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农苗网

风信子专题

风信子专题:带您一站式了解风信子,种植风信子……

“风信子跌惨了”咋整的?


眼下又到了球根花卉的旺销期,郁金香、风信子、百合、彩色马蹄莲等品种近年在家庭园艺市场成长迅速,然而一些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球根品种中,百合种球进口量最大,其中90%是切花百合种球,盆栽百合球数量不多,还处于上升期。郁金香种球进口量超过8000万粒,大部分产品为公园花展和花海项目使用,行情比较稳定。彩色马蹄莲也是新兴的盆栽球根品种,洋水仙、葡萄风信子、花葱等则多为球根景观“配饰”,数量不多,朱顶红总量更少。


风信子大部分以裸球或盆栽形式进入消费者手中,并且种球数量在经过连续五六年的激增后突然下跌,其市场走势在盆栽球根花卉中极具代表性,我们将其作为研究盆栽球根市场的样本加以调查和分析。




种球商

五年河东转河西


风信子随着百合、郁金香等球根传入国内超过10年,但真正销量大增是在2010年以后。2010年,风信子进口量约为500万粒,此时其凭借缤纷的色彩、娇美的花姿博得美名,在网络和花友间不断传播,市场需求快速增加。2014年,风信子种球进口量达到1500万粒至1800万粒,2015年更是猛增到2500万粒,成为盆栽球根品种中增速最快的品种,远比盆栽百合和彩色马蹄莲发展势头迅猛得多。当时都是种植户主动大量采购种球,进口种球商销售顺风顺水,2015年成为风信子种球行情最好的一年。


然而,紧接着的2016年形势逆转,成为风信子种球进口商销售最差的一年。今年8月进口种球到货,订购种球的种植户数量却大幅减少,每单订购数量也大幅下滑,致使种球价格一路走低。直到11月,种球销售行情才略有好转。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种球砸在进口商手里,部分进口商被迫承租大棚或外包给农户,种植滞销的裸球。




“预感今年风信子行情会差,但真没想到会这么差!”不少种球进口商这么说。其实,由于预感到行情不利,部分种球进口商已经压缩了进口量,2016年进口量约为2000万粒,较2015年减少25%。北京山谷园艺有限公司风信子进口量比去年减少40%,“尽管如此,开市后老客户都没动静,销售困难完全超出预期。”总经理倪风雷说。还有一些种球商对今年行情预期不足,进口量只下滑10%,甚至只是略减一两个集装箱,结果超过四成风信子球都只好自己种植。


11月,土培风信子种球上市销售,出圃价格每盆2.5元左右,市场略有回暖,此时种植户才陆续下单买球种植,种球商压力略减,但也未能扭转颓势。裸球线上和市场内销量较去年同期略有下滑,沭阳电商销量减少。种植户中,山东减量最多,其中青州和临沂产量下滑严重。




种植户

“我的心情就像去年的风信子行情”


2016年宵是风信子市场行情变化的分水岭,促成风信子球根市场转向的导火点就在青州。2015年,风信子种球也在8月中旬到货,但与往年各地分散购买种植不同的是,接近1500万粒种球涌入青州,使其成为风信子最大的种植区。


2014年,青州的风信子种植量为700万粒至800万粒,当时每盆利润约为0.5元,对种植户很有吸引力。加之风信子生产周期只有3个月,其他花卉品种市场又不景气,因此青州不少种植户决定转产风信子或增加产量。2015年,青州风信子种植量也比2014年扩大了一倍左右。



风信子种球


一来青州种植户认为风信子行情好,二来青州气候适宜,人工成本低,产品上市有优势,销售还可以辐射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市场。可产品真正上市时,问题出现了。初期,青州风信子还能在广州市场走货,但当广州、长三角、北京等主要中转和消费市场周边生产的产品上市后,青州货滞销了,不少种植户年后风信子剩货量达到30%到50%,种植者亏大了。


“去年种了100万球,年后剩了差不多一半,所以今年只种了不到30万球。”青州种植户陈玉福提起去年的行情心有余悸。去年32球土培风信子上市初期每拍价格85元至90元,可到了12月中旬,价格就下降到每拍50多元,而且走货十分缓慢,年宵前更是直接惨跌到20元至30元。不算盆、土、人工和土地成本,只32个种球的成本价就约50元,2016年宵种植户的这个“跟头”栽得够狠!



风信子种球


据了解,今年青州地区风信子种球下种量为450万粒至500万粒,较去年同期锐减65%左右。大量种植户减产,还有一些根本不种了。


量大价低的青州产风信子对2016年宵市场造成极大冲击,由此产生连锁反应,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消费地和中转市场的风信子价格也一路走低,这些地区的种植户也跟着赔钱。因此,今年其他地区的风信子种植量也在下滑,比如2016年宵花调查中的3家北京种植户,今年一家减产65%,一家减产45%,一家不种了。




市场“后遗症”


风信子成品球大量滞销,压力自然向上游种球商转移。种球商低价竞争问题突出。而种植户经历上一年的亏损,更加希望降低生产成本,由此危及到产品品质。


2016年宵风信子“惨败”,严重影响种植户信心,因此今年种植户对购买种球普遍持观望态度,并不急于下单或提货。没有订单的种球商只能根据往年的销售状况和预判行情去荷兰“盲订”。


除了不订货的状况,种植户也将购买和提货时间从往年的八九月推后到11月,这给种球商造成了巨大压力,价格竞争问题出现,整体市场价格被拉低。初期种球订货价格是每粒1.8元至2元,但随着销售压力增加,每粒种球的销售价格降低了0.3元至0.5元,最后尾货球甚至降至每粒0.5元。




“今年决策失误了,进口了很多风信子大球,种植户都不认,只买便宜的小球。”浙江丽彩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法华说。正常18厘米以上规格的种球数量不多,价格比较贵,但品质最好;16厘米至17厘米是常用规格,通常占总进口量的60%左右;15厘米左右的种球主要供应电商市场和一些追求低价的种植户。今年风信子种球的销售状况是,15厘米的种球最好卖,因为便宜,但种植小球的产品质量不及中大球。大球走不动只好降价,其他规格也跟着降,所以风信子种球均价下滑了20%左右。


行情差催生的另一个问题是欺骗。风信子种球中,红色和蓝色品种价格最贵,粉色品种最便宜。同等规格不同颜色的种球,每粒差价能达到0.4元左右。而风信子出圃的利润每盆为0.2元至0.5元,所以一些农户只采购粉色种球,销售时却冒充其他花色。网上也有花友评论,明明是每个颜色选了一株,结果开出花全是粉色。《中国花卉报》记者在网上和花卉市场中也看到一些每粒1元的低价球,这是2016年宵剩货的二代球,开花效果特别差。


去年青州风信子是销售者的心头大患,今年青州减量了,但种球商加入种植大军,这就意味着,种植户、经销商可能直接与种球商在成品市场上拼价格。“现在种球商直接种植,或者有合作基地种植,他们的产品成本肯定比我们低,这样真是没法卖。”青州种植户马丽艳担心这种与种球商“硬碰硬”的方式会让种植户更亏。



水培风信子


风信子的示范效应


在盆栽球根品种中,风信子种球用量仅次于郁金香,以盆为单位计量则是球根花卉种植量最大的品种。经过5年的高速发展,现在生产端踩了个“急刹车”,未来市场要如何走出阴霾?


第一, 控量。

2016年宵风信子的销售危机主要来自过量,而2015年新增的700万粒种球就是“罪魁祸首”。百合种球的例子可以作为参照,国内切花百合种植前期,同样需求量大、价格高,种球公司纷纷大量进口,以致现在切花百合种球市场起起伏伏,种球商微利或持平。荷兰方也注意到百合种球的情况,所以在新开发的重瓣百合系列中,特别重视控量和专属经销,防止种球经销商混战。风信子市场也需要种球商控制进口量,先稳定市场,再寻求突破。





第二, 提升品质。

风信子初期在花友之中声望很高,在市场零售端非常受欢迎,为什么今年零售商家在裸球和成品销售方面都感觉不理想?因为一直以来,产品品质问题令风信子美誉度大打折扣,消费者购买热情减退。《中国花卉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家种植风信子6年以上的老手还存在着技术误区,影响了产品品质。风信子种植前需在9℃低温环境中经过10周至12周冷处理,这样成品花不会夹箭,观赏效果才好。然而这些种植户误以为,从种球商手中购买的种球都已经在储运过程中经过了冷处理,所以买来后直接下种。而实际上风信子球运输温度为23℃,储存温度为17℃至23℃,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冷处理。种植户购买后直接下种,20天就上市销售,产品夹箭情况多发,消费者自然不愿再埋单。再者,部分生产农户明知需要冷库种植,但又不想增加自身投入,所以也不经过冷处理就上市销售,夹箭在所难免。


第三, 开发应用新途径。

风信子大部分用于水培或土培观赏,很少一部分作为公园或花海的点缀,如果能够扩大这两方面的使用,风信子市场将更为广阔。郁金香就是一个成功的样本,目前在国内花海和公园花展项目中应用量最大。郁金香在品种丰富度、景观效果、文化认知方面都具有优势,但大量重复建设项目也会造成消费者审美疲劳,需要加入新鲜内容。而其他球根品种中,百合赶不上三四月的早春市场,葡萄风信子、洋水仙等品种色彩少、成本高,风信子则在早春市场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如果能打开花海或专类园项目的窗口,风信子种球用量将会大幅提升。通过开发新销售渠道或新应用模式,会给风信子带来新发展。





侧栏导航
农苗网微信
在微信上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