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重庆市江津区刘全果树种植场

主营:绿化苗木-栾树苗,香椿苗,香樟苗,九叶青花椒苗,中药材--杜仲、黄柏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企业新闻
  • 新栽树桩简易保湿法发布时间:2010-06-28

      今春笔者在市场上购得一株金银花盆景新桩。该桩粗大多弯,不可多得,但大根全无,小根不多,几根毛须根已断。此桩从千里之外运到京城,不知晾晒几日,严重脱水,回家后感到上了当,看走了眼,但又无法退回,只好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想法,尽力挽救栽培。经反复琢磨,认为要想成活,惟一的办法就是给树桩充分保湿,于是采取了多种土法进行栽培,20天后终于获得了成功,现在长势很好。具体作法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浸泡 首先将树桩放在缸内水泡24小时,使树桩吃透水分,然后地栽。   2.草绳缠绕 地栽后浇透水,用稻草绳从树桩底部缠绕到上部,然后向草绳上喷水,使之湿透,但树桩底部不要存水。   3.遮光 树桩周围埋上4根木桩或铁棍,用绳和木棍连接,再围上双层遮光网,遮挡强光,防止暴晒和湿度挥发。   4.滴水 在树桩周围搭一个木架,木架挂上多个塑料袋,袋内装水,水从袋内微孔缓慢滴到树桩草绳的各个部位,从上午滴到下午,不间断的进行(夜间不滴),保持草绳湿润。   5.喷水 上午和下午,用喷壶向树桩各喷水一次,弥补夜间不滴水的空缺。   6.洒水 经常向树桩周围地面洒水,保持空气湿润。   以上各法,简便易行,不难做到,随着树桩成活、生长,该保湿措施的强度逐渐减变小,直到停止。这些保湿方法使用时要根据树桩情况、树种习性和天气情况而定。 [详情]

  • 无公害苹果园秋季综合管理技术发布时间:2011-03-26

    进入秋季,是无危害苹果园树体、果实、地面管理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苹果园的秋管,是广大果农实现优质果品、连年丰产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基础。 1、树体管理 1.1八月秋剪促花。首先,对幼、旺树,通过拿、扭等方法拉枝开张角度。拉枝要求呈直线状态,不重叠,不弯弓,不抬梢。其次是疏枝,主要对影响光照的外围和层间密生枝、徒长枝视情况适当疏剪,改善光照条件,对提高花芽质量和促进后期花芽分化及减轻病虫害均有好处,又是促进果实着色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短枝型品种短截可增加枝的级次,提高成花率。 1.2防治病虫害。防止早期落叶、炭疽,轮纹等病害和桃小食心虫。可选择混合使用4%“农抗12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700倍液;灭幼脲3号1500--2000倍或齐螨素6000倍液。用锌铜波尔多液与上述混合农药交替使用,直至果树正常落叶,10天用1次,采果前1个月停用。 1.3护树保叶。加强果实采收后至果树正常落叶这一时期内果园的保叶管理,克服采果后往往放松果园管理的倾向,用杀菌剂与波尔多液交替使用,喷施0.50%磷酸二氢钾,使秋季叶片保护率达到70%以上。 2、果实管理 2.1补钙、硼、锌微量元素。苹果套袋后,果实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使果实中的钙、硼,锌等微量元素大为减少,从而加重了苹果苦痘病、痘斑病,缩果病等生理性病害的发生。此期是果实补充微量元素的重要时期,可喷施硝酸钙300倍或氨基酸钙600--800倍液2--3次,混加0.20%--0.30%硫酸锌、硼砂。 2.2及时除袋。应在采收前15天左右进行,双层纸袋摘除时,先去除外袋,待4--5个晴天后再摘除内层袋;单层纸袋摘除时,先打开袋底通风,4--5天后即除去。 2.3地下铺设反光膜。9月中下旬,套袋树应在除袋后,在树冠下铺设反光膜,促进果实着色。一般每行树冠下离主干0.50米处南北向每边各铺1幅宽1米的反光膜,株间1幅用剪刀裁开铺放中间,两边各1幅,行间留1--2米作业道,而后将反光膜边缘用石块压实。采果前将反光膜回收洗净备明年用。 2.4摘叶。分2次进行,首次在9月底,摘除贴果叶片和果台枝基部叶片,适当摘除果实周围5--10厘米范围内枝梢基部的遮光叶片;第二次在采前7--10天,摘除部分中长枝下部叶片。 2.5转果。一般在除袋1周后进行,果实的向阳面充分着色后把果实背阴面转向阳面,有条件的可用透明胶带固定,促使果实背阴面着色,采前一般转果3次。 3、地面管理 3.1深翻施肥。9月下旬--10月底,结合深翻秋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60%左右,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施用时混入尿素30千克,硫酸钾15千克。“秋分”标志着果树根系第三次生长高峰,因此,秋分前后为施基肥的较适宜时期。 3.2清理病虫果。8--10月份,随时清理地面、树体上的病、虫果集中埋入土中30厘米以下。 三门峡市园艺工作总站,葛武伟 [详情]

  • 藤本植物在生态园林绿化中的发展发布时间:2011-05-22

      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逐步向“高空”发展,适合垂直绿化的藤本植物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这些藤本植物依靠吸盘、吸附根、卷须、钩、刺等特殊器官,通过缠绕、攀缘等方式,生长在乔灌木和地被植物所不能良好生存的建筑物墙面、屋顶、阳台、棚架、围墙、廊柱、桥梁、园门和山石上,在城市绿化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用方式   1.墙面绿化建筑外观是硬质景观,若选用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使某些立面形成大面积的绿色帘幕,某些立面得到适当点缀,则会增强建筑物的生命力和美感。同时,大面积种植藤本植物可有效地遮挡夏季阳光的辐射,降低建筑物的温度。   一般在建筑物的南墙或西墙下设花台种植藤本植物,种植位置应在两门或两窗的中心。栽种间距为1至1.5米,如用小苗定植,可适当缩小距离,或一穴二株,长大后间伐。植物材料可选用蔷薇、木香、金银花、爬山虎、五叶地锦等。   2.构架的绿化利用藤本植物布置构架,已成为园林绿化中亮丽的景观。在公园、小游园和庭院的游廊、花架、拱门、灯柱、栅栏、阳台等构架上,可以种植各种藤本植物,如此既可实现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景观效果,又可为人们提供纳凉的场所。植物材料可选用紫藤、葫芦、金银花等。   3,立交桥的绿化随着城市交通量的日益增加,新修建的高架路、立交桥越来越多,其本身的绿化和周边环境的绿化成为新的课题。这些地方在绿化空间上存在局限性,利用藤本植物绿化再适合不过了。目前,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采用地锦、常春藤等绿化立交桥面等,这些城市的做法值得广泛推广。   4.坡面绿化利用根系庞大且牢固的藤本植物覆盖地面,可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植物材料可选用常春藤等。   5.山石绿化园林中的山石多以藤本植物点缀,使之显得生机盎然,同时还可遮盖山石局部的缺陷,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种植方式   1.地栽常见的垂直绿化多采用地栽的形式,地栽易于藤本植物生长,且方便管理。种植宽度一般为50至100厘米,土层厚度为50厘米,株距50至100厘米。   2.池栽在不适宜地栽的条件下,可砌种植槽种植藤本植物,种植槽一般高60厘米,宽50厘米,应保证池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好。   3.盆栽多用于绿化面积较小的场所或室内。   4.架空花槽多用于庭院,花槽内采用营养基质,亦可在槽内摆设花盆。宜栽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如牵牛、茑萝、观赏葫芦等。也可栽多年生植物,如爬山虎、凌霄、金银花等。另外,为满足不同季节的需要,可以依据其生态习性的不同,采用多种藤本植物的组合式种植,以实现春季绿色满墙、秋季色彩绚丽的季相结果。   植物种类   北方地区易于推广使用的藤本植物有葫芦、茑萝、牵牛花、锦带花、扶芳藤、南蛇藤、伞花胡颓子、爬山虎、五叶地锦等。 [详情]

  • 为什么草坪等各种肥料中一般都含有硫元素发布时间:2010-05-18

    主要用于调整土壤的碱性和盐性(土壤含过多的氯化钠和碳酸盐)。大量的硫酸钙(石膏)用于改良盐碱地或被海水淹没过的土壤,有良好的效果。印度成功地用硫铁矿改良碱性土壤或石灰质土壤。对于一些pH较高的缺镁土壤,不宜施用白云石粉,可施用硫酸镁或无水钾镁矾,也可以使用蛇纹石类硅酸镁粉。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技术,把熔融的元素硫涂包在尿素颗粒表面,一方面向土壤提供硫元素,另一方面使尿素成为缓效氮肥以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详情]

  • 小冠花(Crown Vetch)简介发布时间:2010-05-28

    摘自:中国园林养护网小冠花系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分枝多,匍匐生长,匍匐茎长达1米以上,自然株丛高25-50厘米。根系粗壮,侧根发达,根上具不定芽、有根瘤。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互生,11-27枚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因花序似冠,并且花色多变(即由粉红变为后期的紫红),故得别名多变小冠花。荚果细长如指状,3-12节共长2-3厘米,节易断,每节含1粒种子;种子细长、肾状,黑褐色。小冠花喜温暖湿润气候,但因其根蘖芽潜伏于地表下20厘米左右处,故抗寒越冬能力较强,在西北地区绿期约为220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绿期约为300天以上,基本保持长绿。小冠花的根系发达,在西北地区用于公路护坡,生长一年可达1.4米,二年可达4.8米以上。每平方米侧根可达百余条,抗旱性好,一般在年降水400-450毫米的地方无灌溉条件也能正常生长。喜光照充足,不太耐涝,长期积水可能会导致植株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在pH5.0-8.2的土壤上均可生长。极少发生病虫害。小冠花生长蔓延快,覆盖度大;抗逆性强;花期长,盛花期5-6个月,盛花期后零星开花,长江流域花期可延长至11个月。用于水土保持效果极好,观赏价值较高。小冠花苗期生长较慢,6个月内可达覆盖率85%以上。可以配合不同的施工时间和地理条件,与禾本科草坪草混播应用于固土护坡绿化工程,可以在45天覆盖地表85%以上。小冠花形成的地被,覆盖地表后将会长期绿草如茵、花色鲜艳。其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应用历史,在美国已有七十多年应用历史,护坡及景观效果极佳。 [详情]

1/1 记录数:5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末页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