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磨_夜上海最新论坛/新爱上海

 灵寿县金坦矿物粉体加工厂

主营:云母;彩砂;蛭石;电气石;钙粉;漂珠;铁红;石英砂;岩片;负离子粉

扫一扫,进入手机商铺

灵寿县金坦矿物粉体加工厂 > 其它 > 其它 > 供应云母油田堵漏剂用云母

最后更新时间:2019/3/10 2:50:01

供应云母油田堵漏剂用云母

供应云母油田堵漏剂用云母
  • 供应云母油田堵漏剂用云母
  • 价格:请留言
  • 供货总量:供货量充足

    发货地点:河北 石家庄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0日

    有效期至:2019年04月10日

    最低起订量:1吨

    供货总量:充足

该信息已被查询4378

  • 松散密度:
  • 2.6(g/cm3)
  • 含砂量:
  • 0.1(%)
  • 粒度/目数:
  • 齐全(目)
  • 99(%)
  • 含水量:
  • 0.01(%)

产品简介一、该产品主要由天然原料,经科学配方生产而成。其主要成份为高活性腐植酸盐及其衍生物、纤维素、植物胶、聚戊糖等。广泛应用于石油钻井、岩蕊钻探,还可用于建桥、水库大坝等施工上。它即具有降失水、稀释和一定的抗污染能力,防塌能力及热稳定作用,还具有随漏随堵,随堵随钻,成功率高。不易重复漏失,且方法简便,用量少,成本低等特点,因而得到广大钻井工作者的好评。我们萍乡市德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经在下属的工厂中,开发出了随钻801堵漏剂,该产品经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二百多个单位多次应用,以其优异的性能和效果,受到用户的广泛喜爱。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和使用经验,我们公司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美国钻井液体的生产公司合作,对产品进行了新的开发,新的开发以高活性腐植酸盐及其衍生物为主,研制生产出了新一代的高效随钻堵漏剂,该产品可以和美国有名的M-IDrillingFluidsL.L.C公司生产的名牌堵漏剂产品M-I-X2相媲美。二、产品主要性能1、物理外观:淡褐色粉状物2、容量密度:352-513Kg/m³3、水份:≤12%4、PH值:9.0±0.55、细度:≥40目6、塑性粘度:≥12mpa.s7、动切力:≥3pa8、粘附力:≥0.16mpa三、主要优点:1、能随钻堵漏,随堵随钻,不需停钻堵漏,不需候凝时间,一般投料后30分钟见效,节省钻探时间,降低钻探成本;2、能一次性堵漏成功。见效快,保持持久;3、适用于多种复杂的漏失岩层,大、小、裂隙和溶洞的泥浆性能,而且能改善和代替泥浆冲洗液;4、可直接掺入浆液循环堵漏,不但不破坏泥浆性能,而且能改善和代替泥浆冲洗液;5、既能堵漏防塌护壁,还能增强泥饼表面光滑致密程度;6、能用泵输入不蹩泵,不堵钻管水眼;7、具有抗盐、抗钙侵、抑制页岩水化膨胀;8、使用方法简便,用量少、成本低;9、无毒、无味、对人体无害,无环境污染。本产品是高效多功能随钻堵漏剂。四、使用配方(按冲洗液体积加量比计)1、漏失量小于或等于2.4m³/h的渗漏1~3%。2、漏失量2.4~15m³/h的局部漏失2~4%,必要时加少量惰性材料。3、有进无出的严重漏失3~5%,较好同时加入惰性材料,或用大于10%的加量做成泥球投放挤压堵漏。五、使用方法(以下静置、循环、加压堵漏一般为30分钟左右)1、按配方将堵漏剂干粉直接掺入钻进液中稍加搅拌使之充分溶化分散,然后开泵送入钻孔中进行循环堵漏或静置堵漏。2、按配方将堵漏剂与劣质粘土一起配成堵漏浆液,开泵送入孔内进行静置堵漏、循环堵漏、加压堵漏。3、按配方将堵漏剂用清水单独溶化分散,开泵送入孔内进行循环、静置或加压堵漏。4、也可在粘土中加入大于10%高效随钻堵漏剂或其它材料(加水泥或惰性物)做成泥球,投放漏失层,挤压堵漏。六、使用时注意事项1、弄清井内情况。特别有关漏失的参数,如漏失层位置,漏失通道大小、形状、漏失量、地下水活动情况、动、静水位等。2、一般情况下用清水溶化堵漏剂,待其溶化分散后再与钻井液混合均匀才用,如加量少(一般为1~2%)时,也可直接将堵漏剂干粉掺入钻井液中,但应充分搅拌均匀。3、用泵输送堵漏液时较好用单管钻具,以免发生堵塞钻头现象。4、绳索取芯钻进堵漏时,堵漏浆液送入孔内后,先用普通钻井方法钻进一段时间再换绳索取芯钻时,或用冲洗循环一段时间再投入内管。5、严重漏失时,可采用分次堵漏方法,提高堵漏成功率,即第一次投放高效随钻堵漏剂浆液,使之取得部分效果,然后接着用提高高效随钻堵漏剂浓度的浆液或泥球进行堵漏。6、根据漏失情况选择合适的加量和合适的堵漏方法。7、如果某些原因造成第一次封闭不理想时可及时补灌。8、遇大裂隙、溶洞可先充填,再进行堵漏。七、包装、标志本产品为粉剂产品,采用20kg内衬塑料袋的编织袋包装。本厂代办运输,产品三包。

其他供应

咨询热线: 邮箱: 在线咨询:农苗网客服 点击即时交流

Copyright ©2012-2024 农苗网版权所有