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平凉利群生态绿化有限公司

主营:云杉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供应产品分类
企业新闻
  • 垂丝海棠栽培管理发布时间:2009-03-25

     垂丝海棠的栽培管理分类:种植业技术/植物生理学原理与栽培技术适用范围:不限  1.适当修剪。早春萌发前及时修剪病虫枝条、枯枝及过密的枝条;对老龄植株进行老枝更新,具体做法是:将小枝不多的大枝锯去上端,萌发新枝后,再将细弱枝剪去。  2.及时摘果。花谢后应及时摘去幼果,节约养分有利来年增加开花数目。  3.浇水施肥。北方地区常有春旱,因此早春需浇水2-3次;每年秋季挖沟施入腐熟的有机肥。  4.病虫害防治。时刻注意观察,及时防治病虫害。 (记者 佚名) [详情]

  • 有机葡萄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时间:2009-04-12

    发展有机葡萄生产是人类和谐利用环境、实现葡萄安全生产和消费的重要途径,笔者以葡萄生产栽培的实际情况和“GB/T19630-2005有机产品”为基础编写了其规程,仅供有机葡萄生产者参考。   1园地选择与规划   1.1园地要求   园区应地形开阔、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排灌水良好,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其生态环境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pH值以6.5~7.5为宜且土质较疏松;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1.2规划   葡萄生产区域应边界清晰,并建立以田间道路、天敌栖息地、大棚或其他农业生产等为基础的缓冲带,同时尽可能避免有机生产、有机转换生产和非有机生产并存,如出现平行生产,则必须制订和实施平行生产、收获、储藏和运输的计划,具有独立和完整的记录体系,能明确区分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或有机转换产品)。   2建园   2.1品种选择   在南方葡萄产区应选择抗病、抗逆性好且品质优良的早中熟欧美杂交种如巨峰、希姆劳特等。   2.2栽培方式   宜采取避雨栽培方式,架式可结合避雨栽培条件选用双十字“V”形架、飞“鸟”形小棚架或平棚架。在使用塑料薄膜时,只允许选择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类产品,并且使用后应从土壤中及时清除,禁止焚烧,禁止使用聚氯类产品。   3植株管理   有机葡萄的植株管理同常规葡萄生产,如根据品种特性、架式特点、树龄、产量等确定结果母枝的剪留强度及更新方式,进行合理的冬季修剪;在葡萄生长季节,采用抹芽、定枝、新梢摘心、副梢处理等夏季修剪措施对树体进行整形控制,增强通风透光,以减轻病害发生。为提高果实品质,在果实成熟期前20天~30天,可以对葡萄进行环割,环割宽度一般在3mm~5mm。   4花果管理   采用疏花、疏果、疏穗、疏粒等常规方式对葡萄果穗进行处理,以控制产量、提高果实的品质。进入盛果期的葡萄园,亩产一般控制在1250kg以内。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禁止使用任何激素如赤霉素、CPPU等对果穗进行拉长或膨大处理。   5土、肥、水管理   5.1土壤管理   5.1.1中耕与深翻   葡萄生长季节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松土深度10cm~20cm;每年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全园深翻,将栽植穴外的土壤全部深翻,深度30cm~40cm。   5.1.2生草与覆草   有机葡萄园应提倡生草覆草技术,这样既有利于保墒和保持土壤肥力,减轻日灼、气灼等生理病害的发生,又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有机葡萄园区进行生草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葡萄园区的草资源,对高杆杂草加强管理,使其不影响葡萄的生长,另一方面可以在4月份前后,在葡萄行间种植不含转基因的白三叶草(应使用经过认证过的有机草种)。覆草时间一般在7月份前后,将其刈割后覆盖在树根周围。   5.2施肥管理   5.2.1肥料要求   生产前期可购买认证过的有机肥;持续有机葡萄生产园区应制定土壤有机培肥计划,如在自身葡萄生产园区,结合“园区生草-养殖业(养鸡、鸭、羊)”等进行绿肥或堆肥。绝对不能使用化学肥料、不能使用含有转基因的物质如转基因豆粕或经任何化学处理过的物质作为肥料,限制使用人粪尿,必须使用时,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腐熟和无害化处理。   补充钾肥可用草木灰,补充磷肥可使用高细度、未经化学处理的磷矿粉。在施用磷矿粉时应与农家肥经充分混合堆制后使用。   5.2.2施肥   在生长季节培肥的基础上,以施基肥为主,秋季施入,每666.7m2施入1000kg~1500kg有机肥。双十字“V”形架、飞“鸟”形小棚架栽培采用沟施,在行间挖条状沟;平棚架栽培在树冠外围挖放射状沟或环状沟。沟深30cm~40cm。   5.3水分管理   5.3.1补水时期   一是萌芽到开花期,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75%时;二是新梢生长期至果实膨大期,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5%时;三是果实迅速膨大期,以及新梢成熟期,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四是果实发育后期傍晚或清晨,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80%,少量补水。   5.3.2补水方法   以采用滴灌法为宜。水质在符合GB5084规定的基础上,应加强有机葡萄生产周边水质的监控,以免由于水质受污染而影响有机葡萄生产。   5.3.3排水时期和方法   进入雨期,土壤湿度超过田间持水量的85%时,通过畦沟、排水沟、出水沟进行排水,达到雨停畦沟内不积水,大暴雨不受淹。   6病虫鸟害防治   6.1基本原则   从葡萄的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6.2主要病虫害   霜霉病、黑痘病、灰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透翅蛾、二星叶蝉、金龟子、吸果夜蛾、粉蚧、虎天牛;麻雀、白头翁等。   6.3控制措施   6.3.1农业防治   应优先采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措施有:秋冬季和初春,及时清理病僵果、病虫枝条、病叶等病组织,减少果园初侵染菌源和虫源;生长季节及时摘除病穗、病叶;加强夏季栽培管理,避免树冠郁蔽;应尽量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   6.3.2物理防治   采取防虫、鸟网、树上挂废弃的碟片和树干涂白等措施降低病虫、鸟的为害;采取果实套袋,以切断病菌传播途径和避免鸟的危害。套袋应采用葡萄专用果实袋,于花后25天~40天果穗整形后套袋,纸袋质量应符合“GB11680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规定,套袋时需要避开雨后的高温天气,套袋时间不宜过晚。为了提高葡萄着色,应于采收前10天~20天摘袋,摘袋时不要将纸袋一次性摘除,先把袋底打开,逐渐将袋去除。   6.3.3生物防治   使用BT、白僵菌等真菌及其制剂防治葡萄透翅蛾。   6.3.4物质防除   在6.3.1~6.3.3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虫害时,允许使用下列物质控制病虫害:在害虫发生初期,采取天然除虫菊、鱼藤酮、苦参及其制剂等防治葡萄透翅蛾、叶蝉等;在葡萄萌芽始期采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施枝条和地面以铲除病菌;在葡萄生长季节使用波尔多液作为保护剂防治病菌侵入,浆果膨大期前使用浓度为硫酸铜:石灰:水=1:0.3-0.5:200,其后使用浓度为硫酸铜:石灰:水=1:1:200。   7采收、包装、贮藏   7.1采收   结合品种特性,适时采收。采摘时一手托住果穗,另一手握剪刀,将果穗剪下置于专用果筐内;放置时轻拿轻放,不要擦掉果粉。   7.2包装   为了提高果实商品性,应对采回的果实进行分级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和相关规定,提倡使用可重复、可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包装应简单、实用、设计醒目,禁止使用接触过禁用物质的包装物或容器。   7.3贮藏   未能及时销售的有机葡萄,应置于冷藏仓库进行短期贮藏,标志清楚。仓库应清洁卫生,禁止有任何有害生物和有害物质残留。   8记录控制   有机葡萄生产者应建立并保护相关记录,从而为有机生产活动可溯源提供有效的证据。记录应清晰准确,这些记录主要包括以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等为主的生产记录,为保持可持续生产而进行的土壤培肥记录,与产品流通相关的包装、出入库和销售记录,以及产品销售后的申、投诉记录,等等。记录至少保存5年。 [详情]

  • 姜科花卉的栽培管理发布时间:2011-07-26

      广州地区在个别非常年份的绝对较低温度可到0℃,并有霜冻。此时,大多数姜科花卉会受寒,如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等植物在连续4~6天的3~5℃低温或1天霜冻即可致死。  2、光照:大多数姜科花卉喜欢阳光充足的环境,在间接的辐射光或散射光下生长较好,特别是在花苞露花期要保持较强的阳光才能使其色泽鲜艳。但有些种类如姜花等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健壮,特别是在春秋季节,充足的阳光对叶片萌发和花序抽出极为有利,但在夏天,高温烈日阳光直射易引起叶片灼伤。因此在生产上应在遮光度75%~80%的遮光网人工控制光线环境下栽培。若发现叶片灼伤,应立即将其移入无直射光处或有遮光设施的场所或树荫下,并将灼伤叶片剪除,以免其他病原细菌从伤口侵入。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促其重新发叶,恢复新姿。  姜科花卉在家庭盆栽种植时需要放在阳台或靠近窗台阳光充足的地方。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光照过强,易灼伤叶片,要适当遮荫。在温室或大棚栽培时,如果光照不足,要增加辅助光,辅助光的强度以2500~30001x为宜。  3、水分:丰富多彩的姜科花卉尽管原产地不同,但大多生长在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林下,有的生长在极为湿润的沟谷石壁或沼泽地,如黄花大苞姜、水山姜等,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只有少数分布在高海拔山地或附生于树干上,如象牙参属、距药姜属、圆瓣姜花等。因此在栽培的过程中,要选择良好的栽培环境并模拟与原种原来的生境较为相似的生态条件,注意姜科植物所需要的荫蔽度、湿度和温度,在种植区内需设立人工喷灌装置,土壤要深耕,注意施放有机肥料,及时清除枯老病株,加强病虫害防治。  每年的3~10月是姜科花卉的生长旺季,较适宜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在75%~85%,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叶片展开。尤其足新叶抽出期间,若过于干燥,则新叶之叶缘、叶尖均易枯卷,日后变成畸形。叶片萎蔫后无法恢复,因此在生长季节需勤浇水,并经常向叶面喷雾,但要注意土壤不要过黏、过湿,否则易烂根并引起病害。  进入秋冬后,姜花的生长减慢,浇水量要逐步减少,可根据天气变化决定每天浇1次或2~3天浇1次,尤其在气温较低时,应保持土壤干燥,防止受寒害。对冬季休眠的种类要提前停止浇水和施肥。  4、土壤:姜花根系发达,丛生叶生长旺盛,在南方温暖地区露地栽培时,其土壤要求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用肥沃的、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和多孔的粗介质作基质较好。一般用腐叶土和泥炭土等量混合配制;也可用塘泥、泥炭、珍珠岩以2:3:1的比例混合配制。地栽时采用沙质土和人工配制的基质较好。如果土壤过于黏重、板结、偏碱或排水不畅,会直接影响根状茎的生长发育和丛生叶的正常生长,使植株不能良好生长,植株矮小,开花不良。  5、施肥:姜科花卉在栽培管理时,由于丛生叶生长迅速,花茎数量多,营养消耗大,因此无论是露地栽培还是温室、大棚栽培均需要充足的肥料。一般采用腐热过的干粪拌过磷酸钙作基肥,一般每100平方米需用有机肥(包括腐热的饼肥、鸡粪、猪粪等)800~1000千克,过磷酸钙50~60千克。必须定期进行施肥。一般每年应施肥3~4次,春初、秋初和冬前各1次,施以有机质为主的肥料,秋冬肥可适当增加磷钾肥。为防止园土冬旱,可采用“深穴、深栽、浅培土”的办法。在施肥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施用肥料的浓度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叶片灼伤造成肥害,严重时甚至引起植株枯死。冬季与夏天要停止施肥。  姜科花卉在栽植后20~25天为根系的恢复生长期,不要施肥,如果施肥过多会影响根系的恢复生长,严重时会引起烂根。当根茎处有新叶形成时,表明根已恢复生长,可施腐熟的稀释饼肥,一般每半个月施肥1次。在生长旺盛期,每半月追施复合肥或喷施叶面肥1次,氮肥不能过多,否则易倒伏。有花茎从叶腋间抽出时,应补充磷钾肥3~5次,可提高花卉的品质,使花色更靓丽。 [详情]

  • 李树采果后尽早喷施叶面肥发布时间:2011-08-21

    李树采果后进行科学管理,可增强树体营养贮备,促进花芽分化,恢复树势,增强树体的抗逆性,为翌年的丰产、优质、高效打下良好基础。其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清树 摘净并清除残留在树上的病果、虫果、僵果,然后收集在一起挖坑深埋。剪去树上的干枯枝、病虫枝、根颈部萌发的根蘖并带出园外深埋或烧掉。 防治病虫害 为了减少病源、降低害虫越冬基数,果实采收后可在李树上喷布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1200倍液、8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的退菌特800倍液防治病害。对山楂蜘蛛、李小食心虫、李枯叶蛾可用40%的敌杀死2500—3000倍液或40%的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2000倍液、50%的辛硫磷800倍液混合40%的乐果800倍液、50%的杀螟松1000倍液进行防治。 叶面施肥 果实采收后应尽早喷施一次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以增强树势,有利于树体营养的积累和越冬。此时叶面应少施或不施尿素。 (记者 不详) [详情]

1/1 记录数:4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