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昆明郑继兰花卉有限公司

主营:保鲜花,礼品工艺,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国家限制项目除外,花卉及种苗、盆景的种植及销售,国内贸易、物资供销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企业新闻
  • 冬暖大棚香椿高密度假植栽培技术发布时间:2009-09-26

      冬暖大棚香椿高密度假植栽培,是将露地育成品1-2年生幼苗移入棚室高密度假植,冬季生长后再移到露地,一般每667米2可产香椿12000公斤以上,667米2收入可达3万-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择壮苗适时假植  香棒不耐低温,若受低温危害,顶芽受冻,皮层冻坏,再进和大棚栽培就会造成大幅度减产。因此,一般应在严霜到来之前适时起苗。通常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从露地起苗为宜。起苗时要特别注意根系完整,主根长度保持20-25厘米,次生根10-15厘米,剔除弱苗、病苗、重伤苗、过旺苗,选择壮苗进行假植。壮苗的标准是:苗高1.2-1.5米,地上部10厘米处茎粗1.5厘米,木质化程度较高,组织充实,顶芽饱满。在背风向阳处挖假植沟将幼苗斜放进行假植,一般假植15-20天,有寒流时需覆盖防寒。 二、扣棚定植 1、定植时间一般在11月中下旬扣棚,扣棚5-7天即可定植。  2、整地作畦定植前10天深翻整地,每667米2施腐熟有机肥5000公斤以上,尿素2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25%多菌灵粉剂1-2公斤,措施施深翻,整成南北向畦宽1-1.2米的平畦。  3、定植方法定植前用10X10-6的ABT生根粉浸泡1小时,可促根早发。然后按株行距4-5厘米X20厘米的规格栽培,填土深度以原起苗埋土线为准,栽后浇水沉实,一般每667米2可栽6万-8万株。三、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  1、温度定植后白天棚温控制在20-25℃为宜,达到25℃要及时放风;夜间要控制在10-15℃,一般不低于10℃以下,温度高则芽生长快,不易上色而且味道差;温度低则芽生长慢,产量低。  2、湿度由于起苗时根系难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吸水能力降低,因而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是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定植后要浇大水,以后视土壤种类及干湿情况随时再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空气湿度宜保持在85%以上,晴天中午可用喷雾器向茎秆上及空气中喷水以提高棚内湿度。  3、光照以保持2万-3万勒克斯的弱光为好,若阳光强时,可适当叉花放置草帘遮光。四、肥水管理  萌芽至采收前一般不追肥浇水,椿芽采收期每15天追肥一次,每667米2追尿素15-20公斤,追肥后浇水,也可进行根外追肥。五、病虫害防治  锈病或白粉病发生时,可用20%的粉锈宁500-1000倍液喷雾,根腐病发生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灌根,每株0.5公斤,每7天灌1次,连灌2-3次。六、适时采摘  一般扣棚后45-50天,当香椿芽长到20厘米上色良好,可采摘上市。时间过短产量低,过长则品质下降,先采顶芽后采侧芽,捆成100-200克的小捆,用小塑料袋装好,封好口防止散失水分。如不急于上市,可将其单层排于阴凉地方,湿度保持在0-10℃,可存放10-20天,切忌集中堆放。七、平茬移栽  4月中下得香椿芽基本上采完,且露地香椿大量上市,价格下跌,此期是平茬移栽的较佳时期,方法是将香椿苗在距地面10-15厘米处剪断,然后移出棚外栽植在大田内。 (记者 佚名) [详情]

  • 杜鹃花施肥的选择发布时间:2010-04-27

    杜鹃花是喜肥植物,除需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外还需要硼、铜、钼、锌等微量元素。杜鹃花宜使用肥力缓和、肥效较长的肥料,家庭养杜鹃可以用牛角、羊角及兽蹄片,这些肥料含氮12%~15%、磷0.2%~8%,也含有少量钾及微量元素。薄的蹄片施后1个月即可见效,厚的蹄角2个月后可见肥效,肥力能保持6-8个月。使用时可结合换盆、倒盆将蹄片等埋入盆边缘或底部。饼肥也是营养较全面的肥料,饼肥的养分一般含氮2.1%-7.6%、磷0.54%-3.3%、钾05%一2.7%,一般说来豆饼、花生饼含氮较高,菜籽饼、棉籽饼等含磷多些。施用前要充分发酵。用牲畜粪和树叶堆制的肥料,可结合换盆掺入培养土中。杜鹃花品种不同,对肥料的需要量也有差异。在丹东的杜鹃品种,四海波、双花红、蛤蟆牡丹等用肥要少一些;仙女舞、五宝珠、富贵姬等较耐肥;大叶杜鹃等更为耐肥。杜鹃施肥应本着薄施勤施的原则。施肥一般在春、秋生长旺期进行,冬季一般不施肥。开花植株春季三四月份换盆时施一次蹄片或粪肥,五六月份施1—2次豆饼或蹄角肥水,雨季可将发酵好的饼肥粉末撒在盆面与表土混匀。秋季再施一次较浓的液肥。一般20厘米直径的花盆内,生长旺盛的植株全年用肥量为100克左右的豆饼肥。 (记者 佚名) [详情]

  • 绿化工程施工方案发布时间:2011-03-13

      1、施工准备   (1)踏勘现场,了解、熟悉现场情况。   (2)仔细阅读施工图,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使施工充分体现设计意图。   (3)作好苗木的准备工作,落实好土方来源。   (4)落实苗木种植所需的营养土、介质土、绑扎材料、遮荫材料。   (5)组织好施工队伍,落实机具设备等。   (6)搭设好施工和管理人员的生活设施。   (7)制定质量目标、施工进度;落实监督、检查制度。   (8)测试土壤肥力及PH值,复核土方标高。   2、主要施工方法   A、清理场地,清除建筑垃圾,集中堆放于甲方指定区域。同时抓紧时间将表层混凝土地坪、房屋基础进行破碎,同表层三合土一起集中深埋到甲方指定区。在深埋过程中,对建筑垃圾进行分层夯实,避免土方沉降不均匀。   B、进土、深翻、粗平整及土壤改良   清场后按计划进度作好进土、深翻、粗平整及土壤改良相结合的办法。外进绿化种植土优质沙性山泥,不含杂质,同时翻除现场石块垃圾及各种废弃物料,并集中堆置,随时运出至指定弃料场。对20CM以下的土层用人工进行深翻,剔除垃圾,保证土壤质量并使土壤疏松、平整、平整之后的绿地地势饱满,自然坡度达到3%左右,做到无积水现象,为下一步工序打好基础。   土壤改良:在种植土内掺和有机肥。栽植大乔木处用黄沙掺和,有利于改善土壤的渗水性,减少土壤粘性。另外可增施过磷到钙,按100公斤每过磷钙施入土层内,确保樾手长时所需的养分。   有机肥组成:由堆肥、醋渣、珍珠岩、草木灰、鸡粪、共籽饼等成份。其优点一是重量轻,有机肥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偏酸,PH值6---6.5,且营养释放缓慢,极利于树木的吸收;有机肥通气性好,渗水率高,有利根系发育;有机肥内含有大量微生物,能吸收原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将其转化成有机物或进行分解,提高原土壤的理化性状。   除此之外,对于乔木和喜酸植物种植区域(香樟、杜鹃等)增设隔水层,防止盐碱随毛细水上升而对植物根系的侵蚀,并进行部分换土,采用山泥做种植的顺填土壤,加快植物的恢复生长,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地被草坪种植区域对表层土壤进行改良,采用砻糠、醋渣与原表土相拌和(1:1.5)铺设在表土层内。醋渣为酸性物质,可以大大降低土壤的PH值,砻糠可以使土壤疏松、透气,防止表土层的板结,增大地被的成活率。砻糠、醋渣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防止水份过度蒸发造成脱水现象。   C、放样   以“方格网”方法为主,根据植物的物性、艺术的眼光进行,力求体现设计意图。   D、起苗、包扎、运输   种植的较好步是起苗,为了减少叶面蒸发,起苗前根据需要在叶面喷P.V.O水分蒸腾抑制剂,降低水分蒸发,不影响植物呼吸。起挖时先铲除要部浮土10CM左右,再从切根的环状沟外侧开挖,挖至生直深度约80CM止,然后用草绳包扎土球。如果苗地较干,则起挖前两天灌水,以保持土壤的湿度,保证泥球不易散裂。运输装运尽量在夜间进行,用篷布遮盖以防止水分过量蒸发。   E、常绿乔木(香樟、广玉兰、雪松、罗汉松)是绿地中主要景观树种,栽植的好坏直接影响绿地的景观效果。因此我们在施工中主要做到:   挖树穴:树穴深度比土球深40厘米,宽度大40厘米,以保证土球周围土壤良好。   施基肥、洒种植土:树穴内填入约20CM厚的营养土(含有腐熟的有机肥料)保证根系周围养分充足。然后洒一层约5CM厚的种植土(山泥)保证土壤营养的缓释效果。   平衡修剪:修剪方法上采用整形修剪,主要去除平等枝,病弱枝、徒长枝,并注意今后的发枝方向;修剪程度以突出美观、层次即可,不重剪。   放置树苗:选择树冠丰满,优美的一面朝向主要观赏方向,放置树穴一次成功,尽量减少对容器或土球的多次移动,以免损伤植物的须根。   加土夯实:土球入树穴后必须与土壤紧密结合,加土时用捣棍边加边夯,使土球与土壤充分结合,这样能保证根系的正常生长恢复。   支撑绑扎:采用“十”字四脚桩与整体绑扎相结合,浪风绳用6.5毫米钢丝绳、花兰螺丝锁紧,固定在角铁桩上,角铁桩打入地内1.0米处。四脚桩可用来防止苗木下沉移位,四面支撑可有效地防止树身过度晃动,以免根系拉断。我们采用毛竹作桩,保证乔木支撑的牢固和美观。   浇底水:乔木栽植后应立即浇水,浇水不宜过急,浇水多次,反复浇透,并培土保墒。   植株喷雾:应适当进行叶面喷雾,降低叶面温度,减少叶面水分蒸分,维持乔木水分的新陈代谢。   除了以上的基本步骤,我们还对保证植物成活采取特殊的技术护理措施。植物成活的关键主要是根系的萌牙和枝干水分的平衡。因此在栽植乔木时,对其根部用A..B.D生根粉水解液(50ppm)涂抹和喷洒,促进新根的发生。同时确保根部不积水,保证正常呼吸。由于绿化一次成型,因此保证枝叶水分、养分平衡,恢复其生长势尤为重要。我们利用叶面喷雾的技术,采取叶面追肥。另外,我们采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营养液(10ppm),一方面叶肉细肥吸收了营养,缓解了根系吸收养分不足的情况。这样对绿化效果一次成型起到了保证。 [详情]

1/1 记录数:3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