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衡阳市正美园艺有限公司

主营:盆景,花卉,苗木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企业新闻
  • 花卉采种应注意哪些事项?发布时间:2009-09-17

    不同的花卉,种子成熟期不同,采种的时期也不同。采种过早,种子成熟度不够,影响发芽和生长;采种过晚,种子容易散失或霉烂。当种子成熟时要及时采集,选择品种典型、性状优良、枝叶茂盛、无病虫害、正处壮年的母株采集种子。不同种类花卉种子的采收要掌握其成熟特征适时采收。如一串红种子呈深褐色,石竹种子呈黑色,天目琼花果皮呈红色,牡丹种子呈黑色时即可采收。而有些种类如凤仙花、蝴蝶花、飞燕草、矮牵牛、锦带花、丁香等,果实易开裂,需在开裂前及时采收,以避免种子散落。还有些种子陆续成熟的,如枸杞、醉鱼草、一串红等,需随时观察,及时采收。 (记者 佚名) [详情]

  • 红叶黄栌育苗技术发布时间:2010-06-27

    红叶黄栌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秋季叶片鲜红色,霜降之后,叶片颜色更加鲜艳,是山区绿化和观赏的优良树种。现介绍其种子育苗技术。   1 种子采集  选择成龄红叶黄栌采集种子。于6月上中旬种子成熟时进行采收。经过去杂、精选、晾干, 存放到干燥阴凉处备用,并防止鼠害、虫害。   2 种子处理  红叶黄栌种子需经层积处理方可播种。元旦前后,将种子用清水漂洗,与三倍干净湿沙拌匀 ,在背阴处挖深20~40cm的坑,长宽不超过60cm×80cm,将种子放入,上盖10cm左右的 沙土,中间埋设草把作通气孔。每半月检查翻动1次,翌年2月份后一周检查翻动1次,防止 种子腐烂,观察发芽状况。同时,注意防止坑底积水或种子过干。3月中下旬种子有1/3左右 露白即可播种。   3 整地播种   苗圃选择沙壤土、有水浇条件、排涝畅通、土层肥沃的地块为宜,每667m2施有机肥2000 kg以上,深耕细耙,按宽120~150cm打畦,并进行土壤消毒。可开沟直播或播种母畦后 移栽,每667m2播种量2~3kg,播种后种子覆土1~2cm。为了保墒和防止冻害可覆地膜 或小弓棚。幼苗长到3~5片叶时可进行移栽,移栽行距20~30cm,株距10~15cm。   4 苗木管理   苗期的管理一是浇水,前期浇足水,后期适当控水,以利于蹲苗,浇水后及时松土 锄草。二是追肥,一般追肥2~3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667m2施10~15 kg,促苗 旺长。三是防治病虫,特别是立枯病和白粉病的防治,防治立枯病可喷25%的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0.2%溶液或浇灌3~4次0.5%的硫酸亚铁溶液,防治白粉病可喷15%粉锈宁0.1%的溶液, 防治叶蝉、蚜虫可喷25%速灭威0.1%的溶液,防治地下害虫可在苗根周围浇灌50%辛硫磷乳油 0.1%溶液。 (记者 中华园林网) [详情]

  • 绿化修剪养护不能简单砍伐发布时间:2011-07-15

     绿化养护工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城市艺术。城市道路绿化养护管理得好,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为广大市民提供艺术的享受。然而,在我们浦东张江金桥地区,我不止一次看到,绿化养护工人以非常粗暴的工作方式修剪植物,手法堪比伐木工人:每年植树时节,养护工人却在道路两边,离地3~4米处,统一高度,把整排行道树的主干都给锯了。一排排高大乔木变成了一根根碗口粗的棍子。  有一些树经不起这样折腾,再也没有发芽——死了。就算是那些存活下来的树木,由于主干被剪,整棵树也不再向高度方向生长,只能在树顶长出一丛枝叶,像一根根火柴头。  几年前,我曾和浦东园林部门交涉过此事,据他们透露,我们这里浦东张江金桥的道路绿化养护是承包出去的。他们解释说,被伐的是速生乔木,不影响生长,并保证以后的修剪将保留二级支干。然而时至今日,类似的情况仍在发生。说到原因:树种在路边,是没有产出的,自然就不会有人打理好他们。伐木式的修剪,省了爬高和分剪枝条的力气;锯下来的粗枝,还能卖钱;树长不大,台风吹不倒;就算是死了几棵树,还可以补种,不用赔偿。  十年育树,需要的是人用心去“育”,而不是偷工减料的“伐”。美化我们的环境,不是在每条路的两侧都种上树就可以了,我们更期待绿化部门能养育好这些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  我建议绿化园林部门,在建立道路绿化养护的考核标准时,把植物的存活率和生长情况都考虑进去。要不然,不管过多少年,上海的林荫大道也只有复兴路、衡山路那么几条。  记者附言  每年绿化管理部门都会安排工人修剪行道树。同时,也会有热心市民来报社反映这些人在“摧残绿化”。这里面不排除有部分误解的原因,但是如此大刀阔斧“修剪”,确实对绿化养护不利,难怪大家要质疑。“建立道路绿化养护的考核标准”是个好建议,如果能够将这个考核的标准交到广大市民手里,让市民有监督评议权,相信效果一定会更加好。 [详情]

1/1 记录数:3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