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苏建洪

主营:罗汉松,香樟,桂花,广玉兰,茶花,杜鹃,红枫,红继木,红叶石楠,含笑,芙蓉,夹叶桃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企业新闻
  • 有机大豆生产及栽培技术发布时间:2010-04-28

      有机大豆生产及栽培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绿色农业开始有了发展,食品、有机食品应运而生。  所谓食品,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的统称。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A级即有机食品。  一、有机食品的发展前景  1.发展有机食品符合世界潮流。21世纪将是一个“绿色”的世纪,在消费领域,绿色产品将成为主导潮流。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崇尚自然、注意安全、追求健康的思想将首先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2.食品事业已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由于食品事业将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增进人民健康紧密地结合了起来,符合政府的宏观产业政策,因此,食品一推出,就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而且销售市场广阔。  国内外的市场需求状况表明,我国食品的市场需求潜力是巨大的,强大的市场需求必然会推动食品的生产开发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有机食品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据权威机构研究表明,有机农业在生产的初期可能导致产量有所下降、劳动力投入较大,但由于其生产成本低,产品价格高(通常比普通食品价格高50%—200%),因此,其经济效益并不低。按平均统计,在由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的三年转换期内,农产品产量下降约8%,但成本可降低20%—40%,产品价格上升15%,可增加收入25%。  我国食品价值还包括加工、包装等环节的增值,出口创汇势头强劲,因此,其投资效益可观。  三、有机大豆栽培要点  1.产地的选择。选择符合有机农业生产要求的地块。首先,选用经过三年转换期的地块,即三年内没有施用过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种植地块;其次,选择新开荒的地块;再次,选择经过三年休闲的地块。所选地块还要符合以下要求:  (1)要选择大气、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适于有机大豆生产的地区。  (2)应选择远离公路、四周有树木做隔离带、周围没有易产生病虫害的农作物、周边作物施用化学农药少的地块。  (3)地块的土壤比较肥沃,在30厘米耕作层内,土壤有机质>5%、全氮>0.15%、速效氮>9.5毫克/百克土、全磷>0.1%、速效磷>4.2毫克/百克土、速效钾>30毫克/百克土、pH值6.5—7.0且土壤通透性好的中性土壤。  (4)地块不积水,排水方便,以选择山岗地为好。  (5)以黑沙土为好,壤土次之。  (6)有条件的要选择能灌溉的地块。  (7)避免同一作物重茬。  2.整地:  (1)整地要求。整平耙细,做到田间无大坷垃、无残茬、无较大的残株,耕深20—30厘米。  (2)整地时间。较好秋整地,以利接纳伏秋雨水,蓄水保墒。如春整地,提倡早整地,以保墒为主。黑龙江省一般4月中下旬整地。  3.施肥:  (1)肥料种类。以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粪肥为好,也可以施用以秸秆、落叶、湖草、泥炭、绿色植物为主的堆肥、绿肥,或施用经过认证许可在有机产品生产中使用的肥料,如吉昌牌有机肥、绿农肥、生物肥料等,但不能使用转基因肥料。  (2)施肥数量。腐熟的有机粪肥的施用量应在每公顷30吨以上;如施吉昌牌有机肥,则要达到每667平方米(1亩)40公斤以上,并配合施用农家肥。  (3)施肥时间。农家肥在秋整地时撒于地表,随整地时与土壤拌匀。有机肥在秋季或春季起垄时施入总量的70%,其余30%在播种时施入。  4.播种:  (1)品种选择。有机大豆生产要选经过3年有机转换的地块中繁育的品种,选用高蛋白或高油品种,不能种植常规品种,不要选用转基因品种,且品种的生育期要较常规品种略短。  (2)种子精选。播前种子要进行人工手选,剔除破碎粒、虫蚀粒、病斑粒、小粒等,选后的种子要饱满,大小均匀。  (3)种子处理。播前将种子晾晒1—2天,提高发芽势。  (4)播种期。因为有机大豆种子未进行种衣剂包衣,所以要使其快出苗,以减少病、菌、虫对种子的危害,要在地温稳定在10℃以上才可播种,一般应略晚于常规大豆。  (5)密度。有机大豆的播种密度应比常规大豆略高,因为大量的机械、人工管理伤苗率较常规大豆多,一般每公顷保苗33万—35万株。  (6)播种方法。可采用机械精量点播,但机械应专用。播深3—4厘米,播后及时镇压。  5.田间管理:  (1)中耕。出齐苗后,进行垄沟深松放寒增温。做到三铲三趟,较后一遍中耕于封垄前进行。  (2)除草。人工铲地与旋转锄灭草相结合。自大豆出苗前至较好片复叶开启时进行旋转锄灭草3—4次,生育期间人工铲草3次,后期拔大草1次。  (3)严禁使用任何化学除草剂。  (4)降雨量大时,如田间积水,必须及时排出。  6.病虫害防治:  (1)合理轮作。  (2)选用抗病虫品种。  (3)及时拔出病虫株,防止扩大蔓延。  (4)科学合理施用肥料。  (5)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在使用药剂防治前要同认证机构取得联系,经过许可方可使用。  7.收获:  (1)收获时期。一般在大豆串叶90%以上,茎秆黄绿相间时进行人工收割。  (2)收获方式。采用人工割晒,当籽粒水分降至13%以下时用小脱谷机脱粒。不得用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直接收割,严格防止“泥花脸”的发生。  (3)脱粒后的籽粒应避免日晒,以免变色。  8.运输及晒场管理:  (1)有机大豆的运输要有专用运输车,要与运送常规作物的车辆分开,有机大豆不能与常规大豆混装、混运。  (2)有机大豆要有专门的晒场存放,并用专门的粮食清选机械清选后及时入库。  (3)有机大豆的包装物要避免对大豆及环境造成污染。有机大豆要定量包装,包装内附有标签,标明生产者姓名、地块、编号、数量、作物名称、收获时间、检验人员姓名等。  9.有机大豆的仓储管理。有机大豆的储藏要有专门的仓库,并做到与常规产品不混杂。有机大豆仓库必须清洁卫生,有防鼠设施,并进行除虫处理、储前消毒。  四、技术应用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有机大豆生产初期产量可能较常规生产有所下降,通过几年的连续使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加强管理,大豆产量会有所提高。  2.有机大豆病害可能加重,通过合理轮作,可减轻危害。  (黑龙江省红光农场李之国) (记者 佚名) [详情]

  • 北方地区秋季园林绿化月历发布时间:2010-05-26

    十月份 1、做好抗旱保苗工作,10—15天浇水一次。 2、及时防治病虫,尽量减少害虫越冬量。 3、及时清除绿化带杂草,草坪修剪一、二次。 4、清除枯死树木,搞好补植清点。 5、制定秋冬季节植树规划。 十一月份 1、视情况做好抗旱保苗工作。 2、搞好秋冬季节绿化造林、补苗工作。 3、对新栽植树木做好管护工作,每10天浇水一次,常绿树木每天喷水一次。(来源:中国园林网) [详情]

  • 如何在山上找到好兰花发布时间:2010-09-17

      一,看山。看到山上杉树多、毛竹多或造过林、砍划严重,不要进此山,牛羊到过的山兰花也极少。  二,进山。山水相连,山中有阔叶林且有毛竹,木、竹长势好少遭破坏,矮草木不密集,有大水沟通山,可进此山。  三,方向。进山时记住太阳升起的方向,不管转到哪座山,记住朝东的山窝一般兰花多。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四,兰址。寒兰一般长在离水较近较潮湿的地方,半山腰附近,但也有长在近山顶部区,还有就是斜或斜而较宽敞平坦之处。春兰一般长在山腰与顶部间、较干燥的地方,山势较高的地方。建兰灵活性较大,蕙兰与春兰所在近似。  六,好兰。一旦发现一片兰花,往往会有一佳品,须仔细搜寻,枯树下、草丛树叶中也别放过。长在大树下,根与树根纠缠,可能会有特色。长在悬崖下、附近,往往会有佳品。在阴森森较潮湿之处也往往藏有佳品。有蛇等较险恶之地也往往有好兰。  七,感觉。遇到好兰还往往跟感觉有关,似乎也就是缘分吧,得来全不费工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不过在实践中我发现,兰花的生长还跟各地的山水、地势、气候、林木等大有关系,不是一个公式可套用的,要凭经验加感觉才能事半功倍。  另外,我发现在某处找到了好兰,再想好梦成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许就是天意,好兰花一地只能长一点,多了就没有了价值。我挖到好兰金边金缟、银边银缟、银缟、莛上莛、晶龙、矮建兰、大富豪(圆尖阔叶矮寒兰)等兰后,曾多次反复旧地重游,期望好事成双,结果是徒劳无功。  以上七点前两点较重要,如果看错了山进错了山,那一天的时间可能就白白浪费了,且累个半死,筋疲力尽。 [详情]

  • 丝兰发布时间:2010-09-20

      [学名]Yucca filamemtosa  [科属]龙舌兰科丝兰属  产美国东南部,喜光。喜温暖气候,也较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酸性土、碱性土均能生长,但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上生长更好。耐干旱。  常绿灌木,茎极短。叶丛生,条状披针形,顶端坚硬或刺状,边缘具分离的白色纤维。圆锥花序直立,长l~3m;花下垂,白色带黄,径5~7cm;花期7~8月。播种、分株及根插繁殖。栽培中应注意剪除基部衰老及残裂叶片,花谢后及时剪除残枝。园林中可植于花坛中心或植于山石旁、墙隅、庭院石级两侧,也可与常绿乔灌木配。若于纪念性建筑前列植,既显整洁,又显肃穆。丝兰为萨尔瓦多国花。   同属植物约40种,常见栽培的有灌叶凤尾兰(Y.recurvifolia);凤尾兰(Y.gloriosa)等。凤尾兰又名菠萝花。原产北美洲,叶较坚硬,圆锥花序。花较小,乳白色。为塞舌尔国花。 [详情]

1/1 记录数:4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