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黄春杨

主营:杜英,红枫,鸡爪槭,紫薇,香樟,花梅,广玉兰,桂花,红叶石楠,红白玉兰,樱花,海棠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企业新闻

旱地宿根蔗低产原因及对策

发布日期:2011-04-14

旱地宿根蔗低产原因及对策

上造甘蔗收获后留在土中的蔗蔸(头、桩)上的蔗茅,在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条件下萌发出土长成新的植株,经过人工栽培管理而形成新的一造甘蔗称为宿根蔗。
近几年来,广西南宁华侨投资区蔗区宿根蔗除少部分比新植蔗增产外,大部分宿根蔗减产20%-40%。因此,找出宿根蔗低产原因,探讨其增产途径,使宿根蔗实现高产、高糖、高效益已成为生产上的迫切需要。
原因
一、缺苗断垄。
1、新植蔗基础差种好新植蔗是宿根蔗栽培的关键。对新植蔗的栽培要求是:改善地下根芽的生长条件,确保“三笋”(秋笋、冬笋、地下笋)的孕育成长;深耕浅种、合理密植,保证收获时每公顷有效茎数在82500条左右,并且分布均匀;注意防虫、防旱、防涝和防倒,使宿根蔗蔸具有良好的根系和健壮的地下芽。该蔗区栽培水平低,管理较粗放,很少施壮尾肥,造成新植蔗后期生长势弱,蔗蔸营养不良,断垄缺株严重,有效茎数少。据调查,一般有效茎数仅为60000-75000条/公顷,单产也只有60-75吨/公顷。
2、蔗蔸越冬受害严重受传统栽培方式的影响,我场绝大多数宿根蔗在砍收后都没有得到及时管理,越冬时间长,越冬造成的死芽、死蔸较多;倒伏的蔗蔸芽点外露,容易受到冻害而造成死芽;冬季食物少,老鼠活动频繁,经常在蔗蔸下打洞,啃食蔗芽;没有及时清园,病虫害多,碰到雨水多时,田间湿度大,蔗蔸伤口易受感染造成蔗芽甚至整个蔗蔸霉烂。
3、发株条件不良造成蔗蔸不能发株的因素主要的有以下几点:(1)破垄松蔸质量差。宿根蔗芽一般分布在表土0-20厘米的范围内,其中20%左右分布在表土0-10厘米的土层中,称为上位芽,这部分芽所处的环境透气条件较好,一般都能发株,但蔗苗纤细,根系分布不深,成茎率低。还有80%左右的蔗芽分布在表土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称为中下位芽,这部分芽由于通气不良而处于休眠状态,如不松蔸则难以萌发;萌发出的蔗苗粗壮,成茎率高。该蔗区没有破垄机械,也没有松蔸机械,当地蔗农只用小犁进行破垄,没有松蔸。有的只有蔗叶覆盖地面进行保湿。从而造成宿根蔗发株率低。(2)砍收质量差。砍收时蔗头过高,表层蔗芽先萌发产生了“顶端优势”而抑制底层更多蔗芽的萌发。(3)肥水不充足。由于宿根蔗蔸生长势弱,又没有得到及时施肥,一些开始萌动的蔗芽因营养不良而不能发株。
4、管理不及时人们普遍重视新植蔗,而对宿根蔗缺乏应有的重视,造成管理粗放和相对滞后,不适应宿根蔗前期早生快发、后期生长慢、成熟早的特点。迟迟没有进行清园、开垄松蔸、查蔸补缺、施肥、覆土、盖膜等,错过生长季节而造成缺苗断垄,不能确保足够的基本苗。
二、成茎率低。
1、生理性死亡地下芽所处的位置不同,营养条件也千差万别。因而蔗芽萌发出土的时间相差很大,一般发株过程长达2-3个月,所以宿根蔗苗大都参差不齐,分布和强弱不均,生理性死亡多。
2、自然灾害该蔗区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分布不均,常遭受台风、干旱。
3、管理水平低甘蔗是c植物,生物产量较高,宿根蔗需肥量大。但该蔗区一般全生育期只施甘蔗专用肥750公斤/公顷,尿素450公斤/公顷,造成宿根蔗严重缺肥。此外,因管理不到位,病虫害造成植株枯萎、折断也较严重,主要有金龟子、绵蚜虫、蓟马、梢腐病、锈斑病和褐条病等。
对策
一、种好新植蔗,培育健壮蔗蔸。
在选择宿根性强、高产高糖品种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以下几点:(1)精心整地、合理密植。用大马力拖拉机深耕深松,深至底土层,通过两犁两耙创造一个“深、松、细、平”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的贮水、保水、保肥能力。行距90-10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底宽20-25厘米,沟底平整并有一层5厘米左右的细碎松土。执行“三湿”下种,即土湿、肥料湿、蔗种湿,双行“品”字型排列,每公顷用种量为芽,保证公顷有效茎数在75000-90000条之间。(2)严格消毒蔗种。选择蔗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混杂、健壮的梢部蔗茎做种,彻底剥叶后折成双芽段,每100公斤水加入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100-120克,浸泡种茎5-10分钟后捞起种植。(3)补施壮尾肥。在8月至9月初之间,选择下雨后看甘蔗长势进行施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300公斤,并盖少量土,以维持甘蔗中后期旺盛生长和增加蔗蔸营养,培育健壮的蔗芽和地下笋。(4)确保砍收质量。砍收时要求小锄低砍,入土3-6厘米,留下蔗桩8-10厘米,这样既砍去部分潜入在蔗茎越冬的螟虫,降低虫口密度,又促使下年宿根蔗发低位芽,还能多收甘蔗2250-3000公斤/公顷。此外,砍蔗工具要锋利,防止砍裂蔗头,影响宿根蔗发芽。
二、执行“五早”、适时封垄、适时砍收的栽培措施。
1、早清园清园就是清理上造甘蔗收获后蔗田中的蔗屑、蔗梢、残叶及秋、冬笋等。2月初开始清园,2月份以后砍收的甘蔗要立即清园。可用火烧蔗叶的方法杀死残留在蔗地里的害虫,减少虫源。
2、早开垄松蔸清园完成后即可开垄松蔸,开垄要求靠近蔗头但不能损伤蔗蔸,深度以接近蔗头基部为宜。松蔸方法是用窄口锄头把蔗头之间的覆土松开,使蔗头的1/3-1/2裸露出来,保持蔗蔸基部有3-5厘米的土层不动。松蔸后晒蔸10-15天,使蔗头获得充足的氧分,促进蔗芽萌发。
3、早施肥复垄待中下部蔗芽萌动后,选择雨后(或浇水)土壤湿润时施肥复垄,同时防治地下害虫。方法是:磷、钾与新植蔗基肥用量相同,每公顷施钙镁磷1200-1500公斤、氯化钾300-450公斤、尿素450公斤,或相应数量的复合肥;加入3%呋喃丹75公斤或5%特丁磷45公斤与肥料混合均匀后施用,并将垄沟内的碎土盖过蔗头,呈龟背形喷洒芽前除草剂后盖膜。
4、早查蔸补缺开垄松蔸后检查蔗地,发现相隔30厘米以上无蔗蔸或蔗蔸已腐烂的,及时分蔸移补或从不留宿根蔗的地块挖蔸补植,覆土踏实,淋足定根水。齐苗后再检查一次,缺苗用预育的蔗苗进行补植,并加强管理,做到补一株,活一株,成茎一株。
5、及早大培土,早防治病虫害宿根蔗早生快发、早拔节生长,管理上要比新植蔗提早30-40天,在5月下旬至6月初重施攻茎肥后大培土,以氮肥为主,每公顷施尿素450-600公斤左右。培土高度在20-30厘米以上,使蔗株不易倒伏。
6、适时封垄、剥叶覆盖抗旱蔗地封沟贮水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防旱方法。雨季到来前应及时用泥土把垄沟的两端封好,蓄水抗旱。此外,分期剥梢部以下的枯黄蔗叶,均匀覆盖于蔗地内,减少水分蒸发,增加通风透光,促进蔗茎生长,增强抗倒能力。
7、适时砍收在榨季开始时首先砍收宿根蔗,一般在11月份。
三、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甘蔗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土壤湿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良好结构的作用,能够提高发株率、增加基本苗数。据报导,盖膜后10天,膜内土壤温度增高2-5℃,湿度也比不盖覆的下降得缓慢。 (记者 佚名)

旱地宿根蔗低产原因及对策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