。在国内珙桐也逐渐被引种到做为观赏植物。北京植物园栽培的珙桐[2],能正常开花。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大陆地区陆地栽培的较北位置。[3] 2008年4月,四川省荥经县龙苍沟乡会同该县宣传部、雅安电视台、荥经电视台在对龙苍沟乡旅游资源进行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近10万亩珙桐群落,该消息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后经国内从事珙桐研究的权威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院长包满珠,湖北民族学院生科院罗世家教授在专程到现场实地考察后称,密集程度如此之高、面积如此之大的成片野生珙桐树,在国内尚属罕见。[3] 编辑本段生物习性生长环境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形状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4]白色的大苞片似鸽子的翅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花盛时,似满树白鸽展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 编辑本段生长环境珙桐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  珙桐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 珙桐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北缘,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及长江中游的中山地带。从地貌上看,多为丘陵,中山和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它们在水平及垂直分布上幅度较大,因此分布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 珙桐分布区的气候为凉爽湿润型,湿潮多雨,夏凉冬季较温和,年平均气温8.9~15℃,1月平均气温0.43~3.60℃,7月平均气温18.4~22.5℃,年降水量600~2600.9mm,大于10℃活动积温2897.0~5153.3℃。 珙桐分布区的土壤多为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pH在4.5~6.0,土层较厚,多为含有大量砾石碎片的坡积物,基岩为沙岩、板岩和页岩。珙桐多分布在深切割的山间溪沟两侧,山坡沟谷地段,山势非常陡峻,坡度约在30°以上。 编辑本段同生植物  珙桐同生植物有扁刺锥CastanopsisplatyacanthaRehdetWils.、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峨眉黄肉楠Actinodaphneomeiensis(Liou)Allen.、粗穗柯Lithocarpuselegans(Bl.)Soepadmo.、包槲柯L.cleistocarpusRehdetWils.、巴东栎QuercusenglerianaSeem.、香港大头茶Gordoniaaxillaris(RoxbetKer.)Dietr.、天师栗AesculuswilsoniiRehd.、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黑毛四照花Dendrobenthamiamelanotricha(Pojark.)Fang等。 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珙桐可用播种、扦插及压条繁殖。播种于10月采收新鲜果实,层积处理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或石灰,随即播在3~5cm深的沟内。[5] 幼苗阶段需搭棚庇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宜用嫩枝作插穗,于5~7月进行。高压可于春季在一年生健壮枝条的基部进行。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起苗时不可伤根皮和顶芽,对这长侧根、侧枝可以适当修剪,栽植时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展,并灌足定根水。播种一、种子采集时间与处理   珙桐林珙桐与光叶珙桐4月上旬开,花期40多天,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即可采收到成熟的果实。果实呈椭圆状或矩状卵形。果皮肉质,表面呈紫褐色,上有深灰色众多圆形斑点。果核呈橄榄状长椭圆形,色如核桃壳,上有纵棱,内有种子5~7粒。在林中自然掉落的果实自行萌发的极少。要想人工繁殖珙桐与光叶珙桐则首先必须对果实进行破碎处理,方法有以下3种: 1.将收集到的果实倒在碓窝中,如捣米一样,用木棰反复敲打,并注意用力适度。如用力太小,果皮不能完全脱离,而用力太猛,又会捣碎种子。将捣碎的果实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 2.将成熟的果实直接堆放在阴暗潮湿的露地,任其自然冷冻,促进生理转化,使果肉烂掉,果核壳冻脆。堆置3个月的平均气温为6.9℃时,种子发芽率为92.6%,而平均气温为-2.5℃时则发芽率可高达98%以上。 3.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将成熟的果实倒入有盖的粪便桶,桶中注满新鲜人尿,全部淹没果实。经6至7周,果肉及果核壳全部腐烂后再倒入竹筐内,用清水冲洗,将种子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此法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广泛采用,出苗率均在95%以上。 二、播种方法   珙桐 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土壤pH值要求不严,即使含盐量0.15%的土壤,珙桐树苗亦能生长发育。播种要用代森锌、多菌灵、托布津、福尔马林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并深翻。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10~15厘米,宽5~8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0~15厘米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 三、幼苗管理 珙桐种子破壳萌芽时不耐水湿,刚出土的幼苗若长时间在阴湿环境中,则根、茎、叶易腐烂,且死亡率高。排水良好的坡地作为苗床出苗率高。因此,种子萌发至出现真叶前应注意土壤不能太湿。如遇长时间阴雨天气,除注意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外,还要喷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500倍液的代森锌。一般情况下,珙桐种子在月平均气温0.56℃,旬平均气温-0.43℃时开始萌动。月平均气温达到2.3℃,旬平均气温为3.5℃时幼苗即开始出土。但刚出土的幼苗不耐低温,如遇寒潮,应当预先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即可施一次0.5%至1%的复合液肥或低浓度人粪尿液壮苗,同时除净田间杂草。当年幼苗即可长到30~50厘米高,第二年一般可长到120~150厘米。幼苗长到30厘米以上,地径粗达0.4厘米时就可出圃移栽定植。移苗时间宜选在落叶后或翌春萌芽前,注意起苗时勿碰伤根皮和顶芽。对过于细长的侧根和侧枝可进行适当回缩修剪。珙桐根系发达,移植时栽植穴要求穴大底平,必须苗正根展。回填土要分层捣实,根茎培土应比原土位高出15~20厘米。移栽完毕要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接。小苗移栽成片定植,应架设遮阳棚,使小苗安全过夏。珙桐喜凉爽湿润气候环境,较好是与其他阔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混栽。要点可用播种、扦插及压条繁殖。播种于10月采收新鲜果实,层积处理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或石灰,随即播在3~5cm深的沟内。幼苗阶段需搭棚庇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宜用嫩枝作插穗,于5~7月进行。高压可于春季在一年生健壮枝条的基部进行。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起苗时不可伤根皮和顶芽,对这长侧根、侧枝可以适当修剪,栽植时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展,并灌足定根水。 编辑本段无性繁殖扦插育苗用一年生枝条做插穗,  珙桐长15~20厘米,直径0.3厘米以上,每个插穗上至少要有2个节间、2个芽,切口平滑不伤皮。3月上旬,在土壤刚化冻、芽萌动前扦插。插前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使土壤疏松、水分充足。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以直插为主,插条深度因环境条件而异。过深土壤氧气不足,不利于插穗生根;过浅枝条外露多,蒸发量大,插穗易失水干枯。如在扦插时气候寒冷而干燥,插后上端应适当覆土;在温暖、湿润条件下,上面较好个芽子微露地表即可。由于枝条有极性现象,扦插时,切勿倒插。插后要踏实,使插穗和土壤密接,严防插穗下端蹬空,插后立印灌透水。插穗成活后,要适时灌溉、松土、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扦插育苗成苗率在60%左右。扦插前若用ABT生根粉对插穗进行处理,成苗率可提高10%~20%。嫁接  珙桐珙桐嫁接宜选用2~3年生的实生苗做砧木。在穗条的选择上,较好选取开花树的树冠外围、向阳、无病虫害、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在落叶后采集,较迟在枝条萌发前2~3周采集。嫁接的方法主要采取枝接和T字形芽接两种办法,枝接在砧木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T字形芽接一般在7~9月树木生长旺盛季节进行。T字形芽接法适合粗壮的砧木。引栽珙桐属珙桐科、珙桐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活化石之一。现在自然野生的珙桐都长在深山中,国内引种还不甚普遍,本文对珙桐的引种栽培作了初步的介绍。 一、引种栽培地区概况引种栽培地在江苏宜兴,属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属典型的黄棕壤,ph值6.5左右。引种地夏季高温炎热,且伴有伏旱,空气湿度较低,同时地下水位高,土壤排水性能较差,这些都是珙桐引种栽培的不利因素。   珙桐二、引种栽培技术从生长势的对照可以看出,珙桐苗喜阴湿环境生长。 1.抗逆性和适应性引种的小苗,在全日照露地栽培时,当连续五天气温高达39℃时,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导致叶片枯焦占40%,在遮阳、灌水等栽培管理条件下,网内气温连续9天高达42℃。此时,全天抗旱降温,苗木安然度过,但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这说明珙桐是抗旱性差的植物,它的叶片忍耐脱水及抗高温能力差。通过三年多的栽培发现连续出现数天零下6~7℃低温,苗木未受冻害,证明威胁珙桐成活的关键在于三伏天高温而不是低温。 对ph值的适应性:珙桐的土壤适应性较强,黄壤或黄棕壤,棕壤及红黄壤均能适应。笔者曾在宜兴和桥地区黑色粘土中(ph值6.5~7)试种,尚能成活生长,但与红壤土三年生长期比较,相差一年生长期。说明珙桐喜棕壤及红黄壤土。 2.病虫害在引种栽培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几种病虫害,危害期主要集中在5~9月。蜗牛危害叶、芽,可施用灭旱螺毒杀和人工去除方法;金龟子危害叶片,可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喷杀。 危害珙桐的主要问题不是虫害,而是病害。引种的第二年植株开始发生茎腐病,病株蔓延和死亡速度较快。在用多菌灵1:20拌土撒施,用托布津粉剂800倍液喷洒,并坚持用402抗菌剂涂树干,每七天一次连续刷八次之后,病情基本被控制。进入11月中旬,每隔七天在树干上涂刷托布津或百菌清药液一次,连刷3~4次,防止在越冬前病菌侵入树干,并且在土壤中播施一次硫酸亚铁,进行土壤越冬前消毒。 三、结论向季风区引种,如何使珙桐渡过高温炎热且有伏旱的夏季是成功的关键。在引种时对引种对象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应先有基本了解,再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设法在小环境内减弱日照强度,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以度过三伏天。  珙桐又叫鸽子花[6]在栽培试验过程中,笔者观察发现经历过夏季高温考验的苗木,随着苗龄的增长能逐渐提高其适应能力。经过三年的驯化和观察,可以说引种地已基本具备了珙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由于引种才四年,只能说基本适应引种地生长,但如何使它生长得更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观察。园林应用方面,应根据适树、适地原则。首先在公园绿地、机关学校,风景区选择小环境小片种植,并与乡土树种配植,除在栽培过程中采取驯化技术措施外,还应提高湿度并减低光照强度。能做到以上要求基本上就能使珙桐适应低海拔地区生长。 编辑本段保护价值濒危类别稀有保护级别  珙桐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又是制作细木雕刻、名贵家具的优质木材,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为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破坏及挖掘野生苗栽植,目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益缩小,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的危险。保护措施有的分布区虽已建自然保护区,但无严格保护措施,在其它分布区也应设置保护点,应制定具体的保护管理措施,积极开展引种栽培和繁殖试验,进行人工造林,扩大其分布区。 编辑本段历史价值鸽子花学名珙桐,为落叶大乔木,第四纪冰川孑遗树种。中国特有。分布于腰子寨、天子山和琵琵界的山坡或谷地、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珙桐湾、八大公山等地。5~6月开花。花序圆似鸟头,苞片洁白硕大如翅,宛如展翅欲飞的白鸽。1869年以来引种到英、美、荷、瑞(士)、日、俄等国,被誉为“中国鸽子树”。 珙桐树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和平使者”,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树较初由法国的神父戴维斯于1869年在四川穆坪发现,并采种移植到法国。在以后的近一个多世纪里,全世界广泛引种,大量栽植,成为世界十大观赏植物之一。 1954年,周恩来总理赴瑞士的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游览苏黎世时,听导游员津津有味地谈起珙桐树的来历,不禁大吃一惊。问身边的没有一个知道。回国后立即指示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研究、栽植。珙桐树只在湖北利川、神农架、四川万县、贵州的梵净山、湖南的武陵源、天门山等地有少量的分布。张家界市对面天门山绝顶分布着一个珙树群落,有一百多株,实属罕见。 编辑本段鸽子树-应用价值珙桐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 编辑本段相关传说  珙桐树珙桐,春末夏初开花,从初开到凋谢色彩多变,一树之花,次第开放,异彩纷呈,人们称赞它为“一树奇花”。关于它,有这样一段佳话。 在很久很久以前,传说有位君主,只有一位独生女儿,名叫“白鸽公主”,爱如掌上明珠。这位公主品味出奇,不爱金银珠玉,也不嫁王侯公卿,却十分爱好骑射,追求一种男子汉的气概。 一天,公主在森林中打猎,被一条狠毒的蟒蛇死死缠住。正在危急关头,一位名叫珙桐的青年猎手,用刀斩断蟒蛇,夺回公主的性命。公主十分敬慕青年猎手的机智和勇敢。二人一见钟情,山盟海誓,公主取下头上的玉钗,从中间割断,彼此各执一半,作为信物。   珙桐公主回宫后,将来龙去脉告之父王,并恳请父王将自己许配给珙桐。不料此事遭到父王的坚决反对,他连夜派遣侍卫将珙桐射死在深山老林。白鸽公主知道后,哭得死去活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卸去豪华的宫妆,穿上洁白的衣裙,踉踉跄跄的逃出了高墙紧闭的后宫,来到珙桐遇难的地方,放声大哭起来。一直哭得泪珠成血,染红了洁白的素装。忽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一棵小树破土而出,恰象竖立着的半截玉钗,转瞬间,长成了参天大树。公主情不自禁地伸开双臂扑向大树。霎时间,大雨停了,雷声息了,哭声也听不见了,只见数不尽的洁白的花朵挂满了大树的枝头,花朵的形状宛如活泼可爱的小白鸽,清香美丽,让人不能不想起白鸽公主与青年珙桐凄美的爱情故事。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树称作珙桐,以纪念这对忠贞不渝的情人。 关于鸽子树,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汉代王昭君,为了胡汉和好,毅然出塞与呼韩邪单于结为夫妇。她在异地日夜怀念故乡,就让白鸽为她传书送信。白鸽穿云破雾飞向王昭君的故乡——湖北秭归。千万只送信的鸽子,栖息在树上,化作洁白的花朵,成了鸽子树。 编辑本段赠送台湾  珙桐17棵珙桐树苗2008年12月23日与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一起,搭乘台湾长荣航空公司的专机飞往台湾。珙桐树代表四川同胞重建家园的信心,是两岸人民相互扶持的见证。 珙桐是第四纪冰川南移时幸存的“遗老”,作为中国特有的树种,有“植物活化石”、“绿色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濒危保护野生植物。每到春末夏初,珙桐树含芳吐艳,其白色的花形如飞鸽展翅,整树犹如群鸽栖息,被称为“鸽子树”,寓意“和平友好”。 赠台珙桐树来自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的禹里乡禹穴沟珙桐苗圃。北川县林业局副局长任继红表示:“虽然台湾和北川的气候有些不同,但在专家的照顾下,相信珙桐能在台湾顺利成长,开花结果。” 珙桐(5张)     

    2019-03-10 电议
  • 人类健康的第三棵树--青钱柳(摇钱树)树苗、种子--半岛园林苗木
    人类健康的第三棵树--青钱柳

     青钱柳,又名摇钱树、麻柳;胡桃科,青钱柳属于落叶乔木,树高10—30米;青钱柳(19张)树皮灰色;枝条黑褐色,花期4-5个月,叶革质,单数羽状复叶。果序轴长25-30厘米,果实有革质水平圆盘状翅,果熟期7-9月。青钱柳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医学界的第三棵树。青钱柳是冰川四纪幸存下来的珍稀树种,仅存于中国。人们知道,医学界的较好棵树——柳树,产生了阿司匹林,消炎杀菌、抗血栓,揭开了人类健康史的较好次变革。第二棵树--红豆杉,产生了紫杉醇,防治癌症和肿瘤,被医学界视为20世纪较伟大的医学发现。继心脑血管、癌症、肿瘤之后,高血糖现已成为人类的第二大杀手,这时人们发现了青钱柳,并将其芽叶炮制成青钱柳茶。青钱柳茶具有调节血糖,激活胰岛器官功能,促进血糖代谢,是糖尿病治疗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发现,常饮此茶,还可起到醒神健脑,滋补体质,益智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植物形态以下内容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青钱柳全株青钱柳根茎青钱柳枝叶青钱柳花果 编辑本段生长分布青钱柳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我国南方多省均有发现,多以零星分布,1985年在国家林业部门和中医药管理局对药用植物进行大普查时,在江西、湖南、安徽、福建、江苏、浙江、台青钱柳(7张)湾、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和云南东南部等环绕缓冲之地的次原始森林中,均发现有少量野生青钱柳树,树龄平均150年以上。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对此珍稀树种的保护,都出台了相关保护政策。编辑本段生长习性常生长在海拔500—2500米的山地湿润的森林中;喜光,幼苗稍耐阴;要求深厚、喜风化岩湿润土质;耐旱,萌芽力强,生长中速。编辑本段用途1、工业用途青钱柳木材轻软,有光泽,纹理交错,结构略细,加工容易,胶粘性和油漆性能好,是家具良材;树皮含鞣质及纤维,为橡胶及造纸原料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亦可做纤维原料。2、园林用途青钱柳多年生落叶乔木,树干高达10—30余米,树姿壮丽,枝叶舒展,果如铜钱,悬挂枝间,饶有风趣,其果有水平圆形翅,金黄色,每一果梗上串有十几个果实,形似串串铜钱,迎风摇曳,叮当作响,妙趣横生,酷似古代铜钱,具有很高的庭院观赏价值。编辑本段青钱柳茶1.概述青钱柳茶,是运用古法制茶工艺与现代中药饮片加工工艺相结合将青钱柳古树的初春芽叶进行炮制加工而成,青钱柳茶是中国名贵滋补保健药材,具有降糖、降脂、降压、提高免疫力等诸多功效。2.化学成分研究发现,青钱柳所含成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机营养成分,一种是有机营养成分,其中芽叶活性成分含量是其它部位的8~15倍。无机营养成分青钱柳茶的无机成分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钾、钙、镁、磷等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索,还含有锰、铁、铜、铬、锌、硒、钒、锗等微量元素,与糖代谢和胰岛素作用密切相关的元素Ni、Cr、V、Se的含量较高,其中Ni、Cr、V的含量大约为传统茶叶的10倍。现代营养学研究已证实,钾为胰岛素分泌、肌酸磷酸化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对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人群极为重要,微量元素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有机成分之一,能够协助胰岛素发挥降血糖作用,并能改善糖耐量。有机营养成分青钱柳黄酮:能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扩张冠状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青钱柳苷:这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并且是非热值皂苷类,能够满足高血糖患者对甜味的需求,而不加重病情,同时在降糖、降脂、降压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青钱柳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能够有效提高高血糖患者糖耐受量。3、药用价值《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记载,青钱柳叶具清热消渴解毒之效。《全国中草药名鉴》记载:青钱柳树皮,叶,根有杀虫止痒,消炎止痛祛风之功效.中医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因其有药理作用能明显降低血糖、减脂肪和尿糖。现代科学实验发现青钱柳叶含多糖,三萜,皂苷,黄酮等多种重要药效成分,同时还检出氨基酸,维生素,锗,硒,铬,钒,锌,铁,钙等多种珍贵的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适宜现代三高类慢性疾病人群饮用。有效降低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具有神奇的天然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功能,同时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保肝脂肪肝具有独特作用尤其对糖尿病人群,有显著降血糖的功效。青钱柳作为中国特有的天然保健食品资源。其叶炮制成茶,开水冲泡代茶饮,具有很好的调节血糖的保健功效,青钱柳叶富含锗、硒、钒、锌、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现代慢性病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经各大科研机构研究报告显示,青钱柳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恢复病变胰岛细胞机构和功能,增加外围组织的胰岛素受体,高血糖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野生青钱柳茶后,空腹血糖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病人的血浆胰岛素浓度有升高的迹象。4、饮用方法茶疗方:青钱柳6克,苦荞6克、七叶胆6克。置于带盖瓷杯或玻璃杯中,85度左右开水冲泡,以500毫升水为宜,加盖闷泡5分钟。一日3泡,上、下午及晚上个一泡。具有平衡稳定人体糖代谢的贡献,常饮此茶还可降脂降压,凝神健脑,滋补体质,延年益寿,是中老人及长期工作劳累者的较佳健康助手。5、适宜人群(1、四十岁以上的体胖人群(2、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3、曾经血糖过高的人群(4、30岁以上的妊娠妇女,曾经分娩巨大婴儿者(5、高血糖伴有血压、血脂异常人群(6、高尿酸、高血粘、高胰岛素中有其中两个的人群(7、常年不参加体力劳动人群(8、体弱多病,免疫力低下人群6、青钱柳茶的种类市场上青钱柳茶主要分为青钱柳原叶茶、复合袋泡茶、青钱柳碎片袋泡茶三种。摇钱树的传说愚人的青钱柳(民间传说)青钱柳,别名清钱李,因结的果实像古代的铜钱,所以又名摇钱树。相传从前有个好吃懒做的年轻人,听人说:“永春有棵摇钱树,树上长出两股杈,每股杈上有5个芽,摇一摇,开金花,摆一摆,掉银沙,要吃要穿全靠它。”就决定到永春去寻宝。他从春天寻找到秋天,终于在牛姆林找到了这棵青钱柳树,而且也捡了很多“钱”。他想把这棵树挖回去种,省得以后再到牛姆林捡钱。但是他怎么也挖不动,年轻人绝望而伤心地哭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个白须老翁,用拐杖指着这棵大树说:“年轻人,这是活了几百年的青钱柳,果实像钱,但不是钱,买不了衣食。而且这种树只能生长在这里,你把它挖走种在别的地方,它也活不了。”年轻人说:“人家部说永春有宝树,我按人家说的特征才找到它的。”老翁说:“傻小子,世上哪有什么宝?人的一双手不就是两股杈和5个芽吗?这才是摇钱树呀!”年轻人听后,如醍醐灌顶,高高兴兴地回去了。从此辛勤劳动,终于发家致富。青钱柳也因此闻名于世。   

    2019-03-10 电议
  • 珙桐种子、种芽,青钱柳种子种苗、树苗半岛园林苗木
    珙桐种子、种芽,青钱柳种子

     珙桐细部图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查看精彩图册 中文学名:珙桐拉丁学名:DavidiainvolucrataBaill.别称:水梨子,鸽子树,鸽子花树二名法:DavidiainvolucrataBaill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亚纲: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目:山茱萸目伞形目Umbelliflorae科:珙桐科族:珙桐族属:珙桐属种:珙桐分布区域:中国中部湖北省和周围地区系统:恩格勒系统(1964)目录植物属性植物概述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同生植物人工栽培生物特性繁殖方式栽植技术应用价值文物价值考古价值景观美化文化传承民间传说植物礼品展开植物属性植物概述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同生植物人工栽培生物特性繁殖方式栽植技术应用价值文物价值考古价值景观美化文化传承民间传说植物礼品展开 编辑本段植物属性植物概述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属于被子植物。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形态特征 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珙桐的花紫红色,由多数雄花与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的头状花序,宛如一个长着“眼睛”和“嘴巴”的鸽子脑袋,花序基部两片大而洁白的总苞,则像是白鸽的一对翅膀,黄绿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珙桐花开时,张张白色的总苞在绿叶中浮动,犹如千万只白鸽栖息在树梢枝头,振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因此称为“鸽子树”。珙桐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呈不规则薄片脱落。单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纸质,宽卵形或近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粗锯齿,叶柄长4~5厘米,花杂性,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2片白色总苞,纸质,椭圆状卵形,长8~15厘米,中部以下有锯齿,核果紫绿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生长习性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地理分布在我国,珙桐分布很广。正如其名字一样,“珙桐之乡”的珙县王家镇分布着全国数量众多的珙桐。其它分布于陕西东南部镇坪、岚皋,湖北西部至西南部神农架、兴山、巴东、长阳、利川、恩施、鹤峰、五峰,湖南西北部桑植、大庸、慈利、石门、永顺,贵州东北部至西北部松桃、梵净山、道真、绥阳、毕节、纳雍,四川东部巫山,北部平武、青川,西部至南部汶川、灌县、彭县、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美姑、雷波、筠连,重庆南部南川,云南东北部巧家、绥江、永善、大关、彝良、威信、镇雄、昭通,广东省怀集县诗洞镇六 珙桐龙的深山野岭里等地。常混生于海拔1250~2200米的阔叶林中,偶有小片纯林。近年在四川省荥经县,也发现了数量巨大的珙桐林,达10万亩之多。在桑植县天平山海拔700米处,还发现了上千亩的珙桐纯林,是目前发现的珙桐较集中的地方。自从1869年珙桐在四川穆坪被发现以后,珙桐先后为各国所引种,以致成为各国人民喜爱的名贵观赏树种。珙桐是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甫作为西方人首次发现并命拉丁种名,大卫神甫也是为麋鹿命拉丁种名的人。1904年珙桐被引入欧洲和北美洲,成为有名的观赏树[1]。在国内珙桐也逐渐被引种到做为观赏植物。北京植物园栽培的珙桐[2],能正常开花。这是目前所知中国大陆地区陆地栽培的较北位置。[3]2008年4月,四川省荥经县龙苍沟乡会同该县宣传部、雅安电视台、荥经电视台在对龙苍沟乡旅游资源进行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近10万亩珙桐群落,该消息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后经国内从事珙桐研究的权威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院院长包满珠,湖北民族学院生科院罗世家教授在专程到现场实地考察后称,密集程度如此之高、面积如此之大的成片野生珙桐树,在国内尚属罕见。[3]同生植物 珙桐同生植物有扁刺锥CastanopsisplatyacanthaRehdetWils.、木荷SchimasuperbaGardnetChamp.、峨眉黄肉楠Actinodaphneomeiensis(Liou)Allen.、粗穗柯Lithocarpuselegans(Bl.)Soepadmo.、包槲柯L.cleistocarpusRehdetWils.、巴东栎QuercusenglerianaSeem.、香港大头茶Gordoniaaxillaris(RoxbetKer.)Dietr.、天师栗AesculuswilsoniiRehd.、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SiebetZucc.、黑毛四照花Dendrobenthamiamelanotricha(Pojark.)Fang等。编辑本段人工栽培生物特性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珙桐枝叶繁茂,叶大如桑,花形似鸽子展翅。[4]白色的大苞片似鸽子的翅膀,暗红色的头状花序如鸽子的头部,绿黄色的柱头像鸽子的嘴喙,当花盛时,似满树白鸽展翅欲飞,并有象征和平的含意。生长环境珙桐喜欢生长在海拔700~1600米的深山云雾中,要求较大的空气湿度。生 珙桐长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林中,多生于空气阴湿处,喜中性或微酸性腐殖质深厚的土壤,在干燥多风、日光直射之处生长不良,不耐瘠薄,不耐干旱。幼苗生长缓慢,喜阴湿,成年树趋于喜光。珙桐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北缘,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及长江中游的中山地带。从地貌上看,多为丘陵,中山和高山峡谷地带。由于它们在水平及垂直分布上幅度较大,因此分布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珙桐分布区的气候为凉爽湿润型,湿潮多雨,夏凉冬季较温和,年平均气温8.9~15℃,1月平均气温0.43~3.60℃,7月平均气温18.4~22.5℃,年降水量600~2600.9mm,大于10℃活动积温2897.0~5153.3℃。珙桐分布区的土壤多为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pH在4.5~6.0,土层较厚,多为含有大量砾石碎片的坡积物,基岩为沙岩、板岩和页岩。珙桐多分布在深切割的山间溪沟两侧,山坡沟谷地段,山势非常陡峻,坡度约在30°以上。 珙桐可用播种、扦插及压条繁殖。播种于10月采收新鲜果实,层积处理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或石灰,随即播在3~5cm深的沟内。[5]幼苗阶段需搭棚庇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宜用嫩枝作插穗,于5~7月进行。高压可于春季在一年生健壮枝条的基部进行。苗木移栽宜在落叶后或翌春芽苞萌动前进行。起苗时不可伤根皮和顶芽,对这长侧根、侧枝可以适当修剪,栽植时要求穴大底平,苗正根展,并灌足定根水。繁殖方式播种一、种子采集时间与处理 珙桐林珙桐与光叶珙桐4月上旬开,花期40多天,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即可采收到成熟的果实。果实呈椭圆状或矩状卵形。果皮肉质,表面呈紫褐色,上有深灰色众多圆形斑点。果核呈橄榄状长椭圆形,色如核桃壳,上有纵棱,内有种子5~7粒。在林中自然掉落的果实自行萌发的极少。要想人工繁殖珙桐与光叶珙桐则首先必须对果实进行破碎处理,方法有以下3种:1.将收集到的果实倒在碓窝中,如捣米一样,用木棰反复敲打,并注意用力适度。如用力太小,果皮不能完全脱离,而用力太猛,又会捣碎种子。将捣碎的果实用清水洗净,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2.将成熟的果实直接堆放在阴暗潮湿的露地,任其自然冷冻,促进生理转化,使果肉烂掉,果核壳冻脆。堆置3个月的平均气温为6.9℃时,种子发芽率为92.6%,而平均气温为-2.5℃时则发芽率可高达98%以上。3.较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将成熟的果实倒入有盖的粪便桶,桶中注满新鲜人尿,全部淹没果实。经6至7周,果肉及果核壳全部腐烂后再倒入竹筐内,用清水冲洗,将种子拌上草木灰后即可播种。此法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广泛采用,出苗率均在95%以上。二、播种方法 珙桐选择排水良好,既肥沃又湿润的砂壤土或壤土做苗床,苗床四周开沟深度不得低于40厘米。土壤pH值要求不严,即使含盐量0.15%的土壤,珙桐树苗亦能生长发育。播种要用代森锌、多菌灵、托布津、福尔马林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并深翻。播种前在苗田开沟,深10~15厘米,宽5~8厘米,再将处理好的种子按10~15厘米距离放入沟中,覆土压实并浇透水。三、幼苗管理珙桐种子破壳萌芽时不耐水湿,刚出土的幼苗若长时间在阴湿环境中,则根、茎、叶易腐烂,且死亡率高。排水良好的坡地作为苗床出苗率高。因此,种子萌发至出现真叶前应注意土壤不能太湿。如遇长时间阴雨天气,除注意做好排水防涝工作外,还要喷1000倍液的托布津或500倍液的代森锌。一般情况下,珙桐种子在月平均气温0.56℃,旬平均气温-0.43℃时开始萌动。月平均气温达到2.3℃,旬平均气温为3.5℃时幼苗即开始出土。但刚出土的幼苗不耐低温,如遇寒潮,应当预先架设密封的塑料薄膜棚防寒。幼苗真叶出齐后,即可施一次0.5%至1%的复合液肥或低浓度人粪尿液壮苗,同时除净田间杂草。当年幼苗即可长到30~50厘米高,第二年一般可长到120~150厘米。幼苗长到30厘米以上,地径粗达0.4厘米时就可出圃移栽定植。移苗时间宜选在落叶后或翌春萌芽前,注意起苗时勿碰伤根皮和顶芽。对过于细长的侧根和侧枝可进行适当回缩修剪。珙桐根系发达,移植时栽植穴要求穴大底平,必须苗正根展。回填土要分层捣实,根茎培土应比原土位高出15~20厘米。移栽完毕要浇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接。小苗移栽成片定植,应架设遮阳棚,使小苗安全过夏。珙桐喜凉爽湿润气候环境,较好是与其他阔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混栽。无性繁殖扦插育苗用一年生枝条做插穗, 珙桐长15~20厘米,直径0.3厘米以上,每个插穗上至少要有2个节间、2个芽,切口平滑不伤皮。3月上旬,在土壤刚化冻、芽萌动前扦插。插前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使土壤疏松、水分充足。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以直插为主,插条深度因环境条件而异。过深土壤氧气不足,不利于插穗生根;过浅枝条外露多,蒸发量大,插穗易失水干枯。如在扦插时气候寒冷而干燥,插后上端应适当覆土;在温暖、湿润条件下,上面较好个芽子微露地表即可。由于枝条有极性现象,扦插时,切勿倒插。插后要踏实,使插穗和土壤密接,严防插穗下端蹬空,插后立印灌透水。插穗成活后,要适时灌溉、松土、除草、施肥和防治病虫。扦插育苗成苗率在60%左右。扦插前若用ABT生根粉对插穗进行处理,成苗率可提高10%~20%。嫁接 珙桐珙桐嫁接宜选用2~3年生的实生苗做砧木。在穗条的选择上,较好选取开花树的树冠外围、向阳、无病虫害、健壮的当年生枝条,在落叶后采集,较迟在枝条萌发前2~3周采集。嫁接的方法主要采取枝接和T字形芽接两种办法,枝接在砧木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T字形芽接一般在7~9月树木生长旺盛季节进行。T字形芽接法适合粗壮的砧木。栽植技术珙桐属珙桐科、珙桐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世界著名的活化石之一。现在自然野生的珙桐都长在深山中,国内引种还不甚普遍,本文对珙桐的引种栽培作了初步的介绍。一、引种栽培地区概况引种栽培地在江苏宜兴,属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地属典型的黄棕壤,ph值6.5左右。引种地夏季高温炎热,且伴有伏旱,空气湿度较低,同时地下水位高,土壤排水性能较差,这些都是珙桐引种栽培的不利因素。 珙桐二、引种栽培技术从生长势的对照可以看出,珙桐苗喜阴湿环境生长。1.抗逆性和适应性引种的小苗,在全日照露地栽培时,当连续五天气温高达39℃时,蒸发量大,空气湿度低,导致叶片枯焦占40%,在遮阳、灌水等栽培管理条件下,网内气温连续9天高达42℃。此时,全天抗旱降温,苗木安然度过,但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这说明珙桐是抗旱性差的植物,它的叶片忍耐脱水及抗高温能力差。通过三年多的栽培发现连续出现数天零下6~7℃低温,苗木未受冻害,证明威胁珙桐成活的关键在于三伏天高温而不是低温。对ph值的适应性:珙桐的土壤适应性较强,黄壤或黄棕壤,棕壤及红黄壤均能适应。笔者曾在宜兴和桥地区黑色粘土中(ph值6.5~7)试种,尚能成活生长,但与红壤土三年生长期比较,相差一年生长期。说明珙桐喜棕壤及红黄壤土。2.病虫害在引种栽培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几种病虫害,危害期主要集中在5~9月。蜗牛危害叶、芽,可施用灭旱螺毒杀和人工去除方法;金龟子危害叶片,可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原药1000倍液喷杀。危害珙桐的主要问题不是虫害,而是病害。引种的第二年植株开始发生茎腐病,病株蔓延和死亡速度较快。在用多菌灵1:20拌土撒施,用托布津粉剂800倍液喷洒,并坚持用402抗菌剂涂树干,每七天一次连续刷八次之后,病情基本被控制。进入11月中旬,每隔七天在树干上涂刷托布津或百菌清药液一次,连刷3~4次,防止在越冬前病菌侵入树干,并且在土壤中播施一次硫酸亚铁,进行土壤越冬前消毒。三、结论向季风区引种,如何使珙桐渡过高温炎热且有伏旱的夏季是成功的关键。在引种时对引种对象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学特性的要求应先有基本了解,再加上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设法在小环境内减弱日照强度,降低温度,提高湿度以度过三伏天。 珙桐又叫鸽子花[6]在栽培试验过程中,笔者观察发现经历过夏季高温考验的苗木,随着苗龄的增长能逐渐提高其适应能力。经过三年的驯化和观察,可以说引种地已基本具备了珙桐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由于引种才四年,只能说基本适应引种地生长,但如何使它生长得更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观察。园林应用方面,应根据适树、适地原则。首先在公园绿地、机关学校,风景区选择小环境小片种植,并与乡土树种配植,除在栽培过程中采取驯化技术措施外,还应提高湿度并减低光照强度。能做到以上要求基本上就能使珙桐适应低海拔地区生长。编辑本段应用价值文物价值濒危类别:稀有保护级别:该物种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国家8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中的珍品,为我国独有的珍稀名贵观赏植物,又是制作细木雕刻、名贵家具的优质 珙桐木材,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为我国特有的单属植物,系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由于森林的砍伐破坏及挖掘野生苗栽植,目前数量较少,分布范围也日益缩小,若不采取保护措施,有被其它阔叶树种更替的危险。保护措施有的分布区虽已建自然保护区,但无严格保护措施,在其它分布区也应设置保护点,应制定具体的保护管理措施,积极开展引种栽培和繁殖试验,进行人工造林,扩大其分布区。考古价值鸽子花学名珙桐,为落叶大乔木,第四纪冰川孑遗树种。中国特有。分布于珙桐(5张)腰子寨、天子山和琵琵界的山坡或谷地、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珙桐湾、八大公山等地。5~6月开花。花序圆似鸟头,苞片洁白硕大如翅,宛如展翅欲飞的白鸽。1869年以来引种到英、美、荷、瑞(士)、日、俄等国,被誉为“中国鸽子树”。珙桐树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和平使者”,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树较初由法国的神父戴维斯于1869年在四川穆坪发现,并采种移植到法国。在以后的近一个多世纪里,全世界广泛引种,大量栽植,成为世界十大观赏植物之一。1954年,周恩来总理赴瑞士的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游览苏黎世时,听导游员津津有味地谈起珙桐树的来历,不禁大吃一惊。问身边的没有一个知道。回国后立即指示有关人员进行专门研究、栽植。珙桐树只在湖北利川、神农架、四川万县、贵州的梵净山、湖南的武陵源、天门山等地有少量的分布。张家界市对面天门山绝顶分布着一个珙树群落,有一百多株,实属罕见。景观美化珙桐为世界著名的珍贵观赏树,常植于池畔、溪旁及疗养所、宾馆、展览馆附近,并有和平的象征意义。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编辑本段文化传承民间传说 珙桐树珙桐,春末夏初开花,从初开到凋谢色彩多变,一树之花,次第开放,异彩纷呈,人们称赞它为“一树奇花”。关于它,有这样一段佳话。在很久很久以前,传说有位君主,只有一位独生女儿,名叫“白鸽公主”,爱如掌上明珠。这位公主品味出奇,不爱金银珠玉,也不嫁王侯公卿,却十分爱好骑射,追求一种男子汉的气概。一天,公主在森林中打猎,被一条狠毒的蟒蛇死死缠住。正在危急关头,一位名叫珙桐的青年猎手,用刀斩断蟒蛇,夺回公主的性命。公主十分敬慕青年猎手的机智和勇敢。二人一见钟情,山盟海誓,公主取下头上的玉钗,从中间割断,彼此各执一半,作为信物。 珙桐公主回宫后,将来龙去脉告之父王,并恳请父王将自己许配给珙桐。不料此事遭到父王的坚决反对,他连夜派遣侍卫将珙桐射死在深山老林。白鸽公主知道后,哭得死去活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卸去豪华的宫妆,穿上洁白的衣裙,踉踉跄跄的逃出了高墙紧闭的后宫,来到珙桐遇难的地方,放声大哭起来。一直哭得泪珠成血,染红了洁白的素装。忽然,雷声大作,暴雨倾盆,一棵小树破土而出,恰象竖立着的半截玉钗,转瞬间,长成了参天大树。公主情不自禁地伸开双臂扑向大树。霎时间,大雨停了,雷声息了,哭声也听不见了,只见数不尽的洁白的花朵挂满了大树的枝头,花朵的形状宛如活泼可爱的小白鸽,清香美丽,让人不能不想起白鸽公主与青年珙桐凄美的爱情故事。后来,人们就把这种树称作珙桐,以纪念这对忠贞不渝的情人。关于鸽子树,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汉代王昭君,为了胡汉和好,毅然出塞与呼韩邪单于结为夫妇。她在异地日夜怀念故乡,就让白鸽为她传书送信。白鸽穿云破雾飞向王昭君的故乡——湖北秭归。千万只送信的鸽子,栖息在树上,化作洁白的花朵,成了鸽子树。植物礼品赠送台湾 珙桐17棵珙桐树苗2008年12月23日与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一起,搭乘台湾长荣航空公司的专机飞往台湾。珙桐树代表四川同胞重建家园的信心,是两岸人民相互扶持的见证。珙桐是第四纪冰川南移时幸存的“遗老”,作为中国特有的树种,有“植物活化石”、“绿色大熊猫”之称,是国家一级濒危保护野生植物。每到春末夏初,珙桐树含芳吐艳,其白色的花形如飞鸽展翅,整树犹如群鸽栖息,被称为“鸽子树”,寓意“和平友好”。赠台珙桐树来自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县的禹里乡禹穴沟珙桐苗圃。北川县林业局副局长任继红表示:“虽然台湾和北川的气候有些不同,但在专家的照顾下,相信珙桐能在台湾顺利成长,开花结果。”  词条

    2024-05-28 电议
1/1 记录数:8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